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鑑歷史文化,揭秘背後真相!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歷史內容是:長平之戰中,如果趙國堅持讓廉頗當主將,到底會有多大勝算?我們來一探究竟!
説起長平之戰,那可謂是轟轟烈烈啊,這場戰役是戰國末期最為重要的一場戰爭,關乎着趙國的存亡,當然也和秦國未來的走向息息相關,大家都知道,在這場曠日持久戰中,秦軍最後取得了勝利,而趙國則損失了40萬的軍隊,從此之後,趙國國力也開始走向衰落。
關於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和趙孝成王最後更換主將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他不把廉頗換掉,啓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或許,趙國也不會大敗。雖然這種説法有點道理,也能湊合説下去,但是,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為什麼?
因為,就算是趙國不更換主將,同樣也沒有贏的希望,而這麼講,又是為何呢?
其實啊,當時戰場的情況已經不允許趙國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了,廉頗就算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若真的想擊退秦國的兵士,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秦軍可謂是天下無敵,而且秦人血骨子裏的那種勇猛,也是他國所不能比擬的,作為老將軍,廉頗是十分清楚,因此,他最初就選擇了避開秦國的鋒芒,不正面衝突,目的和很簡單,麻痹和疲秦,而且廉頗依託長平城,建造了堡壘,也正是因為這些,趙國才數次抵擋了秦軍的進攻步伐。
最開始的秦軍和趙軍作戰,並不是廉頗不敢作戰,而是根據其地形所作出的選擇,可是後將趙括領兵後,就選擇了直面秦軍,雖説出生牛犢不怕虎,但是他的行為也註定了他的慘敗。
當然了,廉頗當初選擇的持久戰的前提是,糧草必須充足,但是,趙國最後還是無法跟秦國所比擬。秦軍的補給不單單有秦國作為支撐,還有魏國和韓國的支援。
奈何長平之戰中,趙國又趕上了饑荒,為了將秦軍擊退,甚至不惜一切節省開支,就算如此,趙國還是難逃敗的命運。
廉頗幫助趙國所執行的戰略政策僅僅是適合趙國的前期,但凡國力開始消耗殆盡,趙國也就離滅亡不遠了,而後期更換讓趙括率兵,其實不過就是加速了趙國的滅亡而已,如果一直是廉頗的話,無非就是敗的慢一點而已。
所以,這樣來看的話,不管趙王是否更換主將,敗局是難逃了。當時的戰況已經不允許趙王有翻身的機會了,而他也只能被迫選擇趙括的辦法,迅速結束。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秦將白起的軍事能力要比廉頗略勝一籌,白起被稱之為戰神,也鮮有敗戰,廉頗和這樣的大將聯手 ,斷然是非常小心謹慎的,而且,當時的雙方一致處於對峙的狀態,趙國的軍隊也一直無法將秦軍所擊退,可見,廉頗老將軍面對白起,還是稍有些吃力的。
最後來簡單説一下秦軍的戰鬥力,很顯然是要比趙軍強的,就算是趙國在胡服騎射後軍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跟秦國的勇士們比起來,還是差的很大。兵力上就落後了,想要贏豈不是得做夢了?
如此看來,趙國就算更換主將,也還是敗的結局,勝算只能是想一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