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剛即位就宣佈替岳飛平反,太上皇趙構為何選擇了沉默?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吃貨新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宋孝宗趙昚受禪登基,七月十四日,孝宗下旨,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十月十九日,任命岳飛子孫六人為官。《金佗編》還記載,十月孝宗追諡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實封二千六百户。”
宋孝宗是南宋歷史上,形象最正面的皇帝。宋高宗趙構禪位後,又活了二十五年,與歷史上諸多皇帝猜忌太上皇不同,宋孝宗對宋高宗極盡孝道,受到天下臣民的一致讚譽。
《宋史》記載了宋孝宗受禪當天的感人場景:他被高宗詔至皇宮,高宗當面跟他宣佈自己禪位的決定,孝宗再三拒絕,企圖退回東宮,經高宗一再勸説才肯接受。受禪當天,他立於御座旁,久久不肯入座。儀式一結束,他冒着滂沱大雨,堅持扶輦,親送太上皇歸德壽宮。趙構感動地説:我託付得人,沒有遺憾了!
孔子對中國人的孝道,有一個基本約束:“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矣。”爹死了,當兒子的三年守孝期內,都不能變更父親的舊規矩,這才是孝順。
如今宋高宗還在世,他才接過父親的政治財產一個月,就推翻了父親對岳飛定論。按照孔子的標準,這簡直是悖逆。
宋孝宗此舉,等於把老爹最陰暗的一面,赤裸裸地暴露於天下,更表露了“父子不同心”的立場。如此被啪啪打臉,趙構居然一言不發,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岳飛之死由秦檜當背鍋俠,沉默可以避免引火燒身
嶽王墓前跪着四個人,似乎他們是岳飛之死的罪魁禍首。可事實上,秦檜只是背鍋俠,高宗才是第一責任人。這麼説並不是替秦檜翻案,他有他的罪責,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可是皇帝這個職業太特殊,沒有人敢把責任推卸給皇帝,即便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得找個替罪羊。當初秦檜為何公然説岳飛的罪行“莫須有”?他覺得自己有苦説不出嘛,皇帝想作惡,卻把自己推向前台,他能推得了嗎?
因此在岳飛之死這個問題上,滿朝上下都在演戲,都知道趙構才是大債主,可是矛頭都指準了幫兇秦檜。
所以,宋孝宗為岳飛平反,至少在表面上不是否定趙構,而是清算秦檜。甚至某些史料裏説,宋孝宗是以太上皇的名義,宣佈為岳飛平反的。這就進一步讓趙構與秦檜作了切割,也強化了秦檜是罪魁禍首的定論。
假如趙構反對替岳飛平反,那不是往自己身上抹屎嘛,不是引火燒身嘛?
二、岳飛冤死,趙構心知肚明,平反幾乎擋不住
讀歷史一定要拋開,“純道德審判”的非理性思維。客觀講,趙構絕不是昏君,岳飛之死很複雜,趙構其實內心也很矛盾,可以説,殺岳飛是他迫不得已的舉動,而不是決絕的行動。
對趙構來説,岳飛是一把利刃,他可以幫趙氏王朝對抗金人,也可能成為危害皇權的軍閥勢力。
宋朝開國以來,就抑制武將的生存空間。可是由於外族的入侵,與國家軍事實力孱弱的矛盾,武將勢力抬頭,成為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岳飛的出身是個大問題,他本是民間抗金武裝,當年被張所收編。所以,趙構對岳飛這些“軍事寡頭”,既要利用,又要鉗制。這是一個動平衡,需要君臣雙方都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觸動敏感的神經。
劉光世就很聰明,他悟透了趙構的心理,所以他最幸運,當了一輩子逃跑將軍,卻撈夠了實惠。岳飛顯然不具備政治家的謀略,以軍事視角,代替政治意願,結果動了高宗脆弱的神經。
即便這樣,趙構也因為岳飛的軍事價值,採取容忍的態度。可當另一個因素介入後,這個岌岌可危的穩定狀態,立刻被摧毀——金國人“殺岳飛”的議和條件。
因此,趙構其實沒有必殺岳飛的心理狀態,只是在兩難的選擇面前,被迫捨棄了岳飛。
所以,趙構對岳飛的冤死,是心懷愧疚的,至少是有遺憾的。如今二十年過去了,給岳飛平反,他沒有理由堅決反對。
三、紹興和議的破產,讓趙構重新反思對金政策
趙構禪位的時候才55歲,駕崩時80歲,足足當了二十五年太上皇。歷史上還沒有哪一位皇帝這麼“自覺”,放着皇權不要。趙構為何要早早禪位?這與岳飛平反有什麼關係呢?
紹興和議達成後,宋金之間確實維持了二十年的太平。然而海陵王完顏亮登基後,撕毀了和平協議,大舉入侵南宋。為了這次入侵,金國人整整籌劃了十年,他們這次南下的目的,不是為了打草谷,而是滅宋!
如果不是虞允文等人的才華綻放,如果不是金國內部爆發政變,紹興三十一年就是南宋的終點站。
經歷了這一次驚魂之變,宋高宗心灰意冷。為了和議,他付出了巨大代價,直到這一刻他才明白,城下之盟的和議永遠靠不住!
我估計,這一刻趙構恐怕深深懊悔,當初殺了岳飛一味求和的舉動。也意識到,和平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保證。
且不論此後的“隆興北伐”是否合宜,至少為岳飛平反可以傳達一個信號:朝廷不會對金國人一味忍讓,武裝反擊是下一步的國策!
打出岳飛的旗號,向天下宣示決心,向金國人昭示強硬的態度,在這一點上,高宗與孝宗的想法不謀而合。
四、對宋孝宗的信任和自己的準確定位,避免了父子矛盾
在經歷了一場自我反思和否定後,趙構難免有心力憔悴的感覺,與此如此,還不如禪位給年輕有為的太子,自己退出政壇“享受人生”。
在這種心態下,別説為岳飛平反沒有觸動趙構的利益,即使觸碰了,他也會抱着忍讓的心態,自覺堵上耳朵。
歷史上的太上皇,極少有真心實意退位的,不是被兒子趕下台(李淵、李隆基),就是甩鍋推卸責任(趙佶、宇文邕),要麼就是欺世盜名(乾隆),可是趙構退位確實是真心實意。
孝宗趙昚5歲被養於宮中,35歲即位,侍奉趙構三十年。他們雖然不是親父子,可高宗對孝宗的認可溢於言表,孝宗也確實沒有辜負高宗的信任。
正是基於感情和能力的信任,以及對自己的準確定位,趙構在二十五年的太上皇生涯中,基本不再幹涉政治。
據説隆興北伐之前,趙構曾經勸説兒子不能妄動,因為如今朝中根本沒有軍事人才。可是孝宗沒有接納,結果北伐失敗。這説明,高宗頂多提提意見,沒有強奪決策權。
從現實的角度説,孝宗即位第二個月,就宣佈給岳飛平反,如果高宗干預,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嘛。
事實上,在給岳飛平反前幾天,孝宗就起復了張浚等一批主戰派,高宗都沒有反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