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古詩詞用字版本的問題,和某些字的發音一樣,經常被人反覆提及。杜牧的《山行》,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這首詩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到底發哪個音,在網絡上就爭論了很久。而第二句中“白雲生處有人家”的“生”是否為“深”也是眾説紛紜。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摘抄中的錯誤是在哪個時期形成的,現在已經無法可考。只知道“生”、“深”兩種寫法已經並存了許多年。不過,前不久“人教社”給出了統一的答案,這個字就是“生”。

一、“生”與“深”的不同

關於杜牧這首詩的第二句,該用“生”還是“深”。以及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網上有好幾種不同的聲音。

第一種,支持用“生”字。他們認為:“白雲生處有人家”,是説“在白雲升起的地方,有人家”。所以用“生”字會讓詩句顯得富有動感,而“深”字是表示程度,不具有前者的動感。假如用“深”字,彷彿是説山巔那一團白雲一直就停在那兒,圖像就變得一動不動了。

第二種,支持用“深”字。因為使用了“深”字可以表現出雲層的縱深感,人往雲朵的深處走去,就能看到人家,這樣整個畫面就彷彿帶着一點尋仙訪道的意境了。

並且在詩的第一句説明了是“遠上寒山”,突出了寒山地理位置的遙遠,那麼第二句就該用“深”來突出寒山的高聳。踩着寒山上的石徑,可以一直穿過雲層,到達它最深之處的“天宮”。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第三種説法是,要判斷這裏用“生”還是用“深”。要看作者當時是在山腳底下看山上的雲,還是在山上觀察雲。假如是在山下看,用“生”字就比較合適。因為山上的霧氣走近了是看不見的,只有在山腳遠遠地看才會有。

從全詩的內容上來看,詩第一句寫了“遠上寒山”,表明了道路很遠,第三句説了“停車”,證明是坐着車去的。於是可以判斷作者當時離山上的“白雲”比較遠,因此當用“生”字。

由此才可以解釋:因為距離山頂很遠,坐車一會兒還坐不到,所以一直走到傍晚還沒有到達。在途中,作者偶然看到了路旁的紅楓樹,於是就停下車坐着欣賞道邊的楓樹了。

另外還有一種看法,也是支持用“生”字的。不過這種看法是:白雲指的是山上的炊煙。當時有人在生火做飯,“白煙生”的地方,就有人家。所以這裏必須用“生”,而不是“深”。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不過,這種説法硬是要把“白雲”的意象規定為“炊煙”,未免也太沒有詩意了。詩的作用是言志、抒情,同時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山行》中的白雲即使不解釋成雲,也可以解釋成各種炊煙、白霧或者瘴氣。越是朦朧,可供代表的意象越多,就越好。

對於上述出現的這些爭議,人教社最近出面解釋説:從杜牧自己的《樊川集》來看,用“生”的地方比較多。近幾年的權威點校本都是採用的“生”字,用“深”的大多是他人“轉引”的作品,可信度不如前者。因此,現在統一把它改成“生”。

二、我們為什麼要摳字眼

中國古典詩詞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寶藏。由於在古代,詩歌是古人最重視的一種文學創作形式。在唐宋時期,國家選拔人才的科舉考試中,詩歌創作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們民族的許多寶貴精神財富,都被創作成詩篇流傳下來。

但是由於從前的詩篇主要是靠手抄來傳承,所以在謄抄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錯誤。還有一些錯誤則是後世的大才子們“人為篡改”,後世以訛傳訛。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大部分我們熟知的詩篇,都有多個版本。比如李白的《靜夜思》中的“牀前明月光”,在一些版本里就是“牀前看明光”。王之渙《涼州詞》裏的“黃河遠上白雲間”,在一些版本里就是“黃沙直上白雲間”。

另外,因為李白《將進酒》敦煌版本的出土,有人懷疑我們現在看到版本就是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嘆修改過的。金聖嘆有“腰斬”《水滸傳》的“前科”,所以有人感覺這種事他也幹得出來。

而且在古代是沒有版權意識的,古人隨興之所致,獨家蒐集整理前人詩篇成冊。遇到個別令自己不滿意的詩句,想必也有不少和金聖嘆的一樣的狂生,想改就改了。

這些傳誦千百的名詩,將來還要繼續流傳下去,這就考驗我們的文化教育部門的工作者們了。為避免出現更多的“謬種流傳”,就必須對詩詞的版本多花一些功夫進行釐清,進行正本溯源。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在課堂上得到正確知識的傳授,把我們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一代又一代地向下流傳。讓我們的孩子們在接受唐詩宋詞薰陶的同時,從詩詞中順利獲得“營養”,反過來加深對本民族的理解與熱愛。

既然人教社公開發表聲明,説明《山行》中的“白雲生處有人家”應該統一用“生”字,是好現象。普通的讀者和學生的家長們也應該注意到,無論是自己學習或者是給孩子們選擇教材版本的時候,一定要認準國家指定的權威出版社,避免把錯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結語

中國的詩歌發源於《詩》、《騷》,歷經千百年的演變與傳承,到唐朝到達了一個頂峯,而後詩開始走下坡路,繼起的是宋代的詞,再到元曲。

明清時期小説興起後,詩歌其實並沒有沒落。人們繼續在小説創作中,原創或引用前人的詩篇。可惜到了近代白話文運動興起後,古詩創作基本斷了篇。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儘管唐詩、宋詞都是用當時的“白話”寫成,現代人如果不看註釋,也很難讀懂。詩詞用字的一些“發音”問題,“版本”問題,也一直困擾着現代人。

因此想要繼承這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再將它向大眾普及,掃除障礙是前提。以現代的常用字讀音取代“古音”,現在還存在許多爭議。而統一不同版本的詩詞的用字,在教材裏面已經開始實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34 字。

轉載請註明: 白雲生處有人家——是“深”還是“生”?人教社回答了這個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