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得6分卻被名校破格錄取,現在如何
2009年6月17日,一篇關於高考閲卷花絮的帖子一經發布,便迅速走紅網絡。這篇帖子之中提及到了四川高考閲卷組在批閲高考作文時,發現了一篇獨特的作文——甲骨文作文。
甲骨文,作為我國一種古老的文字,距今已經有3600多年的歷史,是商朝的文化產物。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它逐步消弭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為人知,直至1899年清朝末年,偶然之下甲骨文才被發現。簡短的發現史外加之在新中國建立以後推行的簡化漢字書寫,也讓甲骨文其實與普通人而言,相去甚遠。
因此四川的這一篇甲骨文作文的出現,也迅速的激發了普通人的好奇心,即便是閲卷老師也被整懵了。教學大綱上,對於漢字的書寫也並未有不允許用甲骨文寫作的硬性規定,也就不能武斷決定作文分值,本着對考生負責任的態度,閲卷老師只得將這份試卷的狀況彙報了閲卷組組長,再經由閲卷組上報質檢組,但是礙於這些老師也並非專業人士,還是不能決定作文的優劣,評分。最後還是在四川大學的古文專家的幫助下,才得以將這份作文的內容解開。
經過專家的證實,這篇作文之中不僅有甲骨文字,還有一定數目的金文、小篆等字,通過這樣的字體的運用也能看出寫此作文的人是有着較深的古文字基礎的,但是有一點也是不能忽視的,就是這篇作文就內容而言則屬於跑題了,最終經由專家綜合評定,甲骨文作文也便只給了6分。
作為這個“事件”中的發端,作文的作者也應聲浮出水面,他就是黃蛉,一個二戰的復讀考生。至於為何要寫這樣的一篇甲骨文,黃蛉表示在復讀時,喜愛古文字的他遇到了同樣喜好古文字的老師蒲體超,並在他的指導下對於古文字也有了一定量的知識儲備,學會了多達七八百個甲骨文字(當時認識的甲骨文也不過千餘);而且作為復讀生,擺在黃蛉面前的現實是:黃蛉本人學習成績並不突出,高考的競爭壓力又極大,因此要想實現高考的突破,另闢蹊徑顯然把握更大,況且在這之前面在甲骨文專業,也有復旦大學劉釗錄取研究甲骨文三輪車伕的故事。
但現實很殘酷,6分的作文成績,總分428分,顯然並不能讓黃蛉選擇更 好的學校。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由於此事件的發酵,也讓黃蛉站在了風口,西南財大的下屬學院天府學院向黃蛉伸出了橄欖枝,希望能夠互相成就。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黃蛉並未選擇加入天府學院,因為他想着繼續在古文字方面深造,但天府學院並沒有相關專業。
至於黃蛉崇拜的復旦大學劉釗教授,對於黃蛉的甲骨文作文,也是讚賞有加,但礙於錄取制度,黃蛉的分數太低,也並沒有錄取他,不過劉釗教授還是勉勵他繼續打好基礎,有機會可以考取他的研究生。
最後兜兜轉轉之下,還是四川大學對於這樣一位古文字才華的考生開了綠燈,其下屬的錦城學院錄取了黃蛉,黃蛉也如願以償的讀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錦城學院經過2年的努力,在2011年時取得了優異成績的黃蛉還通過考試,被破格轉入四川大學本部;為了能夠培養他,四川大學還特意的將已經退休的何崝教授返聘,負責黃蛉在古文字上的學習研究。但是期間何崝教授對於黃蛉的表現並不滿意,認為他比較浮誇,因此便向學校提交了辭職申請,不再教授黃蛉。
此後的黃蛉似乎消失了一般,絕跡於媒體之下,不過據説從此事之後,他對於治學的態度也更加嚴謹,無論是學業還是學術水平上都有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