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推動中文成為更多國際組織、會議官方或工作語言

2021年起中文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官方語言,中文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中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攀升。教育部近日答覆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相關提案時表示,將進一步推動中文成為更多國際組織、國際會議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

11月4日,教育部網站發佈的《關於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2624號(教育類091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函》),公佈了教育部答覆《關於應對國際中文教育面臨的挑戰和風險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教育部在《答覆函》中介紹,國際中文教育是中國提供世界的重要語言文化公共產品。在中外雙方精誠合作、共同努力下,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成效顯著。

“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也如您所提到的面臨諸多挑戰和困難。”《答覆函》指出,一方面,隨着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和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中文實用價值不斷提升,各國民眾學習中文、瞭解中國的需求與日俱增,為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網絡、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賦能中文教學不斷創新模式、優化業態,為國際中文教育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國際中文教育開展時間短、底子薄,還面臨標準體系不健全、本土化發展不足、師資隊伍建設薄弱、教學內容相對滯後、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以及少數國家將之政治化等風險和挑戰。

教育部在《答覆函》中提到,您關於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優化孔子學院分佈、整合應用新技術、專注語言主業等的建議具有很強的啓發性和針對性。國際中文教育面臨新形勢、新變化,教育部及相關機構、企業和社會組織已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支持成立基金會,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據瞭解,2020 年6月,參與孔子學院建設和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較多的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考國際等27家國內高校和企業,自願發起成立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運行孔子學院品牌,主要是通過制定規劃、設立標準、質量評估等方式,為全球孔子學院提供支持和服務,有助於孔子學院向專業化、民間化、本土化方向發展,調動和發揮各方辦學積極性,夯實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同時,教育部成立了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統籌推進國際中文教育工作,積極開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和多元文化交流互鑑。此外,支持中外高校發揮辦學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中文教育事業。

二是不斷優化全球佈局,參與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按照國際慣例運行孔子學院品牌,不斷優化孔子學院佈局和結構,優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設孔子學院。通過培養語言人才、開展文化活動、推動民間交往、深化相關研究等方式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和中文教育支持力度。根據沿線各國實際需求,累計派出院長、教師和志願者4萬人,贈送中文教材500萬冊,培養培訓本土中文教師6.5萬多人次,培養培訓各類學員220萬人,組織各類中文考試人數達1600萬人次,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了大批掌握中文、瞭解中國,同時兼具專業和職業特長的人才。通過“新漢學計劃”,招收沿線各國近300名優秀青年學者,來華攻讀博士學位和訪學研修,重點開展“一帶一路”學術研究。另外,沿線各國孔子學院主動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為當地中資機構培養培訓本土員工、提供信息諮詢,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各領域合作牽線搭橋、提供服務等,為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和人民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是加強標準建設,提升治理能力。推廣多語種《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修訂《國際中文教師標準》,完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推動與各國語言標準對接和認證推廣。根據新形勢變化,及時修訂《孔子學院章程》,為孔子學院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充分發揮中外方合作機構辦學主體作用,為孔子學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堅持中文教學主業,尊重文化差異。加強法律研究和風險預案制定,“一院一策”推動本土化發展。

四是應用新技術,加快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發展步伐。推出“中文聯盟”數字化雲服務教學平台,面向全球提供中文學習、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等190多門6000多節在線課程;面向全球中文教師推出80節直播示範課程,開展在線中文教學師資崗中、崗前培訓;面向全球中文教育機構搭建技術平台、推送免費課程,服務200多家各國大學中文院系、孔子學院等中文教育機構。今年以來中文聯盟課程平台總訪問量超380萬人次,用户超200萬。創新實施居家網考模式,為全球100多國40餘萬名考生提供漢語考試和在線模擬診斷服務。推出在線教育新品牌,繼全球首家網絡中文課堂在希臘愛琴大學落户後,相繼在多國設立市場化運行的網絡中文課堂和中文學習測試中心。

關於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要舉措,教育部在《答覆函》中指出,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堅持穩中求進、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改革創新、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完善標準體系、辦學體系、傳播體系為主線,以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為突破,努力開創國際中文教育新發展格局。

一是健全標準體系。動態修訂教師、教材、教學、考試、評估等系列標準,大力提升標準的時代性、適用性,建立健全科學規範、系統完備的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加強《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等系列標準應用推廣。二是加強資源建設。加強教師、教材、教學、考試等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建設,鞏固拓展國際中文水平考試、漢語橋系列大賽、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新漢學計劃、國際中文教育實踐與研究基地、國際中文日等品牌建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三是完善辦學體系。在繼續辦好孔子學院,推動朝民間化、專業化、本土化方向發展的同時,積極配合各國中小學開展中文教學,創新支持中外高校合作設立中文專業,合理佈局中文學習測試中心、網絡中文課堂,積極將華文教育、國際學校等納入支持框架,構建開放包容和多主體、多模式、多層次的現代國際中文教育體系。四是開展在線教育。繼續打造“中文聯盟”數字化雲服務平台,推動“全球中文學習平台”建設,培育國際中文在線教育新模式、新業態。五是發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鼓勵國內職業教育機構、中資企業參與國際中文教育,促進職業技能與國際中文教育“走出去”融合發展,推動各國經濟發展和民心相通。六是推動中文教學本土化發展。根據各國實際需求,通過派遣中文教師、志願者,贈送和銷售中文教材,聯合培養本土中文教師,以及中外專家聯合研發統一使用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等多種方式,配合支持各國開展中文教育。七是拓展中外語言交流合作。提高中文服務能力,為來華旅遊、留學、工作、居住人民提供語言支持,進一步推動中文成為更多國際組織、國際會議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促進世界多元文明互學互鑑。

(澎湃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9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將推動中文成為更多國際組織、會議官方或工作語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