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香港的教育優勢,一直是吸引內地移民赴港的重要因素。不過在已迴歸23年的香港,仍然沒有一間內地中小學在香港辦學,廣大內地“港漂”希望可在香港引入與自身教育理念和目標更為契合的辦學機構的願望仍難實現。鑑於此,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和“港漂”最大網上社區“港漂圈”12日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九成受訪者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在港學校。

根據香港入境處的數據,2003年至今通過各種人才計劃來港的“港漂”約26.8萬人,過去5年平均每年增長約2.5萬人,預期到2030年該羣體將達50萬人。12日發佈的“港漂”調查報告顯示,90.55%的受訪者表示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來港辦學的學校,其中家有學齡前兒童的“港漂”家長比例超過問卷調查總人數的六成,是對內地來港辦學需求最強烈的羣體。逾六成家長願接受每年5萬港元以上學費,三成能夠接受10萬港元以上(與多數國際學校水準相當),更有近兩成受訪者選擇“不介意學費”。至於他們對香港教育最為顧慮之處,調查顯示,近85%的受訪者表達了對“家國教育欠缺”的顧慮,逾百人提及部分香港教師歧視內地家庭背景、將政治觀點帶入校園等問題,約半數受訪者認為香港學校“欠缺全球視野”(51.45%)及“教育水準不足”(44.17%)。

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稱,作為香港市民中的一個羣體,“港漂”的訴求和需要應當被正視,他們工作、生活在香港,子女絕大多數是香港本地出生,如果送回內地上學等同離鄉背井,造成家庭分離,“更何況如果孩子離港,在港工作的父母也往往會尋求其他機會回內地工作,等於讓香港不斷流失人才”。

這項調查還顯示,受訪者對於內地機構來港辦學,最關注因素是“師資水準”(80.15%),其次是“升學優勢”(66.89%)和“與國際課程接軌”(66.18%),“家國教育”位列第四(65.36%),僅兩成受訪者關心是否與香港本地課程接軌,而對“與內地課程接軌”的關注者多出一倍。同時,最受“港漂”羣體青睞的來港辦學團體是“內地重點學校或名校集團”(85.68%受訪者選擇),多家名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附屬中小學等被頻繁點名推薦。

梁海明對內地重點中小學的教學質量有充分信心,稱它們在全球處於領先水準已經沒有太多異議,在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設計的15歲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過去十年的四次評估中,內地三次名列全球第一;升學方面,北師大附中國際部去年畢業生獲得美國排名前30名大學的340個offer,“這一水平不低於香港目前任何傳統名校或國際學校”。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和“港漂圈”社區建議,香港可在得到中央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後,由香港辦學團體與內地教育機構合作在港辦學,特區政府可批出空置校舍,同時開放來自內地教師人才來港簽註政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2 字。

轉載請註明: 報告顯示:九成“港漂”盼內地機構赴港辦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