海外網10月1日電9月30日,“撒播希望:致敬新中國教育主題圖片展”在巴黎東方中心舉行開幕儀式,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周家貴、法蘭西院士及法蘭西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讓-羅伯特·皮特(Jean-Robert Pitte)、法國國立高等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李艾霞(Alessia Lefebure)、新華社巴黎分社編輯部負責人施建國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法國各界的中法友好人士及在法中國高校校友會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撒播希望:致敬新中國教育主題圖片展”由新華社旗下的中國圖片集團(China Image Group)、中國國際文化影像傳播有限公司主辦,巴黎東方中心承辦,展覽以新中國教育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特別是貧困地區兒童就學的成果為主題,分別介紹了新中國自建國以來在教育發展及教育資源均衡改革中的努力與成果。
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周家貴致辭。(圖片來源:巴黎東方中心)
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周家貴受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委託,對此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並在致辭中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有着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憧憬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夢想。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位置,不斷擴大人民羣眾受教育的權利,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教育強國戰略,推動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逐步把教育夢想變為現實。”
周公參強調:“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4億人口約80%不識字,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1.6年。2018年,全國近14億人口中,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0.6年,同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為99.95%,初中階段、高中階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分別為100.9%、88.8%、48.1%,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1.7%,這些指標已達同期世界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我國已構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基本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法蘭西院士讓-羅伯特·皮特先生在開幕式當日發來的專門致辭中指出:“在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旅行中,就有幸參觀了位於南京市中心夫子廟旁邊的江南貢院,這次訪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並使我意識到中國人一直以來對知識的獲取與傳播的極大重視,這為出身貧困的年輕人走上更好的職業前途開闢了道路。法國於1871年第三共和國時期也採納了類似的制度,實行教育免費、世俗化和義務教育改革,也給予普通人更多的職業機會,甚至成為共和國總統。中國自鄧小平時代以來,經濟飛速發展,這不僅是政策導向的結果,更歸功於中國人較高的教育水平。”
法國國立高等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李艾霞女士致辭。(圖片來源:巴黎東方中心)
法國國立高等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李艾霞女士在致辭中指出,她曾多年在中國工作生活,對中國教育改革與教育政策有着深入研究。她指出:“新中國自建國以來,始終關注如何讓更多人口接受教育,並將教育置於改革與經濟發展的核心位置,這是十分值得矚目的。此外,中國始終鼓勵教育領域的對外開放,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積極向西方國家學習,如今西方國家的留學生中,很大一部分也來自中國,這部分留學生成為了中國人才儲備的重要增長部分,也讓人體會到中國作為教育強國的意義。”
新華社巴黎分社編輯部負責人施建國致辭。(圖片來源:巴黎東方中心)
新華社巴黎分社編輯部負責人施建國在致辭中指出:“與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文盲比例高達80%的情況相比,今天中國教育的整體狀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0年來,每一箇中國人都是這一變化的親歷者、見證者和記錄者,無數個體的希望和夢想匯聚起來,成就了推動中國教育發展的巨大力量。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和世界性通訊社,一代又一代新華人用筆和相機記錄了中國的變化,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圖片,中國圖片集團作為新華社影像服務的窗口和平台,也通過這些影像將生動的故事向全世界描述。”
圖片展現場。(圖片來源:巴黎東方中心)(圖片來源:巴黎東方中心)
“撒播希望:致敬新中國教育主題圖片展”共展出由新華社記者拍攝的珍貴歷史照片70餘幅,時間跨越1949年至2019年。展覽分為四個部分,展示了新中國在過去70年中,如何將“接受教育”作為普通人只能仰望的機會,轉變為基本的法定公民權利,以及中國廣大青少年與普通民眾對知識的渴求,特別是奮發進取的學習風貌。此外,圖片展還專門就中法教育交流為主題,展示了罕見的歷史照片。(文/何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