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式創新:國際和國內經驗比較看區域發展
【為宣傳發動各行業、各領域的創新實踐,即日起,大眾日報觀瀾號開設“創新院士談”專欄,特邀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劉毅鵬教授主講,以專業視角對“創新”進行權威解讀,助力山東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以下為劉毅鵬教授撰文。】
哈佛學者Ram Charan在《求勝於未知》一書中提出,變革時代,把握不確定性有兩種選擇,或被動防守以維持原有的核心競爭力,或在不確定中主動出擊,以創業精神推動創新,以待變中求勝。實現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黃河戰略,提高區域競爭水平以實現更加均衡的區域發展,經濟共同繁榮和社會共同富裕已成為政府政策舉措中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發展的核心。在人民日報發表的2022年兩會聲音專欄和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李幹傑明確指出要抓好‘十大創新’,強調以創新引領發展走在前列。聯合式創新,作為實現共享目標的一種創新模式,通過多方參與、協調、資源稟賦互補、能夠為以創新為核心的新發展理念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
筆者認為三個關鍵因素可以在山東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和推動聯合式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1)政府發揮制度企業家角色,(2)創業人才和全球人才流動的推力,(3)地方和全球聯合式創新“助推”區域可持續發展。
政府的制度設計職能對於推動實施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制度企業家,政府承擔發起和維持制度變革企業家功能。不僅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應在有利於均衡發展的制度設計和框架搭建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中央政府確立總體政策框架,標誌整個國家的戰略方向和發展軌跡。地區政府則在考慮區域特點、歷史條件和地方特點的情況下,擁有行動和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的能力。
例如,中國的五年規劃是一個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導,它在每五年塑造和影響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嵌入了制度創新以適應新政策環境和全球發展。2021年,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對於環境保護、碳達峯和碳中和等若干戰略領域的確立,突出了在後疫情時代應對經濟和社會挑戰的緊迫性。回顧過去20年,可再生能源,以太陽能光伏(PV)產業為例,一直受到中國地方政府的推動,包括江蘇省無錫市。西方學者曾經困惑,像無錫這樣的二線城市,何以成為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搖籃?究其根源,需要地方政府作為制度企業家積極參與,主動尋找並創新機會,繼而以可承受的風險偏好採取行動。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試行制度變革、防範風險和潛在挫折方面需要具有創業精神,勇於嘗試試驗性試錯法。值得注意的是,無錫於2005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進行了第一家中國民營太陽能光伏企業的海外IPO(首次公開募股),這具有吸引優秀企業家湧入該地區的信號示範效應。在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創業活動推動下,無錫已經從典型的以傳統產業為主,轉變為可再生能源帶動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結構,區域生產力顯著提升。
全球北方(Global North)(例如,2020 年成立的英國人才辦公室 Office for Talent)和全球南方 (Global South)(例如,中國的人才戰略、非洲聯盟 2063)都在以吸引和培養最優秀的人才展開激烈競爭,以爭取推動創新,促進經濟復甦和增長。此時,企業家精神尤為重要。全球創業人才對於組織轉型、發展產業和創新、重建社區和社會以及保護環境具有重要價值。在應對全球疫情危機COVID-19中,全球創業人才發揮着關鍵作用,從領導疫苗開發的科學家(例如BioNTech)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高增長企業(例如數字經濟)。此外,創業人才作為有抱負的新興企業家學習和建立能力的榜樣,對當地的創業和創新生態系統具有積極的溢出效應。更為重要的是,在應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時,全球人才正在積極推動綠色議程,創新性地尋找實現淨零排放的解決方案。
從本質上講,創新創業人才是構建區域雙創生態系統和提升水平的核心要素。當具有能力和條件的組織和機構(如大學或跨國企業)存在時,人才既可以自我培養,也可以從地理邊界以外的區域吸引人才。比方説,中國蘇州和無錫這兩個二線城市在人才供給和區域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建設方面經歷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蘇州採取了傳統的方式通過利用國內外已建立的大學設立新大學或新分校,如2006年著名的英國利物浦大學和中國西安交通大學聯合成立西交利物浦大學。相比之下,無錫則通過吸引海外創新創業人才的政策,通過積極的政府幹預和制度設計,包括提供啓動資金、免費工作場所和最初幾年的住宿,以降低創業者的風險。相比之下,當傳統的大學建設方面需要更長的時間時,創業創新人才可以填補大學的空白。吸引人才也可以以較快的方式發生,因為人才是流動的,不受地域限制。
最後,聯合式創新需要聯合夥伴,通過與當地、國家和全球的機構、商業社區、創業中心和政策制定者合作來培養人才。聯合式創新可以通過利用全球高增長企業家及其對區域創業和創新生態系統的溢出效應來促進國家和區域發展。個別區域經濟發展計劃可以定義區域特徵,例如英國東北部(例如紐卡斯爾)和英格蘭南部(例如泰晤士河谷)之間的差異。例如,通過紐卡斯爾的企業孵化平台與中國建立獨特聯繫的全球合作伙伴關係為英國企業家打開了將他們的產品應用與潛在的中國市場消費者相匹配的大門。地方夥伴關係,通過大學和商業社區之間的參與和互動,可以使區域創業和創新生態系統受益,並激發充滿活力的區域發展。例如,以雷丁市為中心的泰晤士河谷伯克郡是英國生產力最高的區域之一,也是最具創業精神的區域之一。根據PwC-Demos2016年城市良好增長報告,雷丁是英國領先的創業城市,主要是因為它擁有倫敦以外最大的快速增長的數字企業集羣。英國《金融時報》最近將雷丁列為創新和創業方面未來歐洲頂級城市和地區之一。區域聯合夥伴關係的一個例證是通過連接投資者、大學畢業生和校友的商業天使網絡,利用這些區域優勢。
在中國和英國收集的有關區域創業和創新的經驗證據可能會為山東高質量和創新發展提供一些啓示。綜上所述,實現區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和升級的三個關鍵要素是:(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用、創業人才和全球人才流動,以及構建地方、國家和全球聯合式創新夥伴關係。
作者簡介:劉毅鵬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席教授,山東財經大學黃河商學院院長。
英國雷丁大學亨利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雷丁大學中國管理與全球商務研究中心創始主任、2020年增選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202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國全國委員會提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席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唯一研究國際創業人才與創新教授,獲英國、中國、非洲22個科研機構、學會、政府智庫支持)、英國Leverhulme Trust 基金傑出青年學者、德國商業與社會基金會傑出科學家、歐盟2020地平線跨國創業研究委員會首席專家、英國工業服務化與商業協會科技委員會委員。
劉教授具有豐富的管理諮詢和風險投資經驗,諮詢服務企業包括德國博世,德國電信,德國西門子,海德堡印刷機,費森醫療,SAP等。給多家科技型創新企業擔任顧問。研究專長: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國際人才管理,跨國併購及併購後整合管理,企業成長和組織設計,企業國際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