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親愛的朋友們,看完你們有什麼想説的呢?歡迎關注小編在文章底部留言説説你的看法吧
如果不是有緣,又怎會在這裏相遇,如果不看下去,又怎會知道有沒有故事在等你。
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漢書·地理志》
這是中國古籍中對日本最早的記載,樂浪海為今日的日本海,倭人即指的是日本人,此時的“倭”並無褒貶之意,直至元明時期開始帶有貶義。原因只有一個“戰爭”。
1592至1598年(明神宗萬曆20至26年;朝鮮宣祖25至31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3年)間,中日雙方數十萬軍隊在朝鮮半島廝殺,歷經七年最終以大明的完勝而載入史冊。
因為這場戰爭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所以中國稱為萬曆朝鮮戰爭、萬曆抗倭援朝、朝鮮之役,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稱為萬曆三大徵。
還因1592年是壬辰年,朝鮮將其稱之為壬[rén]辰倭亂,第二次稱為丁酉再亂,或將兩次合稱為壬辰衞國戰爭;日本天皇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年改年號為文祿,日本稱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
二十七年閏四月丙戌,以平倭詔告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shì]山陬[zōu],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志,窺我內附之邦,伊歧對馬之間,鯨鯢[ní]四起,樂浪玄菟[xuán tú]之境,鋒鏑交加,君臣逋亡,人民離散,馳章告急,請兵往援。
朕念朝鮮,世稱恭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視,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為肩臂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沮定亂,在予一人。於是少命偏師,第加薄伐。平壤一戰,已褫驕魂,而賊負固,多端陽順陰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憐。冊使未還,兇威復扇。朕洞知狡狀,獨斷於心。乃發郡國羽林之材,無吝金錢勇爵之賞,必盡弁服,用澄海波。
仰賴天地鴻庥[xiū],宗社陰騭,神降之罰,賊殞其魁,而王師水陸並驅,正奇互用,爰分四路,並協一心,焚其芻糧,薄其巢穴。外援悉斷,內計無之。於是同惡就殲,羣酋宵遁,舳艫付於烈火,海水沸騰,戈甲積於高山,氛浸淨掃,雖百年僑居之寇,舉一旦盪滌靡遺。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pí]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除所獲首功,封為京觀,仍檻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棄屍稿街,傳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鑑戒,大泄神人之憤心。
於戲,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茲用佈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幹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 凡我文武內外大小臣工,尚宜潔自愛民,奉公體國,以消萌釁,以導禎祥。更念彤力殫財,為日已久,嘉與休息,正惟此時,諸因東征加派錢糧,一切盡令所司除豁,務為存撫,勿事煩苛,諮爾多方,宜悉朕意。
譯文
我繼承了世代相傳的帝業,統治管理這億兆人民。不管是住在山隅還是海邊,都是我忠心的子民,只要不是惡人之首,都能夠被我包容寬恕。
近來東夷的一個叫平秀吉的跳樑小醜,只是憑着一個下國僕隸的猥瑣身份,居然敢首先滋生不良事端,竊居佔據了商代的一個封地,使這些島嶼隸屬自己而使役。於是就生出了吞併他國的野心,窺測依附於我國的藩屬。惡人出現在了伊歧對馬間的海域,戰爭降臨到了樂浪玄菟的地方。朝鮮君臣不得不逃亡,人民也不得不離開故鄉分散全國。於是朝鮮派出奔馳的信使帶着奏章向我告急,請求派兵去援助。
我想朝鮮國對我天朝世世代代都稱得上恭敬孝順,現在它碰上了困難厄運,我天朝怎麼能坐視不理?如果讓柔弱者不能被幫扶,那麼還有誰會感念我天朝的恩德?如果強橫者逃脱了懲罰,那麼還有誰會畏懼我天朝的威嚴?何況東方的朝鮮是我天朝肩膀手臂一樣重要的屏壁藩屬,那麼平秀吉這個賊子就是我天朝門庭的強盜。
要遏制平定平秀吉作亂,就要看我的命令了。所以我先稍微派了一點軍隊,然後再發動征伐。在平壤打的那一仗,已經把賊軍的驕橫的氣焰給打沒了,可賊軍依然頑固自負,多次明裏順從暗裏背叛。為乞求王師寬恕以伺機行動,存心裝出一副乞求憐憫的樣子。我派去的冊封使者還沒回來,賊子平秀吉再次氣焰囂張了。我清楚地知道了他狡猾的形象後,在心裏獨自決斷了一切。於是發動了全國精鋭的將士們,也不吝惜封賞的金錢和爵位,一定要動用一切我天朝之力,用以澄清倭國污穢的海洋。
倚仗着天地庇佑、祖宗社稷暗地幫護,天神將懲罰降臨到了賊人首領身上,讓賊人首領殞命。此時王師水陸同時進軍,互相配合幫助,然後又兵分四路,同心協力,焚燬了賊人的口糧,搗毀了賊人的巢穴,此時在朝鮮的賊人的外援全部斷絕,而被圍困的賊人又沒有計策。從這時起王師同仇敵愾殲滅賊人,賊人的首領不得不連日遁逃。賊人的船隻都被王師焚燒,將海水幾乎煮沸;賊人丟棄的盔甲堆積如山,妖氣浸染均被清掃一空。即便是在朝鮮僑居了再長時間的倭寇,都被一次性掃蕩沒有留下殘餘。勝利後,久別的鴻雁迴歸了故土,箕子的封地還是如以前一般;熊羆旗號在王師上空獵獵飄揚,我大明天朝的恩德威嚴傳誦天下。
除了在戰爭中斬獲的首級就地掩埋封土成冢,還是用檻押送平正秀等六十一人赴京,判處斬首,將屍身棄市,首級遍傳天下,以作兇惡逆賊永遠的警戒,發泄天神與世人共同的憤怒。
啊,我天朝的仁德恩惠浩浩蕩蕩啊,恭敬孝順者只要有困難天朝必會救援;我天朝的正義威武奮發昂揚啊,跳樑小醜之流即使再強天朝也會給予懲戒。
這用來佈告天下,讓四方夷狄都聽着:明白我的本意,清楚我不會赦免的罪行。不要想僭越來試試天朝的懲戒手段,最好是各自守着自己的本分,天朝和爾等同享太平盛世。
只要是我天朝的文武內外大大小小的臣工們,你們最好崇尚廉潔、關心人民,奉公守法體察國家,來消除那些可能萌發異端的危險,來引導吉祥幸福。更要想到,這次費盡國財協力征討已經很久了,就恩賜你們休養生息吧。在這個時候,各種因為東征賊子所加派的賦税錢糧,一切都讓該管轄的部門今後免除吧,務必要安撫好百姓,不要在煩勞苛求他們,希望你們為國家多多獻策,瞭解我的一片苦心。
參戰人物
明神宗 朱翊鈞
兵部尚書:石星
備倭總經略(統帥):宋應昌(第一次),邢玠(第二次)
贊畫:劉黃裳,袁黃
備倭總兵官(主將):李如松(第一次),麻貴(第二次)
總兵:董一元,陳璘,楊鎬
副總兵:劉綎,佟養正,李平胡,王守官。王有翼,任自強,查大受,孫守廉,祖承訓,吳惟忠,鄧子龍(陣亡),陳愚衷,謝生,擺賽,頗貴
指揮:吳宗道,譚宗仁
守備使:熊正東
千總:李大諫
參將:胡澤,馬世隆,黃應,謝應梓,楊五典,張奇功,高澈,方時春,李如梧,李如梅,戚金,李寧,駱尚志,趙牧之,張應仲,茅國器
遊擊:季金,沈惟敬,趙文命,施朝卿,李芳春,高升,錢世楨,周宏漠,高策,王問,王必迪,梁心,楊登山,李有升
左協大將 副總兵:楊元
中協大將副總兵:李如柏
右協大將 副總兵:張世爵
錦衣衞指揮使:史世用
朝鮮宣祖 李昖
李舜臣(陣亡),光海君,臨海君,順和君,權慄,柳成龍,郭再祐,宋象賢(陣亡),黃進(陣亡),鄭撥(陣亡),申砬(自殺),金時敏(陣亡),元均(陣亡),樸泓(陣亡),李億祺(陣亡),崔湖(陣亡),柳崇仁,徐禮元(陣亡),金千鎰(陣亡),金誠一,宋希立,黃世得(陣亡),李宗張,尹興信,李莞,尹鬥壽,尹根壽,金忠善,金命元,羅大用,安衞等。
日本太閣 豐臣秀吉
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小西行長,宗義智,松浦鎮信,有馬晴信,大村喜前,五島純玄,藤堂高虎,鍋島直茂,鍋島勝茂,黑田長政,大友吉統,島津義弘,毛利吉城,蜂須賀家政,生駒親正,福島正則,户田勝隆,長宗我部元親,立花宗茂,毛利輝元,羽柴秀勝,細川忠興,森吉成,脅坂安治,來島通總等
參戰方兵力
第一次:
明朝:4萬人,朝鮮無統計
日本:14萬人 第二次:
明朝:初期4萬-後期10萬人,朝鮮無統計
日本:14萬人
傷亡情況
明軍傷亡3-6萬,日軍傷亡約8萬,朝鮮軍隊死亡31萬
萬曆朝鮮戰爭奠定了東亞300年的格局,推遲了日本的侵華野心,《明史》稱之為“東洋之捷,萬世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