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莫凡 宗媛媛
“雙減”政策落地即將滿一週年,這一年當中,家長和孩子鬆了一口氣,教培機構卻面臨着轉型的壓力。考驗之下,有的機構成功開拓了新的業務,有的老師順利轉變了新的身份,前景可期。但與此同時,也有少數教培機構離職人員企圖重操舊業,拉攏人脈私下攢課,給教育生態帶來不和諧因素。“雙減”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業務轉型
籃球成支點 開闢新賽道
“咱們來做一個運球遊戲,大家跟着我拍球往前跑,我喊‘木頭人’就停下,好嗎?”週五下午四點半,精誠少兒籃球和平街校區的操場上,三十多個孩子正分成三個班級進行着籃球練習。其中兩個班的孩子年齡只有六七歲,都是籃球的初學者,教練用遊戲的方式帶着他們熟悉球性。還有一個班的孩子稍大一點,顯然已經有了一些籃球基礎,教練則針對性地佈置了技巧練習。
轉型之後,籃球成為了精誠教育集團培訓方面的主要業務
“雙減”之前,精誠教育集團在培訓方面的業務主要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學科培訓。而在“雙減”之後,業務重點轉變為了以籃球為代表的體育培訓。
7歲的牛牛是籃球班最早一批學員之一,目前已經跟班學習將近一年,家長張女士對孩子幾個月來展現出的變化十分欣慰。“以前小區樓下有好多孩子玩籃球,我家孩子不會,都不敢跟人家玩。現在他也會了,能跟大夥玩到一塊去了。”
張女士很早就有讓牛牛練體育的想法,但在“雙減”之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她還是選擇給孩子先報英語課。如今英語課不上了,多出來的時間正好改報籃球。之所以會選擇剛剛起步的精誠少兒籃球班,一是離家比較近,另外在前期考察時,張女士發現機構有明確的教學計劃,師資也專業,感覺“比較靠譜”。
“我們的籃球班招收5到12歲的孩子,按照不同年齡層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制定了詳細的培養內容。不光有籃球技巧的訓練,也有體能和體測的練習。”籃球培訓主管主任畢仲春介紹,“我們的理念是玩中學、抗中練、賽中驗,先培養孩子的興趣,然後逐步通過訓練和比賽提高水平。”
籃球班開設將近一年時間,學員數量已經發展到了300多人。在主管校長趙景芝看來,這次業務轉型為集團成功開闢了一條新賽道。“我們有一座新籃球館馬上會建好,未來也打算招更多的孩子。體教結合是現在的大方向,雙減之後有更多家長關注到了孩子的體育教育,我們也可以持續為學生和家長創造價值。”
老師轉型
老師變主播 轉行賣教輔
“雙減”之後,從事培訓行業的一線老師也面臨着身份轉換的問題,而帶貨主播成為了不少人嘗試的方向。除了近段時間引起關注的董宇輝,在網上還能找到另外一些帶貨的“前老師”,而他們主要推薦的商品是教輔材料。
“今天給您的是七九折的折扣,拍12盒加贈AI智能互動的輕課盒子,額外還會抽獎,贈送價值399元的神獸禮盒……”短視頻平台的直播間裏,一名男主播正賣力介紹小學語文智能教輔,“大家看一下,語文包含閲讀理解、基礎知識、古代文學、作文表達等多個模塊,可以幫助孩子全面提升文學素養。”互動中,這名主播稱自己是在機構從教八年的語文老師,因此不僅可以介紹在售商品,還可以回答家長有關語文學習方面的問題。
另一個主打中學智能教輔的直播間裏,戴着黑框眼鏡的女主播看起來也頗有書卷氣。“孩子可以先聽課,再做題,不會的話再看講解,這裏既有校內基礎,適合暑假預習,也有拔高提升,總結解題方法。”提起教輔書中的知識點,這位自稱“小高老師”的女主播信手拈來,三句話不離老本行。她表示,自己之前的確是機構的數學老師,所以非常熟悉相關內容。
“書中有二維碼,掃碼後可以看到視頻,有老師帶着孩子一起學。每道練習題也配有二維碼,遇到不懂的,也可以掃碼獲取講解。”主播介紹稱,這套智能教輔用的正是之前機構課程所用教材,講解視頻也是機構老師錄製的,“一本書就是一個知識模塊,一年下來也就三百多元,比報班划算很多。”
作為家長,程女士有些動心。“過去一放學就要往機構跑,飯都顧不上好好吃,週末也得四處趕場,現在輕鬆多了,也算多一種選擇,可以在家根據孩子情況靈活安排,效果怎麼樣暫且不説,起碼省了時間和金錢。”
問題
機構倒閉後 仍有人攢班
“雙減”之後,大部分業內機構和個人都在尋求符合規定的轉型之道,但也有人動起了歪心思。
“寶貝們的暑假來臨,如果有需要幫助孩子規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課程的家長,可以隨時聯繫我。”前些天,一名許久不曾聯繫的培訓機構銷售人員給王女士發來微信。在銷售人員的朋友圈裏,還特意強調“都是原版課程內容,精品小班課,英語有幼兒段。”
王女士心生疑惑,在她的印象裏,這家機構已經蕩然無存,課程又從何而來?“機構倒閉了,我們是老師自己攢的班,主要服務有需求的老學員,對新學員也按一樣價格。”看到有家長諮詢,銷售人員毫不諱言,“之前咱們一週是480元,老師單獨幹之後打折了,一週300元,分兩次課,每次一小時,滿班是8人。”
銷售人員稱,授課老師是之前機構的培訓師,可以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純英文授課。“學齡前有G0級別,針對5到6歲零基礎的孩子,會教孩子自然拼讀。”隨即,她給王女士發來G0級別的課程大綱,上面列有每個單元的核心詞彙和句型,“小學段有4年課程,可以覆蓋中考前所有知識點,之後還有3年高階課,使用的配套教材還是原來機構的教材,報名後會安排郵寄。”
王女士覺得,這樣由明轉暗的操作還是不太規範,於是詢問銷售人員是否有合同。對方回應稱沒有合同,有問題微信聯繫。王女士進一步提出,是否可以先安排一節試聽課,如果覺得合適,再選擇報名,銷售人員答覆稱,“這邊是後台系統排課,都是按照12周的課去排,沒辦法單獨選擇一次,只能選擇一次性將一個季度的學費3600元轉賬到個人銀行卡賬户。”
儘管對方一再承諾,如果聽完第一週不滿意,可以把剩餘學費全額退還,但王女士依然不敢輕易相信,“之前那麼多機構白紙黑字的合同簽完,都還可能跑路,而這一沒合同二沒機構,全靠口頭表態,怎麼讓人放心?萬一前腳轉完賬,後腳被拉黑,這些錢不就等於打水漂了?”
專家意見
改善評價機制 緩解源頭焦慮
在原培訓機構的老師紛紛轉行之際,也有家長髮出了疑問:“之前的老師教得挺好的,轉行是否有些可惜?”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培訓機構的轉型和老師的轉行是為了促成教育良性發展所必然要經歷的陣痛。“如果沒有‘雙減’政策,任由資本湧入培訓市場,培訓機構為了擴張,必然會使用超前教學、製造教育焦慮的手段。最終的教育生態中,收費高昂的培訓機構成了主體,學校反而變得次要,這會大大加重家庭的負擔。因此,‘雙減’政策對於校外培訓機構的整頓是十分必要的。”
熊丙奇也指出,雖然“雙減”已經實施近一年,但家長羣體中依然存在着“教育焦慮”,由明面轉到地下的校外培訓依然有市場。提供違規培訓的人員和機構,因為有着很大的經營風險,只能提高價格甚至以次充好,而有需求的家長也只能配合,最終這個地下培訓市場完全由“賣方”把控。
熊丙奇認為,對於這種“地下培訓生意”,在開展打擊的同時,也要做到疏堵結合,從源頭上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關鍵措施在於學校的提質增效以及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尤其在中高考升學方面,應該探索新的錄取制度,改變“唯分數論”的選拔機制。“另外,根據新《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定位,提高職業教育地位,推進普職融合,也是緩解家長焦慮的重要方面。只有促進教育多元化,形成更合理的人才培養結構,才能拓寬每個學生的成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