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朝元氣大傷。朝廷難以樹立過去的威信,地方上的藩鎮節度使們各自為政,不尊長安號令。在這樣的內憂外患,唐代宗又遭遇了一場由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所發動的新叛亂。這場叛亂嚴重削弱了本已疲弱不堪的唐朝軍力,給暫時還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的河東和關中地區造成了巨大破壞。
朔方軍與河東軍的矛盾
在生涯的前半段 僕固懷恩都是忠臣形象
在唐代宗時期,最有力的軍事統帥是接替郭子儀的朔方軍名將--僕固懷恩。
作為郭子儀的部屬和副手,他在安史之亂中表現極為出色。曾以河東為基地,率領朔方軍的精鋭部隊在北起馬邑-南到懷嘉的廣大戰線上和叛軍激烈交鋒。正是他的努力,牽制了安史叛軍的不少主力。後來又在追擊安史叛軍時充當先鋒。
因為這些卓越表現,唐肅宗先是封僕固懷恩為朔方軍行營節度使和大寧王。後來又晉升其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取代了之前的平叛功臣郭子儀。
安史之亂中 僕固懷恩屢次獲得軍功
安史之亂末期,僕固懷恩實際上已經成為唐朝最重要的統帥。
不僅親自率領朔方軍和作為重要外援的回紇人,還以朝廷代言人的身份接受了叛軍主要將領薛嵩、田承嗣、李懷仙的投降,保證他們在各自轄區的獨立地位。到安史之亂結束後,僕固懷恩不但手握唐朝最強大的朔方軍武裝集團,又得到河北河南等地新投降藩鎮的支持。所以在朝中的權勢和威望都達到了巔峯。
導致僕固懷恩和朝廷矛盾爆發的導火索,是同樣要緊的河東節度使對他的個人態度。
原來,僕固懷恩在安史戰爭結束後率軍送回紇人回國。在經過河東轄區時,節度使害怕聲威大振的朔方軍會趁機對自己發動襲擊。結果,不僅沒有按禮儀出城迎接僕固懷恩,反而關起門來備戰。河東軍的這個舉動,導致在戰爭中屢有摩擦的兩大集團又再次尖鋭起來。僕固懷恩更是以此為藉口,將朔方軍分屯河東各戰略要地,向朝廷請旨討伐河東節度使。
作為唐朝主要北方屏障的朔方與河東軍鎮
此時,唐朝中央對僕固懷恩的態度也已經有了微妙變化。
如何在和平時期限制日益坐大的朔方軍,成為了皇帝和文官們一大難題。
因此,在面對兩大集團的矛盾時,唐代宗很不明智的選擇了私下袒護河東節度使。
他先是將僕固懷恩的奏摺留中不發,又再次受到申訴後派人前往軍營安撫。可是對於河東與朔方之間的矛盾是避而不談,只是擺出一副和事佬的模樣。這讓自負有大功於唐朝的僕固懷恩極為不滿。
安史之亂後 唐朝對任何強藩都心生忌憚
判唐聯軍
唐朝時的長安城牆復原
就在兩大集團爭執不休時,吐蕃開始利用唐朝的西部邊境空虛而大舉入寇。
其前鋒甚至一度接近長安,對代宗的個人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皇帝急詔僕固懷恩率領朔方軍主力西進,保護首都及整個關中地區。
僕固懷恩卻以極偏激的立場進行回應。
他既不按唐朝將帥的傳統,以進京面聖來展示忠心,又拒絕派兵到長安保衞都城。這不能不讓代宗和滿朝文武都對其更加猜忌。
理論上 僕固懷恩擁有唐朝最好的部隊
公元764年正月,對朝廷已經徹底失望的僕固懷恩開始下一步行動。
在沒有得到朝廷令旨的前提下,私自發兵攻打河東軍鎮的治所太原。但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早有準備,使得朔方軍的偷襲計劃失利,轉而永大軍包圍重鎮榆次。消息傳到長安,唐代宗緊急啓用已經賦閒的原朔方軍統帥郭子儀。任命他為河東河內副元帥,全權負責平定朔方軍叛亂。
對朔方軍自身而言,這次叛亂的準備並不充分,甚至於可能只是僕固懷恩的一時衝動。
在攻打太原失利後,朔方軍又在榆次城圍攻了十多天而不能獲勝。僕固懷恩被迫從祁縣抽調兵力支援圍城部隊。由於準備匆忙,援軍到戰場的時間太晚,超過了規定的期限。前線主帥對祁縣官兵嚴加斥責時,以胡人為主的騎兵又把責任全部推到了漢軍步兵頭上,並據此責打了步兵將領。這個故意偏袒騎兵的做法,很快在軍中引起了義憤。當夜,祁縣兵在軍中造反,一舉殺死僕固瑒。榆次城外的朔方軍,就因為失去主帥而迅速潰散。
由於缺乏準備 朔方軍在河東各地進展緩慢
得到敗報的僕固懷恩,在驚愕中暫時失去了造反意志,
率領三百親隨經河北逃亡塞外。當郭子儀以全權特使的身份抵達河東後,羣龍無首的朔方軍舊部也紛紛前來投奔老元帥。
其實,早在僕固懷恩造反的消息傳到長安的,就有官員斷定叛亂會很快以失敗收場。因為其人的性格執拗,無論是跟上司、同事還是部屬都處不好關係。
雖然治軍嚴格,對士兵卻十分苛刻。朔方軍上下喜歡寬厚待人的老帥郭子儀,遠遠勝過這位性子暴烈的僕固元帥。加上僕固懷恩部下大多是一些見錢眼開的傭兵,完全不能抵抗唐朝政治攻略和金錢收買。朔方軍在河東的叛亂被迅速平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常出任親善大使的 郭子儀
僕固懷恩逃出唐朝地界後,輾轉來到朔方軍的原駐地靈武附近。
隨即開始招募朔方舊部和對唐朝不滿的各種部隊,很快由擁有了幾萬兵力。唐朝在此時仍舊不願意和這位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翻臉。在解除其河北副元帥、河東節度使的職位後,仍舊保留了太保和中書令的官職,並要求他進京謝罪。
但僕固懷恩顯然不相信唐代宗的誠意。公元764年7月,他接着向回紇和吐蕃借兵10萬,準備大舉進攻關中。
新躥起的吐蕃 成為了叛軍的重要外援
有了之前的成功經驗,唐代宗仍舊派郭子儀來對付他的老部下。
當僕固懷恩的大軍一路直撲長安門户奉天,郭子儀力排眾議,堅持閉門不戰。同時暗中命令河西節度使派精兵襲擊僕固懷恩軍的後路。
河西軍集中全部精鋭,趁僕固懷恩軍和郭子儀在奉天對峙的機會,北上襲擊了叛軍基地靈武。
由於對方大部分兵力已經南下,河西軍一路沒有受到任何堅決抵抗。得知後路被襲擊的僕固懷恩也火速收兵,連夜趕回靈州救援,並直接擊退了河西部隊。但他的第一次進攻長安計劃,也因此半途夭折。
武靈一直是唐朝節制北方邊區的重鎮
最終平息
性格爆裂的僕固懷恩 根本不願意和唐朝妥協
顯然,僕固懷恩的進攻不會因為一次小挫折就停止。
他憑藉和回紇、吐蕃的良好私人關係,可以繼續召集大量的騎馬大軍。這樣的軍團雖然規模有限,但遠比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地方軍要機動靈活。
公元765年8月,僕固懷恩又帶着號稱數十萬的混編部隊,直撲唐朝首都長安。這一次進攻,還得到了吐蕃和回紇兩國更密切的配合。
根據前線報告,叛軍先鋒是活躍在隴右河西一帶的吐蕃部落,第二波人馬是從草原南下的回紇騎兵,最後才是僕固懷恩親率的部隊。至此,僕固懷恩之亂已經從唐朝內部問題,演變為將周邊國家捲進來的國際大戰。
叛亂最終成為了唐朝與兩個強敵的國際糾紛
由於叛軍聲勢浩大,就連一向穩重的郭子儀都有些信心不足。
他在給唐代宗的奏摺裏明確提到:由於叛軍騎兵眾多,來去如風,唐朝各地守軍都不要盲目迎戰。而是應該先扼守各地隘口要塞,等待局勢發生有利於唐朝的變化。
郭子儀的奏章還在路上,對唐朝有利的事情就先一步發生了。
在進軍途中,僕固懷恩突發重病,到9月8日病死在了今天寧夏境內的鳴沙。他的死也引起了叛軍內部的自相殘殺,讓唐朝一直擔心的第二次安史之亂化為烏有。
源自朔方的叛軍核心 在主帥死後也立刻瓦解
在失去了僕固懷恩這塊招牌後,吐蕃和回紇的聯合進攻只剩下搶劫財物這個目的。
10月,聯軍再一次進逼奉天,企圖抄掠富庶的長安。但因為僕固懷恩已死,吐蕃和回紇的聯合已經漸趨瓦解。郭子儀抓住這個機會,只率領數人趕赴回紇大營,許諾回紇可以奪取吐蕃從唐朝劫掠的全部財物。藉此説動回紇可汗,對鄰近的吐蕃大軍反戈一擊。
於是,在回紇軍的連夜追擊下,吐蕃被斬殺超過餘人。戰後,還有200多主要將領到抵達長安朝見皇帝。為了安撫這些“有功之臣”,唐朝先後賞賜回紇將領綢緞十萬餘匹,將安史之亂後僅有的一點國庫積蓄花費殆盡。由於支付困難,不得已還剋扣了朝廷文武百官的俸祿來湊數。這才算是平息整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