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果歷史上有韋小寶,他在宮中遇上康熙的概率有多大?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經典

近日,張一山、唐藝昕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熱播讓大家對清朝的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與大家聊聊如果歷史上有韋小寶,他在宮中遇上康熙的概率有多大?

《鹿鼎記》中韋小寶進入皇宮後最初身份是假冒御膳房太監小桂子,他在大太監海大富的指使下去上書房盜取“四十二章經”,結果途中機緣巧合結識了康熙皇帝假扮的“小玄子”,兩人因天天切磋武藝而結下了深厚情誼。韋小寶也因此得到了康熙賞識,後來仕途一路飛黃騰達。不過話又説回來,像韋小寶或者説“小桂子”這樣的小太監如果真生活在清朝時期的紫禁城中,那麼他要是想偶遇康熙皇帝,還得翻過好幾座“大山”,其難度超乎想象。

首先,古代皇宮裏的太監或宮女都有嚴格的區域劃分,大家各司其職,除非工作需要,否則絕不能彼此往來。比如御膳房的太監活動範圍只能在御膳房以及傳膳規定的區域,上書房太監活動範圍只能在上書房規定的區域。這些區域一般都是以宮門為界限,一旦違規跨區域走動,抓到的結果往往就是被內廷杖刑打死。這種規定主要是為了防範各宮相互勾結,對皇帝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清朝的御膳房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上書房位於乾清門內東側南廡。兩地步行距離將近500米,中間還隔着多座重要宮門,每座宮門都有侍衞日夜值守。所以《鹿鼎記》中韋小寶天天閒着沒事到處亂串的情況在真實的紫禁城中根本做不到,至於偷偷潛入上書房就更不可能發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康熙皇帝生活起居和主要辦公地點在乾清宮,讀書和聽經筵是在南書房,上書房其實是皇子讀書的地方。所以退一萬步來説,就算韋小寶人不知鬼不覺地進入上書房,那也沒什麼概率遇上康熙皇帝。

其次,清朝皇宮分為宮城和皇城。宮城就是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宮博物院。皇城範圍則要大很多,南起今天的長安街,北到地安門大街,東至東皇城根南街,西達西皇城根南街。

清朝的太監、宮女們其實只是在紫禁城工作,除了身兼要職或有值班任務的太監、宮女外,其他人一天分三班,每班八小時,輪到上班了進宮幹活,下班後如果沒有特殊任務就必須要離開紫禁城。今天故宮博物院北面神武門外的景山公園一帶就是清朝時期最主要的太監、宮女集體宿舍。所以像“小桂子”這種身份的太監,在宮中留宿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後,皇帝在宮中從來不是一位“獨行俠”。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描述當年紫禁城生活時曾這樣寫道:“我每天到毓慶宮讀書,給太妃請安,遊一次御花園,後面全有一條尾巴……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監,他起的作用猶如汽車喇叭,嘴裏不時地發出“吃——吃——”的響聲,警告可能在前邊出現的人,早早迴避。在他們後面二三十步遠是兩名總管太監,靠路兩側鴨行鵝步地行進,再後十步左右即行列的中心(我或太后)。

如果是坐轎,兩邊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監扶着轎杆隨行,以便隨時照料應呼;如果是步行,就由他們攙扶而行,雖然腿腳無病。在這後面,有一名太監舉着一把大羅傘,傘後幾步,是一大羣拿着各樣物件和徒手的太監。有捧馬紮以便隨時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氣候或體温變化隨時換用的,有拿着雨傘旱傘的。在這些御前太監後面是御茶房太監,捧着裝有各樣點心茶食的若干食盒,當然還有熱水壺、茶具等等。更後面是御藥房的太監,挑着擔子,內裝各類常備小藥和急救藥,不可少的是燈心水、菊花水、蘆根水、竹葉水、竹茹水,夏天必有藿香正氣丸、六合定中丸、金衣祛暑丹、香糯丸、萬應錠、痧藥、避瘟散,不分四季都要有消食的三仙飲等等。在最後面,是帶大小便器的太監。”

從溥儀對帝王生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皇帝身邊時刻都有各種各樣的太監跟隨。在沒有得到特別允許的情況下連靠近皇帝身邊都不可能做到,所以韋小寶單獨在宮中遇到負氣打皮人的康熙皇帝概率也幾乎為零。

從上述幾點可以看出,如果歷史上有韋小寶這個人物,那麼以他當時的身份,在宮中遇到康熙皇帝的概率是微乎其微。至於成為康熙皇帝的心腹,那就更不可能做到了。當然歷史歸歷史,小説歸小説,兩者並不能等同。何況《鹿鼎記》中大量創作背景都有歷史依據可考,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都是一部極優秀的武俠小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