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不能只是講授式、灌輸式;家長自身要重視學校組織的家長培訓,不要把它視為可有可無、走形式
7月4日,一張“入學通知書”的截圖,在家長羣裏傳開。這則通知書是發給成都某小學2023級新生家長的,在通知書的“温馨提示”部分,家長們被告知:學校將在8月19日到21日舉行首次家長培訓會,形式為線下,時間為三個全天。
“三天家長會太長了,畢竟家長也有工作”,此通知引發家長爭議。對此,當事“主角”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校方負責人稱,並不是家長會,而是針對新生家長的公益講座。講座主要圍繞如何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培養方式、幼小銜接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學習習慣養成等新生家長普遍關心的主題。這種方式學校此前已經嘗試了多年,效果反饋還比較良好。
對於網上一些家長反映的意見,該負責人説,學校擬做以下優化調整:一是在時間方面進行調整,分期安排在週末舉行;二是與往年一樣,保留直播+回放的形式,便於不能到場的家長在方便時線上觀看。
如果從培訓家長掌握家庭教育方法,推進家校共育角度看,三天時間其實並不長,但集中進行三天培訓的方式的確有必要優化,學校及時做出的調整兼顧了線上與線下,也能避免家長培訓與家長上班產生衝突。
2022年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作為教師業務培訓的內容。中小學校、幼兒園可以採取建立家長學校等方式,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定期組織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並及時聯繫、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蔘加。今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門發佈的《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要求,學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作為重要職責,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充分發揮學校專業指導優勢。
就此而言,這所小學對家長進行的家長培訓,是在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與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來,針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社會輿論一直呼籲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甚至有建議要求家長“持證上崗”,相關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通過家長學校等方式給予家長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但真正重視家庭教育指導的地方和學校並不多。因此,家長習慣的還是學校通知去開家長會,而不是到學校參加家庭教育培訓。
從培訓家長的角度看,集中培訓的效果可能存疑。一方面,家庭教育指導不能只是講授式、灌輸式,家長即便都參加了三天培訓,但可能只知道一些家庭教育知識和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變為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並付諸實踐,家庭教育指導要強調過程性與實踐性。
另外,要關注社會輿論與家長對待家長培訓的態度。從一些輿論的反饋看,有人質疑“學校開展家長培訓是把學校教育任務轉給家長,增加家長負擔”。這種觀點其實是把育人責任都交給了學校,而忽視家庭教育的職責。家長自身要重視學校組織的家長培訓,不要把它視為可有可無、走形式。通過家長培訓,學會依法帶娃、科學帶娃,積極配合學校推進家校共育,才能達到培訓的初衷。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