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如剛出生的孩子喜歡吃手,是一種觸覺感知。孩子喜歡吃糖,是一種味覺感知。孩子一聽音樂就非常激動,是一種聽覺感知。孩子一看動畫片,看不懂卻特別興奮,是一種視覺感知。
3-5歲的孩子是在幼兒園開始接受啓蒙教育的時期,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於書寫進入了一種特殊的敏感的時期,也是接受“讀寫教育”的最佳黃金期。
3-5歲是“讀寫黃金期”,應抓住孩子的天賦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在2歲半到3歲,而書寫敏感期在3歲到5歲之間。這是鍛鍊孩子讀寫能力的黃金時期,能夠為日後孩子的讀書能力和閲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新西蘭研究學家發現:不管是在孩子3歲還是5歲,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只要這時候的家長需要為孩子提供較為良好的語言環境,孩子在這種環境中不需刻意地學習就會建立讀寫的能力。
某短視頻平台有一位分享自己生活的知名育兒博主大表姐許美達曾經和我們分享過自己朋友的一件趣事。
她的朋友是一箇中國東北人,他娶了一位美國的妻子,他們一起在柬埔寨做生意居住。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們給女兒請了一位越南籍的黑人保姆。白天的時候孩子就在柬埔寨的幼兒園裏學習。
讓朋友擔心的是,女兒在5歲之前不愛説話,甚至都不能進行完整表達。美達的朋友一度擔心孩子患上“讀寫障礙”。
誰也沒想到,等孩子5歲以後突然有一天就像打開了智慧源泉,不僅可以自如地切換漢語,英語,柬埔寨語,越南語四種語言,還能在同一個場合下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言交流自如。
美達的朋友都驚訝了,驚訝於女兒的語言能力突然有一天爆發出驚人的小宇宙。
閲讀馬太效應:讀寫能力其實是一種越早接觸越好的習慣如果孩子在3-5歲就開始養成閲讀習慣,那麼在孩子長大以後會覺得閲讀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從而開闊孩子的格局與眼界。
如果孩子在五六年級還沒有開始多多閲讀,那麼在初中和高中繁忙的學業中,很難再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和寫作能力。缺乏書籍知識水平的積累,缺乏良好的文筆能力和表達能力,不僅在學習上會形成偏科的問題,還會限制孩子前途發展。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閲讀書籍就是在不停退步,會在無形中與其他孩子形成差距。
在5歲之前強化孩子對於閲讀和寫作的能力和思考1)讀寫一體,堅持不懈進行訓練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流暢的過程,在一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讀是重複記憶的過程,寫是強化記憶的過程。二者雙管齊下,形成常態化的訓練才能做到讀寫融為一體,快速掌握一門語言。
也許在孩子3-5歲時還不能完整地進行表達,甚至是流暢的書寫。寶媽們也不要着急。只有不斷地在寶寶腦子中強化一個語言概念,不斷強化讀寫能力,才能不斷地形成一個完整的語言系統。
2)通過解釋情境解釋語言問題
孩子讀寫能力的提高也是通過在日常説話中依託情景來加深對某一個詞句、音調的學習和模仿能力。
很多詞句寶寶模仿後並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有些媽媽給寶寶報一些早教班,在早教班上學習的知識回到家裏就忘記了。其中的緣由就是寶寶只具備了模仿能力,卻沒有真正掌握相應的理解能力。也無法聯繫具體的情景來想起這個並不熟悉的詞句。
寶媽可以在户外逛超市,踏青,遊玩的時候教給寶寶一些日常常用詞句,或者教給寶寶念一些指示牌上的文字。通過生活中的具體的引導,幫助孩子在內心中建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最終實現理解記憶。
3)鼓勵孩子輸入與輸出
孩子的閲讀和模仿都是作為一種內容輸入的形式出現的,同時寫作表達是一種理解的輸出。
閲讀和模仿是一種無腦性的輸入,孩子接收到信號之後,會覺得好奇而去模仿。模仿會後孩子也會非常高興,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會把這件事忘記,轉而向更加新奇的事物投射注意力。
但寫作和語言表達是一種邏輯性輸出。只有孩子主動的去説出事物的名稱,主動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的時候,就是一種輸出。當孩子學會寫作後,寫作也變成了一種主動的輸出,甚至會比語言輸出還要提高孩子的能力。在寫作時,如果孩子能加入一定的修飾和一定的個人觀點,就可以説讀寫能力是十分敏感且優秀的狀態了。
還有寶媽沒有在5歲之前讓孩子讀書,看電視嗎?這可不是貪玩,而是鍛鍊“讀寫能力”的重要方式。寶媽都要重視起來,不要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