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影響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角色。孩子將來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受到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因此很多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進行培養薰陶,但是他們卻忽視了孩子的本心,往往會扭曲了孩子成長的真正道路。
林徽因是我國著名的建築界和學者,她的兒子梁從誡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作為建築家,林徽因自然希望孩子能夠延續自己職業,因此她對梁從誡建築學知識的教導樂此不疲。
1950年梁從誡報考清華建築系,在林徽因看來這是十拿九穩的事,畢竟梁從誡的水平她很清楚。結果卻讓她意難平,原來梁從誡離清華僅差2分。可是當林徽因重查試卷後卻看到了11個字,試卷上的這11個字讓她沉默良久。
林徽因很多人都耳熟,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和梁思成、徐志摩、金嶽霖的愛情故事耳熟能詳。但是在才女這一閃耀光環之下,她建築師的身份卻鮮為人知。從小生活在浙江杭州的林徽因由祖父林孝恂培養長大,林孝恂是進士出身,在他的薰陶下林徽因奠定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直到1920年,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才回到女兒身邊,帶着林徽因前往歐洲遊歷。父女倆遊歷了德國、法國、英國,在英國的一個出租屋內,林徽因遇到了建築家出身的女房東。
女房東非常喜歡林徽因,經常抱着她給她講自己研究設計建築的故事,也正是因此讓幼小的林徽因的心裏,立下了一個當建築家的夢。
1921年回國的林徽因在父親的介紹下認識了梁思成,這是一個和自己有相同愛好的人,為此林徽因甘願放棄才學橫溢的徐志摩、對自己一心一意的金嶽霖。1924年,林徽因夫妻二人一同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
賓夕法尼亞大學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女生不允許就讀建築系。林徽因卻選擇了藝術系,同時兼修了藝術系和建築系的課程,還研習了耶魯大學的舞台美術系課程,成為一位藝術家兼建築家。
建國後林徽因夫妻回國,並且養育了兩個孩子,分別取名為梁再冰和梁從誡。在輾轉15個省研究古建築後,林徽因夫婦最終於清華大學出任教授,同時又是建築師的夫妻倆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進入清華就讀建築系。
因此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夫妻二人着重教育孩子們的建築學知識。結果姐姐梁再冰因為幾分之差未能進入清華,而弟弟梁從誡更加可惜,僅僅差了兩分。這讓林徽因氣的臉都紅了。
為了弄清楚梁從誡究竟哪裏出了問題,林徽因利用自己清華大學教授的身份,找到了梁從誡的試卷。而試卷上的11個大字卻讓她眼神恍惚,沉默良久。
只見試卷上筆鋒沉重的寫着:“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這11個大字。直到現在林徽因才知道孩子真正的興趣和目標,她不禁反省自己當初的教育,是否都是強行加在孩子身上,用自己的意志貫徹孩子的學習。
想到這裏林徽因後悔不已,她自己幼年能夠隨心隨意的追求自己的愛好,轉眼為人母之後卻無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是多麼可笑。
從此之後,林徽因再也沒有要求梁從誡學習建築學,反而支持他從事歷史研究。果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二年梁從誡報考了北大歷史系,並且成功被錄取。如今梁從誡已經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教授,雖然不及父母出名,但是卻為我國環保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父母“望子成龍”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一味的將自己的意願加在孩子身上,往往會弄巧成拙。特別是那些曾經有遺憾的父母,自己年少時未能了卻心願,因此想要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心願,這無疑是自私的表現。給孩子一個自我選擇的權力,往往比強行灌輸的教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