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武漢成為讓全國人民牽腸掛肚的地方,很少有人記得,九年前在武漢發生過一件堪稱熱點的事情,那就是聞名全國的"五道槓事件"。
九年前發生在武漢的"五道槓事件",主人公叫黃藝博,當時還是個孩子,他是武漢市華師一寄宿學校的學生,畢業於武漢市江漢區滑坡路小學。因為他是少先隊武漢市總隊部副總隊長,手臂上戴着"五道槓"的少先隊標,被傳為"五道槓少年"。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都是有反常過人的地方,要麼出生的時候有異象,龍兒趴在高堂身上渡種,要麼是太陽入娘懷當即受孕。要麼兩歲讀三國,三歲讀春秋,四歲背誦論語,五歲會讓梨,六歲帶老子監國,七歲帶兵討賊。
正是天降大任於斯人,必然先讓其有神頭、神腦、神心的情懷。
1998年出生的黃藝博,正如傳説中的大人物一樣,生來就反常,與眾不同,出生時的體重竟然重達5公斤,要知道魯迅筆下的老太才"九斤",這不是逆天了嗎?黃藝博因此成為醫院的年度"明星嬰兒"。
這孩子還長得濃眉大眼、鼻直口方、額頭寬寬,天生就是承擔大任的形象,而且少年老練,穩重成熟。
更可貴的是,他從一兩歲開始,就能聽懂很多"人話",從外婆那裏瞭解許多歷史故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一代天驕,還有朱元璋、多爾袞、康熙大帝和光緒。
上學前就把《上下五千年》、《資治通鑑》等許多歷史書都翻了不止一遍。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孩子在從三歲時開始看《新聞聯播》關注天氣預報和國內外大事至今,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五歲的時候黃藝博能讀《人民日報》,瞭解國家建設動態;六歲時迷上了《參考消息》,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如數家珍。
上學後,他的才華更是一發不可收。
他組織能力非常優秀,連續擔任5年班長。
寫作方面的才能更是叫人折服,他先後在全國各地的大小報刊上發表了130餘篇文章,《中國少年報》和中央廣播電台都先後刊登或播出專題報道,細數了他寫作方面的成績。
黃藝博的父母都是公務人員,近朱者赤,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裏受到薰陶,他積極向上,充滿愛心,要求進步,熱心公益事業。
黃藝博還比同齡的孩子更熱衷於公益事業,他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稿費、父母給自己的零花錢、親戚給自己壓歲錢全部都存起來,捐給偏遠的山村上不起學的孩子、沒有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農民工的子女,城鎮下崗失業家庭、患病沒錢醫治的少年和受災地區的百姓等,累計捐款1.25萬元。
他還利用放學後、節假日風雨無阻去參加志願者服務,累計時間高達716小時。
正因為如此,各種榮譽也是紛至沓來,"武漢十佳少年"、"全國百名中國優秀好少年"、"湖北十佳少先隊員"、"武漢十大孝星"、"全省孝親敬老模範之星"、"省優秀共青團員"等等。
不管怎麼説,黃藝博都是少年先鋒,時代楷模,是中國兒童學習的榜樣。
但有的網友卻不這麼認為,黃藝博成為網紅、模範之後,網上鋪天蓋地而來的都是嘲諷、質疑與惡搞。
網上貼出的黃藝博照片,非常莊重,認真,跟自己的年齡一點也不相稱,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領導。
更有不少人認為,黃藝博的成長有些畸形,完全跟同齡人一樣,自由自在成長,倒更像是個演員,或者是按照大人模式塑造出來的另類人。
而且據説,當年中考黃藝博的成績並不是那麼理想,他沒有被武漢水果湖高中按照分數錄取。
武漢本地媒體報道稱,水高招辦主任兼校辦副主任戴方文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黃藝博中考時成績並未達到錄取分數線,後來經其所在初中和有關教育部門的全力推薦,才被該學校招生辦公室破格錄取。 不過黃藝博也非常懂事,他在2015年獲得2萬元"武昌區政府獎學金",毫不猶豫地捐給該校。
2016年,到了高考的時候,黃藝博的高考成績也不那麼理想,只考了477分。
但最後黃藝博還是通過了武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自主招生,準備雄心勃勃攻讀思政專業。
據説武漢大學的馬克思主義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排名全國第一。
這個成績的確歎為觀止,如果沒有被破格錄取,真是埋沒了一個人才。
網友説,大學畢業後的黃藝博應該去報考公務員,如果那樣,我們也許就可以在不久將來的電視新聞裏看到久違的黃藝博的偉正形象了。
如今四年過去,黃藝博已經到了大學畢業的年紀,但網絡上已經很少傳出他的最新消息了,假如失去了媒體的關注,曾經的五道槓少年,或許還能擁有一份正常而健康的人生,只是比起少年的“高光”狀態,倒像是蟄伏了。希望小夥子不要成為又一個“傷仲永”,即便褪去榮耀的光環,只要努力,未來的人生一樣美好可期。
黃藝博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應該引起學生家長的注意,如何培養孩子的政治覺悟和愛心,培養他們熱心公益事業,走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捷徑,值得大家探討和學習。
成功道路不止一條,條條大路通羅馬,黃藝博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但不可大規模推廣,這座獨木橋,並非每個人都能走得一帆風順。
家庭教育任重道遠,並不是每一個小時候冰雪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就能如願以償成為學霸,每個父母都應該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問題,找到對症施藥的訣竅,這樣才能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樹立更正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才不會在他們長大後徒嘆“傷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