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中,朱棣死後秘不發喪,用鹹魚掩氣味,歷史上真是這樣?

在《大明風華》中,朱棣因兵敗而氣急攻心,病逝於第五次北征途中。臨終前,他密召內閣首輔楊士奇到榆木川交待後事,欲改立漢王朱高煦為皇太子。
在電視劇中,朱棣死後秘不發喪,用鹹魚掩氣味,歷史上真是這樣?

當時正值盛夏,為了掩蓋屍臭味,楊士奇等人在朱棣的營帳前晾曬了大量的鹹魚,以掩人耳目。在朱高熾順利即位後,二王才得知了消息,但為時已晚。
對於朱棣駕崩後放鹹魚掩臭這一情節,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一情節可能是借鑑秦始皇駕崩時的做法,秦始皇崩逝於第五次東巡中,當時也是酷暑天氣。
由於高温及路途遙遠,秦始皇屍體已經腐爛。為了掩人耳目,趙高與胡亥決定將買來的鮑魚裝在秦始皇車上,改變路線,採取繞遠道的方法緩慢回咸陽。
在電視劇中,朱棣死後秘不發喪,用鹹魚掩氣味,歷史上真是這樣?

“上輼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史記·秦始皇本紀》
那麼,歷史上朱棣駕崩是怎樣的?
歷史上,朱棣也是病逝於第五次親征漠北途中,這次親征可以説是兩手空空,幾乎連敵軍的影子都沒有看見。當時朱棣已65歲,連年征戰令他身心俱疲。
朱棣是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四日從北京出發,於六月二十一日回師。在七月七日,朱棣刻石於清水崖上。八天後,他派呂震統治太子凱旋而歸。
七月十六日,大軍行至蒼崖戍,朱棣感到身體不適。次日到達榆木川,朱棣的病情突然惡化。趕緊讓人寫下遺詔,傳位給太子朱高熾,喪禮按高皇帝辦。
七月十八日,朱棣駕崩。太監馬雲與楊榮、金幼孜商議,決定秘不發喪,用錫熔化後製成內棺進行裝殮。將內棺裝在龍車中,所到之處飲食與平日一樣。
在電視劇中,朱棣死後秘不發喪,用鹹魚掩氣味,歷史上真是這樣?

十日,朱棣遺體被迎入仁智殿,加外棺後殮入靈柩。九月十日,明仁宗朱高熾為朱棣上諡號和廟號,葬於長陵。以上便是朱棣從生病到下葬的全部過程。
《明史》中記載了這一過程:
秋七月庚辰,勒石於清水源之崖。戊子,遣呂震以旋師諭太子,詔告天下。己丑,次蒼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熔錫為椑以斂,載以龍舉,所至朝夕上膳如常儀。壬辰,楊榮偕御馬監少監海壽馳訃皇太子。壬寅,次武平鎮,鄭亨步軍來會。八月甲辰,楊榮等至京師,皇太子即日遣太孫奉迎於開平。己酉,次鵰鶚谷,皇太孫至軍中發喪。壬子,及郊,皇太子迎入仁智殿,加殮納梓宮。
在電視劇中,朱棣死後秘不發喪,用鹹魚掩氣味,歷史上真是這樣?

但史料中並沒有記載用何種方式來防腐或防臭,但記載中的錫制內棺可能很有講究,這個內棺密封性應該很好,隔絕了內外空氣流通,延緩了屍體腐爛。
秘不發喪卻是真的,這是皇帝在外駕崩後的慣用手法,自然是為了防止有人造反。朱棣的遺詔是讓皇太子朱高熾即位,其中並沒有提到漢王朱高煦等人。
電視劇是經過了藝術加工,與正史還是有一些出入的。大家要想了解這段歷史,建議先看史書再看電視劇,這樣有助於更好的瞭解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3 字。

轉載請註明: 在電視劇中,朱棣死後秘不發喪,用鹹魚掩氣味,歷史上真是這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