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埃及第十九王朝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埃及第十九王朝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埃及第十九王朝(五)

卡迭石戰役

拉美西斯(Ramesses)率領的埃及人與赫梯族人之間的衝突起因是對敍利亞的絕對控制權。1285 BC 4月底,法老率軍朝奧龍特(Oronte)河谷進發以征服卡迭石,這是赫梯族在敍利亞建立的一座重鎮。拉美西斯率領2萬士兵和200輛戰車,這些兵力被分為四支,其名稱分別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賽特(Seth)。這次戰爭的目標是敍利亞北部的土地,而對手則是穆瓦塔裏什(Muwatallish)國王,他有1萬名士兵和3500多輛戰車。在靠近奧龍特河的地方,法老的軍隊抓獲了兩名自稱是赫梯族逃兵實為赫梯細作的貝督英人,他們説有重要情報要通報給埃及人。這兩人被帶到了拉美西斯面前並向他交代説,穆瓦塔裏什的部隊距離此地很遠,法老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時已視卡疊石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隊集結完畢即獨自率領阿蒙支隊衝向靠近卡疊什西北的平原地帶並在此宿營。只有當他的衞兵抓到敵軍先頭部隊的兩名士兵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陷進了敵人的包圍圈,但此時為時已晚。躲在城堡內的赫梯族人突然發起進攻,措手不及的法老軍隊潰不成軍,四下逃竄,只有拉美西斯帶領貼身侍衞奮力抵擋赫梯族人的進攻。齊米諾敍述道:“多虧有兩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讓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進了埃及軍隊的營地之後,立即忙着搶奪財物,卻把乘勝追擊敵軍的事忘在了腦後;其次是法老的後續部隊及時趕了上來,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這時,整個戰局被徹底扭轉:本該輕易取勝的赫梯族人身困險境,接近黃昏時分,雙方停戰。晚上,埃及其他支隊的士兵趕來增援法老。

卡迭石戰役中雙方損失慘重,無力再戰。而且,雙方都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亞述對赫梯和埃及的威脅,以及兩國內部的困難等。所以,卡迭石戰役實際上也標誌了埃及同赫梯之間爭霸戰爭的基本結束。

弗朗克·齊米諾説:“真實情況可能並非完全如此。穆瓦塔裏什雖説失去了許多輛重型戰車(與埃及人的戰車相比,數量更多但也更難操縱),但他的士兵幾乎毫髮未損。但對拉美西斯來説,赫梯族人的突襲使他至少損失了一個支隊。”戰事是的結果是一次平局,這迫使拉美西斯放棄攻取卡迭石的打算。

但是,他藉助自己的宣傳把這次幾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戰變成了在一位偉大領袖領導下的英雄壯舉。拉美西斯把這次戰爭刻在了諸多神廟上。他帶來了新的表現風格。阿布·辛拜勒神廟描繪卡迭石之戰的浮雕中,以前疊放條紋裝飾的表面現今則被用來表現激動人心的場景,營造出更富戲劇性的動感場面。浮雕中刻畫的拉美西斯與戰車的形象可以讓人瞭解到這種全新的風格,而人們對畫面細節中的“四隻手臂”有着多種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多出來的兩隻手臂應該屬於戰車駕駛者,他的身軀完全被拉美西斯二世蓋住了;而有的人則認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樣,應該是拉美西斯召喚來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設則認為它們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創作浮雕的藝術家多畫兩隻手臂是為了增加畫面的動感。

這位偉大的法老未曾預料到,不僅有關他人生的史詩已經名垂青史,就連那些有關他死亡的史詩也同樣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稱頌的壯舉就是針對赫梯族(Hittites)的卡迭石(Qadesh)戰役。當這位年輕法老的自負幾乎使自己潰敗時,命運女神卻眷顧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來是這樣。

撰寫有關拉美西斯專著的弗朗克·齊米諾(FrancoCimmino)解釋説:“在古代,還沒有哪一次戰爭擁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戰爭歸來之後,在他王宮的牆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廟、卡納克(Karnak)神廟的盧克索(Luxor)神廟裏刻下了描繪戰爭的場景。這些巨型的藝術品分別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營紮寨、戰鬥的場面以及被俘的士兵。當然,其中佔突出地位的還是拉美西斯,在畫面中,他隻身一人擊潰敵軍。流傳給我們的還有敍述這場戰爭的兩首史詩,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爾之歌》(The Poem of Pentaur),它與廟宇中的壁畫一同向人們敍述了這段歷史。”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埃及第十九王朝

和平條約

刻在黏土牆或石牆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條約,這就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戰爭衝突的第一個實例。

埃及人與赫梯人之間的衝突一直延續到穆瓦塔裏什國王去世之後。公元前1259年,拉美西斯二世統治的第21年,赫梯的新王阿圖西里什(Hattushilish)向埃及提出了締結合約的要求,並派人給埃及送去了合約草案。拉美西斯二世同意締結和約,從而正式結束了兩國之間近一個世紀的爭霸戰爭。簽訂了人類歷史上現存最早的國際條約。人們找到了該條約的兩個版本,一個是刻在卡納克的石柱大廳牆上的象形文字,另一個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圖薩(Hattusa)廢墟時發現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板。促使兩國議和的原因是亞述人(Assiri)的威脅,這個好戰的民族不斷騷擾兩個王國。和約於1259BC左右在培爾—拉美西斯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簽訂。

合約除了説明性的內容外,包括一個序言和9個條文,即:

(1)永久和平的確立;

(2)互不侵犯的條約;

(3)赫梯國王執行先前條約的義務;

(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執行現今條約的義務;

(5)軍事互助的義務;

(6)赫梯國家不接納埃及亡命者的義務;

(7)埃及不接納赫梯亡命者的義務;

(8)神對違約者的威脅和對守約者的加恩諾言;

(9)亡命者的引渡等。

合約是兩個奴隸制大國進行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的本質的反映。埃及和赫梯不僅憑藉這一紙合約瓜分了他們在敍利亞巴勒斯坦的勢力範圍,使他們對這一地區的佔領合法化;而且合約本身又變成一個軍事同盟條約,雙方保證在面臨第三國威脅時,在軍事上互相支援;雙方還保證互相支援以應付本國內部的危險。

赫梯與埃及的戰爭及最後合約的簽訂在世界國際關係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兩個不同地區的強國(埃及在北非,赫梯在小亞細亞)為了爭奪彼此國境外的一個重要地區的霸權和劃分勢力範圍而長期進行的戰爭與交涉。同時,周圍其他大國如米坦尼、亞述、巴比倫尼亞也在不同程度上先後捲入這場複雜的軍事外交鬥爭中。這也標誌着在公元前2000年代後半期,東地中海一帶的各文明古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日益密切,開始打破孤立、閉塞、隔絕的狀態,逐漸有機地連接起來。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埃及第十九王朝

一次,在拉美西斯帶着他從被征服的各國得來的大批俘虜回國時,拉美西斯的那個在他離開時曾被他任命為埃及總督的弟弟在佩魯希昂的達普納伊迎接拉美西斯,並且請拉美西斯參加宴會,拉美西斯和兒子們都參加了這個宴會。於是拉美西斯的弟弟便在那一建築物的四周堆積了大量的薪材,這樣做完了之後,就把它點着了。當拉美西斯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他立刻便接受了陪他一道赴宴的他的妻子的忠告,把他們的六個兒子中的兩個兒子投到火上作為火焰中的橋樑,這樣就可以使他們其餘的人踏過這兩個人而逃跑了。拉美西斯照着她的話做了,因此他本人和他其餘的孩子便得了救。但他的兩個兒子卻活活地被燒死了。

拉美西斯於是返回自己的國土並對他的弟弟進行了報復,在這之後,他便着手這樣地利用他從被征服的各國帶來的大批俘虜;他使這些俘虜搬運大塊的岩石,建造阿布·辛拜勒神廟,多年之後,阿布·辛拜勒神廟的祭司都不許波斯的國王大流士把自己的石像放在阿布·辛拜勒神廟石像的前面,因為他們説,大流士的功業是不能夠和埃及的拉美西斯的功業相比的。因為他們説,拉美西斯不單單是完全征服了和大流士征服的同樣多的民族,他還征服了斯奇提亞人,這是大流士所未能征服的。因此,如果就功業而論,在他自己不能相比的國王的奉納物面前,樹立自己的石像,那是不公平的。據説,大流士在這一點上對祭司是諒解的。

俘虜們還挖掘在埃及地方縱橫交錯的許多河渠。由於使用這些強制的勞動挖掘了河渠,國內的全部面貌無意中改觀了。在以前埃及是一個適於馬和馬車行走的地區,但從此之後,它變得對二者都完全不適合了。雖然這時它的全境是一片平原,現今它卻既不適於馬,又不適於馬車行走,因為它的全境佈滿了極多的、向四面八方流的河渠。國王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把尼羅河的河水供應給內地不是臨河的城市的居民,因為在先前,河水退下去以後,他們不得不飲用他們從井裏吸取的發鹹的水。就是為了這個原因,埃及才到處佈滿了河渠的。

拉美西斯在全體埃及居民中間把埃及的土地作了一次劃分。他把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土地分配給所有的人,而要土地持有者每年向他檄納租金,作為他的主要的收入。如果河水衝跑了一個人分得的土地的任何一部分,這個人就可以到國王那裏去把發生的事情報告給他:於是國王便派人前來稠查並測量損失地段的面積;這樣今後他的租金就要按着減少後的土地的面積來徵收了。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做法,埃及才第一次有了量地法,而希臘人從那裏學到了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53 字。

轉載請註明: 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埃及第十九王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