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君王皆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
在中國古代皇權社會中,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君主可以誅臣殺親,六親不認。
唐明皇李隆基,這個曾開創大唐開元盛世的一代英主,竟在開元二十五年時一天殺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其中還包括太子。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場家庭慘劇呢??
太子被殺原因?
開元二十四年,楊洄向武惠妃彙報李瑛、李瑤與李琚三人在私底下為母親的失寵而抱怨發牢騷,不滿父親對母親的薄情。
武惠妃遂藉此機會,設了一個局,讓太子一步步走進她的圈套……
她先是派人向太子兄弟傳旨,説是內宮有盜匪,請太子領兵救駕!
事情緊急,哪裏容人多想啊,再説了,太子兄弟先前就不受寵了,正想找機會挽回呢。
所以,太子李瑛還有李瑤、李琚趕緊帶着自己的衞隊去了。
一看三兄弟真的帶兵進宮了,武惠妃的戲份開始了,大叫太子謀反!
後來武惠妃就向唐明皇哭訴太子結黨營私,想要謀害她們母子,還在私下表達的皇上的不滿。
唐明皇聽後震怒,第二天在朝堂上提出要廢太子。
宰相張九齡勸諫説:太子之前就沒有犯過大錯,皇上因以史為鑑,不能聽信讒言,執意要廢太子。
在宰相的極力反對下,此事才暫時擱着。
不久,張九齡被降職罷相,李林甫任職宰相。?
後來武惠妃唐明皇直接派了一個宦官到宮裏宣制,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都廢為庶人。
倒台的太子是沒有好結局的,十五天之後,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被賜死在長安城東的驛站裏。
李隆基為何如此趕盡殺絕
惠妃只想要太子他們一敗塗地,但她由始至終都沒想要他們三兄弟死。
説太子三兄弟陰謀結黨好,説擅闖寢宮謀反也罷,其實武惠妃都基於一個大前提,那就是虎毒不食子。
她堅信太子三兄弟最慘的結局也就是被廢為庶民事實上,當唐明皇下詔賜死三兄弟的時候,武惠妃也是大吃一驚。
唐明皇的做法是與他本身的人格特質,和成長經歷及所處的境遇都有關。
建立過偉大事業的帝王,普遍都有着相似的憂慮和思維,故而多疑又重權謀。
這是環境決定的,唐明皇的前半生是極其複雜的。
唐明皇誕生於動盪的武周後期是唐睿宗李旦之子,歷經武則天、唐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三朝。
唐明皇從小由於父親的敏感地位和危卵境地,實際上多數時間是尊貴的質子狀態,也早早由於政治鬥爭失去了該有母愛。
這種時刻的不安感,一直伴隨到他中青年時期。
唐明皇在很早的時候就敏鋭地把握住了時代脈搏,早年第一次政變代表的是父親之勢力除韋后。
先天時期,乾綱未振,其時太平公主勢盛,第二次代表自己除太平公主,逼父交權,果斷地扼殺了太平公主陰謀集團的政變,從而開啓了開元時代。
這是繼玄武門政變,武周之變,神龍政變,唐隆政變等後第XX次路線鬥爭的總勝利。
它標誌着大唐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政治動盪,開啓了我大建設事業的新篇章。
可以説,兩次結果雖然成功,但動機都頗為被動。
哪一次不去做,都或將是死路一條。
李隆基是搞政治起家的,抓黨建是把好手。
所有的手段裏,就透着四個字,急功近利。
所以説唐明皇自己就是個搞政變的高手,對政變最敏感了。
聽到自己的兒子披甲進甲,就立馬採取行動,把三個兒子給抓起來了。
就來唐明皇聽信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璵為太子。
其實個人覺得當時就算是武惠妃不煽風點火,唐明皇也會斬草除根的。
精於識人的唐明皇看別人看的準,自己各個兒子什麼樣,想必也瞭然於胸。
唐明皇早年一直生活在不安全的家庭環境裏,尤其是打擊他的,都是他的奶奶、伯父、姑姑、爸爸一類的至親長輩。
而自己也發動政變,很大程度上忤逆了父親,他不想自己的兒子也走上他的老路忤逆他。
而且所有統治者都最最最忌諱的兵變,在一波波如履刀鋒的政治鬥爭中,睿智果敢的少年,領袖羣倫,除掉了一個個強大的政敵,登上帝位。
如今已為統治者的他,你認為他還會讓這些能夠撼動他皇位的不確定因素存在嗎?
面對宣讀詔書的宦官,太子聲嘶力竭,但沒有人理會跪在地上的兄弟三人,李瑛那怒氣沖天的吼聲只能在皇宮上空久久徘徊!
經過了長時間的不斷精心策劃,惠妃終於現了扳倒太子的計劃而李林甫也通過自身的機智。
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算是兑現了曾經對武惠妃的承諾。
然而此後不久,唐明皇的又一封詔書徹底打破了這短暫的平靜,因為在這封詔書中,赫然寫着“瑛、瑤、琚賜死”!
就因為兒子披甲進宮就認定謀反,從而一天搞死三個親生骨肉。
所謂父子情深,在帝王之家,就是無稽之談……
本期的歷史知識就講到這了,我們下一期再見。
本文由作者歷史風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