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減”第一週,“我”在做什麼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經典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我的水仙花又長高了,最長的葉子已經有14.1釐米高,1.5釐米寬,快要有1毫米厚了。水仙花的根兒長長的,像極了榕樹爺爺的鬍子,縱橫交織在一起……”重慶市人民小學六年級學生文迪,依然保持着從四年級開始記水仙花培育日記的習慣。

“課堂上,科學老師帶領大家觀察水仙花,教會孩子們如何培育。孩子們回家後一邊培育,一邊觀察記錄。再回到課堂上,語文老師會和孩子們交流培育日記,分享學習體會。”人民小學科研室主任陳燕説,由語文老師和科學老師交替指導,帶領學生一起觀察動植物的過程,不僅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學期開學,重慶市中小學執行“三個一”(一減、一增、一提)行動,把“雙減”要求落細落小落實,教師提升了課堂質量,學生得以更好地迴歸校園,走進運動場,參與豐富的課後活動,學習的動力大大增強。

  讓學生在趣味中完成學習

“從2019年開始,人民小學一二年級逐步取消書面考試,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類似闖關遊戲的學科素養測試。在數學、語文、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學科,孩子們可以通過卡片答題、闖關等豐富的形式,在趣味中完成學習。”重慶市人民小學校長楊浪浪説,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給孩子們傳授知識,還要鼓勵他們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點燃學生對學習的激情,讓他們度過最美的童年。

“我們數學組老師對減負政策都很支持,學校數學組經常會設置一些九連環、24點等趣味性的數學遊戲,安排的家庭作業也是通過數、説、讀、擺、做、玩等方式來完成。老師們發現,孩子們都很願意沉浸在數學遊戲的樂趣之中。”人民小學數學老師王邦林説。

在人民小學五年級語文老師何霞看來,學校實施作業分層設計的方式,給不同程度的孩子佈置相應階段的家庭作業,還提供了自選作業,既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給作業完成效率高的學生提供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要更加重視課堂教學質量和課程改革質量。”兩江新區重光小學校長李斌説,學校重視學生的“發展思維”,以“真實任務”為驅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學校開展了“黃桷樹課程”“節氣課程”“光小面課程”“寒假牛課程”“紅色研學課程”等全方位、多維度的課程體驗。其中“光小面課程”包含親手製作品嚐、調查小麪價格、參加“店面”招租、研討飲食文化等實踐活動,給孩子們不一樣的思維拓展和實踐體驗。李斌説:“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學校能夠‘吃飽’‘吃好’。”

  久違的運動場迎回了孩子們

開學後,記者先後來到美專校街的鑫隆達大廈和建新西路的光宇國際大樓,這兩個地方都曾是校外培訓機構扎堆的地方。兩邊樓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要是在以前,每逢週末這裏都會擠滿幾百名補課的孩子和陪讀的家長,如今已少有人問津。

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變化,家長和孩子們有最直觀的感受。家住渝中區大溪溝花園小區的四年級小朋友小菁,現在每天晚上8點都會等着自己的小夥伴,興高采烈地跑到小區籃球場打籃球。小菁的媽媽説,以前這個時段,小區一個小朋友都看不見,不是在補習,就是在補習的路上。

“好像是發現最近小區裏面出來玩的小朋友多起來了。”小區保安劉大伯説,籃球場跳壩壩舞的大媽都換地方了,小朋友躲貓貓的,打球的,跳繩的,一下讓小區傍晚的氣氛熱鬧起來了。

如何讓學生走出培訓班,迴歸生活實踐?今年暑期,人民小學開展暑期閲讀活動。孩子們跟隨家長走進圖書館、科技館、紅巖村、長壽桃花消防站,記錄下每天感悟到的新知識,再和家長共同把暑期實踐整理成一個小冊子。豐富的暑期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理解生活和熱愛生活。

九龍坡區的家長姚女士發現,今年開學後微信朋友圈有了新變化。“班級裏以前參加校外培訓的孩子至少有一半以上已經停課了,改為參加其他活動。”姚女士説,大家最近曬出來的都是陪孩子鍛鍊身體、閲讀、做美食的照片,感覺大家都鬆了一口氣,更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特長髮展。

  家校協同配合更多了

“落實‘雙減’,一定需要家校社達成高度協同。”巴蜀小學集團副校長李永強説,家長真正對“雙減”政策理解了,減負提質才會成為可能,否則,明補變暗補,治表不治裏。

巴蜀小學重視家長教育,提倡家長一定要讀懂孩子,遵循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規律。巴蜀小學已經連續5年邀請知名家庭教育專家,專門對一年級新生家長進行統一培訓講座;向家長客觀呈現每學期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並對學生性格、情感、特長的發展進行建議;通過部分學生參加的腦科學測試,幫助家長髮現學生的天賦潛能。

開學第一週,渝北啓誠巴蜀小學邀請西南大學心理學教授指導家長填寫調查問卷,通過觀察孩子游戲闖關的表現,分別從任務完成、問題解決、人際交往、好奇心、挫折應對等8個維度來讀懂孩子的行為。這些做法在家長中產生了良好的反響,越來越多的家長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讀懂孩子,找到適合孩子發展的成長之路。

兩江新區的行遠小學,探索了兩年的課後延時服務,如今已開設了AI智能編程、足球、沙畫、國畫等17項特色課程。“以前總煩心該為孩子報什麼樣的輔導班,現在不煩惱了。”學生家長羅慶容告訴記者,之前在校外報一學期的課程輔導班動輒就要花費幾千元,學校免費的課後延時服務大大減輕了她的家庭負擔,孩子回家常常向她“炫耀”在學校玩的機器人,讓她感到特別欣慰,孩子玩得好、學得好,家長不焦慮了。

“我們在要求教師課堂提質,加強課後服務的同時,也在給老師‘減壓’。”行遠小學校長鄒賢蓮説,學校提出了“減壓10條”:提倡給老師們一個高質量的午休時光;清理和規範各類工作羣,避免給教師太多信息干擾;晚餐升級,為加班老師增加營養,校內組織教師的舞蹈、籃球社團,豐富業餘生活,緩解工作壓力……這些從細節出發的“減壓”行動,會給教師落實“雙減”更多動力。

“學校的關懷,使得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增加了。唯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給學生、家長更滿意的教育。”鄒賢蓮説。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3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