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七年,胤禛出生,是為康熙帝的第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生母乃是德妃烏雅氏。康熙二十七年,烏雅氏又為康熙帝誕下十四子胤禵。也就是説胤禵和胤禛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是就是這樣有着如此親密血緣關係的兄弟二人,卻在康熙末期的九子奪嫡之中關係卻勢同水火,而在胤禛登基之後更是先將他幽禁派守皇陵,後又將他圈禁,這又是為何呢?
《三字經》中有“子不教,父之過”之語,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導致兄弟二人勢同水火的原因便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們的母親烏雅氏。
烏雅氏出身低賤,祖上原是滿清皇室的包衣奴才,父親魏武也不過只是一個只有五品的護軍參領。這也導致她被內務府選拔入宮之時,只有一個卑微的“官女子”身份。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只有14歲 ,出身卑微的女子,卻在入宮之後迅速得到了康熙帝的寵幸。
在康熙十七年,19歲的她誕下了皇四子胤禛,次年更是被晉升為德嬪。但是在講究等級差別的清朝後宮,她此時卻沒有撫養皇四子的資格。
於是剛剛降生的胤禛便被交給了康熙帝的另一位寵妃——貴妃佟佳氏撫育。佟佳氏乃是佟國維的女兒,也是康熙帝的表妹,在這樣的關係之下她的地位十分高貴,儘管當時只是貴妃名分,但是當時的仁孝皇后因為生育胤礽時亡故,她也便成為後宮之首,而且佟佳氏還只有一個女兒,更是早早的夭折。而如此之下,胤禛便被她收養,胤禛與她之間關係也是十分親密。
而在佟佳氏的撫育之下,胤禛跟隨張英等人學習四書五經,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但是與生母烏雅氏的關係卻因為這樣一層關係也導致比較疏遠。
好在母親烏雅氏,頗受康熙帝喜愛。更是接連為康熙帝誕下了胤祚(早殤)、皇七女(早殤)、固倫温憲公主、皇十二女(12歲亡故)、皇十四子胤禵。她也得以進一步的晉升成為德妃,成為永和宮的主位,也有了能夠自己撫育孩子的資格。
對於幺兒胤禵,她可謂是無微不至,十分溺愛。而這樣的厚此薄彼之下,日漸長大、本就不能時時相伴,又缺少原生家庭母愛的胤禛自然也是心懷不滿,也為兩兄弟的分道揚鑣埋下了伏筆。
而當二兄弟都相繼長大,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好戲上演”,關於皇位的爭奪也成為兄弟二人反目的又一大誘因。
有着母親寵溺、父親喜愛的胤禵可以在康熙帝廢黜胤礽之時仗義執言,暴怒之下的康熙,甚至想拔刀殺之,但是事後卻又能獲得賞賜。
反觀沒有靠山的胤禛卻只能步步為營,事事小心,他先是依附於太子胤礽左右,直到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再無儲君之望時才決心爭儲,通過安插家奴一如年羹堯、李衞、隆科多等人,佔據各省(處)要職,逐漸成為儲君的有力競爭者。
而自己的十四弟胤禵則經歷了一個先是支持八阿哥胤禩上位,到自己成為八爺黨支持者的過程。在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康熙問朝百官誰當儲君最好,百官大多都舉薦了八阿哥胤禩。這也讓當時對太子胤礽仍有父慈之心的康熙帝大為不滿,因此八阿哥胤禩也事實上退出了儲君的競爭,由此胤禩也轉而支持十四阿哥承繼大統。
儘管八爺黨勢力龐大,但是因為康熙帝對於黨爭的反感,八爺黨事實上在康熙帝的多次打擊之下,也已經漸漸沒有了優勢,反倒是深知韜晦之邃的四阿哥胤禛逐漸取得了康熙帝的好感。
而就在康熙五十七年,面對準噶爾部的反叛進攻西藏,胤禵被命為撫遠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似乎胤禵已經成為皇位的不二人選,但是由於遠在青海、甘州,當康熙帝龍御歸天之時,消息傳來卻是四阿哥胤禛登基稱帝,是為雍正帝。
對於此番結局,胤禵自然心有不悦,更在拜謁康熙靈柩之時,見到雍正拒不跪拜。而面對這種情況,雍正帝也展現了他冷酷的一面。先是將他幽禁,命他為康熙帝守陵;雍正三年十二月,直接革去他的王爵之位,雍正四年直接囚禁於壽皇殿。這種囚禁生涯,也直到乾隆帝上位之後才被解除,乾隆帝先後為他擢升爵位,乾隆十三年時已經為多羅恂郡王,1755年,胤禵去世。
參考資料:清史稿(漢川草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