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體育)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里的“武”“校”聯動實踐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經典

  新華社太原12月9日電 題:綻放傳統武術的魅力——形意拳故里的“武”“校”聯動實踐

  新華社記者王菲菲

  出拳、掄肘、頂膝、掃腿……練功房內,12歲的小平眼神堅定,步伐穩健,一招一式中,形意拳風采盡顯。“我喜歡練拳。”一套拳練完,頭頂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小平過來禮貌地與記者打招呼。

  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小平的鼻子略微畸形,嘴唇處有做過手術的痕跡。他是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兒童福利院的一名孤殘兒童,目前在太谷貝露文武學校隨班就讀。“是形意拳讓我變得更加勇敢、更有自信。”他説。

  山西太谷是晉商故里。明末清初,形意拳成型於太谷,因實戰性強廣泛流傳,與少林、太極、八卦拳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拳,200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谷貝露文武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創立於1904年。從2009年開始,太谷在中小學推廣形意拳,並將貝露文武學校作為龍頭試點。國家級非遺和一所百年老校,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走進貝露文武學校,處處都能感受到崇文尚武之風。一進門左手邊是形意拳宗師車毅齋的塑像,右手邊是魯迅等文化名人塑像。在教室走廊內,一側展板展示着形意拳的發展歷程,另一側則是詩歌、名言警句等。

  “磨鍊意志、強壯體魄、陶冶情操、文武兼修,這是我們的辦學宗旨。”貝露文武學校校長杜永軍説,學校聘請了5名形意拳優秀傳人,從一年級開始,所有的孩子都要學形意拳,最初是基本功,慢慢學習套路,然後是掌握刀槍劍等器械。到了六年級畢業時,每個孩子基本都能掌握形意拳套路,並會一兩項器械。

  “以文領武、以武促文,孩子們受益很深。”杜永軍説,最初學校推行形意拳時,一些家長並不同意,認為會耽誤學習,但事實證明,武術讓孩子們肢體更靈活,智力得到開發,近幾年來,學生成績在太谷區一直名列前茅。

  更重要的是,武術讓孩子們的內心更加強大、自信。在貝露文武學校,還有13名與小平一樣的孤殘兒童,他們有的是身體殘疾,有的是智力殘疾。初入學時,他們大多身體瘦弱,內心封閉,不願與人交流,難以專注學習。

  武術成為治癒他們身體和心靈的良方。每天放學後,別的孩子回家了,他們還要到練功房繼續練習形意拳。有的孩子肢體不協調,一個動作要反覆去教,但沒有一個孩子放棄,也沒有一個教練放棄他們。

  五年級班主任杜姣的班上有兩名孤殘兒童,其中一名叫小康的孩子是智力殘疾。她還記得一年級時,小康很不合羣,學習也非常吃力。但通過習武,他變得越來越自信,向同學們敞開了心扉。

  “儘管他學習成績還是不太好,但對同學卻非常友好。”杜姣記得,一次小康給同學們發糖果,到最後一個孩子,糖果沒了,他主動將自己的糖果讓了出去。

  “他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肢體越來越靈活。”杜永軍説,這些孤殘兒童中,有的已成為學校武術隊的主力隊員,他們對形意拳、形意棍還有大刀都非常精通,並在各級比賽中多次獲獎,還參加了太谷區春節聯歡晚會等表演。

  記者看到,在練功房裏,大一點的孩子會指揮小孩子站隊,糾正他們的動作。每練完一套拳,幸福滿足的笑容在他們臉上綻放……

  “這就是傳統武術的魅力。”杜永軍説。在貝露文武學校的帶動下,形意拳已走進太谷區20所中小學,更多的孩子得以領略它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