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鼻子下留一撮毛,不是用來擦鼻涕的,原來有很大1個妙用

日本在近代也曾像中國一樣遭到殖民者的侵略,但他們並沒有像清王朝一樣繼續墮落,而是選擇發奮圖強,振興國家。當時德國號稱擁有歐洲最強的陸軍,所以日本便主要向德國學習軍事。除了戰術、戰略,武器裝備等方面外,日本人連德國士兵的生活習慣都“抄襲”了過來。如日本人留小鬍子,就是跟德國人學的。那德國人為何要留那麼難看的小鬍子呢?

日軍鼻子下留一撮毛,不是用來擦鼻涕的,原來有很大1個妙用

在一戰之前,歐洲軍人和貴族喜歡留大鬍子。這是貴族身份的象徵。不過,大鬍子不容易打理,清洗困難,影響吃飯喝湯,還容易導致皮膚病。更重要的是,大鬍子的士兵無法戴防毒面具,這在毒氣戰肆虐的一戰簡直是尋死。和平時期,大鬍子基本要每天清洗一次,不然很容易發臭。但戰時自然就不行了,沒有這種清洗的條件。於是,歐洲開始流行仁丹鬍子,也就是隻留人中上面的一撮

日軍鼻子下留一撮毛,不是用來擦鼻涕的,原來有很大1個妙用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全面學習西方文化,日本多次派遣代表團去德國學習,日本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模仿德國,所以也養成了留衞生胡的習慣,越來越多的貴族也留起這種鬍子,甚至到後來慢慢演變成日本代表時尚與地位的象徵。後來這種鬍子也被稱為保命胡,在戰場上有毒氣戰的時候,這種鼻子下有一撮鬍子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住鼻孔,減少吸入毒氣的程度

我們比較熟知的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的鬍子可是很多很長的,看着都讓人感到不舒服。而實際上在吃飯的時候,往往會有面包、湯汁、肉末等,殘留在鬍子裏,一不照鏡子,很容易在各種社交場合,出洋相。這個小鬍子也被叫做“板刷胡”,看起來就像是一把刷子。不過在1930到1940年間的歐美世界,留一撮鬍子就成了一種時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44 字。

轉載請註明: 日軍鼻子下留一撮毛,不是用來擦鼻涕的,原來有很大1個妙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