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名師”滿大街,都是違規學科培訓 | 新京報快評

“清北名師”滿大街,都是違規學科培訓 | 新京報快評

“清北名師”滿大街,都是違規學科培訓 | 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中學生在排練經典劇目。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 熊丙奇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素來享有盛譽,這次卻被不少輔導機構盯上了。

暑假來臨,又到了輔導旺季,幾乎滿大街都是“清北名師”輔導。據中新網報道,在一些搜索引擎上,簡單搜索就能發現大量的“清北名師”輔導信息,真假難以核實。

就在7月21日,教育部、中消協提醒家長,要結合學校暑假安排,與孩子共同商量制定科學合理的暑假計劃,多些親子陪伴,多些體育鍛煉,多些勞動體驗和社會實踐,不要盲目跟風報班培訓,讓孩子在親近自然和實踐鍛鍊中度過暑假。警惕培訓安全風險,凡暑期開展學科類培訓的機構,均屬違規培訓。

很顯然,暑假滿大街的“清北名師”輔導,就屬於這種違規的學科類培訓,輿論不應把關注點聚焦在其進行虛假宣傳上,因為即便“清北名師”是真的,學科類培訓也不能進行。

按照“雙減”規定,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在寒暑假、節假日、雙休日開展學科類培訓,所以,凡是在暑假裏開展的學科類培訓都是違規的。

教育部、中消協也是依據“雙減”規定做出的提醒。然而,滿大街的“清北名師”輔導表明,違規學科類培訓不再以隱形、變異方式在“地下”運行,而有“大搖大擺”公開進行的趨勢。對於這一趨勢,監管部門應該高度重視。

“雙減”政策要求對學科類培訓機構進行從嚴監管,一些學科類培訓即轉戰“地下”,開展隱形、變異的學科類培訓。

而最近,之前不敢打廣告,隱藏在小區、咖啡館,以非學科素養培訓為名行學科培訓之實的違規學科培訓,變得大膽起來,有的已經公開做廣告、公開招生,媒體報道的“清北名師”輔導就屬於此類。

這類怪象的出現,與地方教育監管部門和社會輿論對待“雙減”的態度有關。對待違規的學科類培訓,有的教育監管部門睜隻眼閉隻眼,沒有收到舉報就不查處,而家長明知暑假裏開展的學科類培訓都是違規的,但向監管部門舉報者寥寥。

這給了違規學科類培訓公開招生的“底氣”。由於這些機構本就沒有合法的資質,是遊離在監管之外的,因此其師資、課程、收費等都不受監管,機構想怎麼説就怎麼説。

換言之,機構有合法的資質,如果對師資進行虛假宣傳,機構將面臨查處,因此還有些謹慎。而機構本來就沒有合法資質,追問沒有合法資質的機構,其師資、課程質量有無保障,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了。

滿大街的“清北名師”輔導,也就是滿大街的違規學科類培訓。違規學科類培訓的野蠻發展,顯然會消解“雙減”治理成果。要治理暑期違規學科類培訓,除了要強化對學科類培訓的監管,及時叫停外,還要疏導家長對學科類培訓的需求,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暑假生活。

有的家長之所以送孩子去違規的學科類培訓班,是因為孩子沒有其他更好的去處,而培訓班可以解決孩子的照看問題,還可學習知識。

為此,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生活,不能只強調家庭教育的責任,而要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比如由社區出面協調,或者由政府職能部門統籌,向學生開放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推出公益暑託班、暑期興趣活動,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

另外,也要思考怎樣採取對學科類培訓機構更為合理的監管措施。考慮到家長對學科類培訓存在的需求,一刀切清零似乎並不現實,也會使監管更難。如何結合實際情況,優化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監管,滿足差異化的培訓需求,仍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面臨的一道現實考題。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盧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5 字。

轉載請註明: “清北名師”滿大街,都是違規學科培訓 |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