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起義產生了什麼影響 宋江起義經過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宋江起義影響

發生在北宋年宣和年間的宋江起義,原本只是一場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卻因施耐庵的一部古典小説名著《水滸傳》而成為家喻户曉的著名歷史事件。眾所周知,宋江起義最終在朝廷的鎮壓和起義軍內部的矛盾衝突中慘遭失敗,一干英雄豪傑也在歷史煙塵中逐漸模糊了背影,然而一場宋江起義影響極為深遠,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充滿了值得玩味之處。

宋江起義影響

縱觀整部中國歷史,農民起義的主旋律,始終貫穿在三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例如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隋末的瓦崗寨起義,唐代的黃巢起義等,皆為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相比而言,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起義,無論是規模還是政治意義方面,都無法與前朝那些推動時代變革的農民起義相比,那宋江起義影響究竟何在呢?

首先,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最頻繁的年代。引發宋江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底層勞動人民對宋代腐朽的政經體系的一次反抗,這場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雖然並未改變北宋的整個國運,卻在一定意義上暴露了宋朝朽爛的朝政制度,從而加速了宋朝的滅亡,此為宋江起義影響之最。

其次,後人也通過對宋江起義失敗結果的總結得出了由封建官吏領導的農民起義存在其軟弱、意志不堅等特點的內因。起義軍領導人中,以宋江為代表的官吏原本並不屬於飽受壓迫的底層勞動人民,他所謂的“起義”,其實很大程度上只是逃避潦倒困頓的現實,等待東山再起時機的權宜之計,其本質還是站在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的。

宋江起義經過

取材於北宋水泊梁山起義的古典章回體小説《水滸傳》中,作者施耐庵對宋江起義經過做了不少杜撰和改編,歷經千百年流傳而成為家喻户曉的故事。事實上,歷史上有關宋江起義的經過,記述原本也不詳盡,因而給了後人很大的想象空間和“戲説”餘地,若要探尋真正的宋江起義經過,還須從歷史文獻中尋找痕跡。

宋江起義

翻開歷史典籍,《宋史·徽宗紀》和《宋史·張叔夜傳》中均有關於宋江起義經過的點滴記載,其中,《宋史·徽宗紀》主要記錄了宋江起義的發生年月和起因,大致發生在宣和三年,水泊梁山之畔的一羣漁民和農民為了反抗官府壟斷水泊資源,造成他們生計無法維持而揭竿起義,從而引發一場小規模農民起義的過程。而有關宋江起義的最終結果,則記載於《宋史·張叔夜傳》之上。

從為數不多的文獻資料中,後人基本上可以還原一段真實的宋江起義歷史。

起初,憑藉水泊梁山天然的地理優勢,這場農民起義取得了局部的成功,然而由於起義軍領導人“革命意志不堅”,且面對朝廷前來鎮壓的正規軍,缺乏正規軍事訓練的農民組成的部隊顯然在戰鬥力上存在較大差距,因而在遭受屢次重創之後,宋江等人不得不接受招安,歸降朝廷。這一段在宋江起義經過的描述中尤其模糊,以致於很多人猜測,起義軍最終是被張叔夜逼降的,亦無證考。

宋江起義原因

《水滸傳》中明確指出宋江起義原因是官逼民反。事實上,引發宋江起義原因有多點,階級矛盾日益加深,賦税繁重等都是引發宋江起義爆發的導火索。宋徽宗年間,物品商税增加,所增加的商税全都平攤到普通百姓身上。

水滸傳劇照

在封建統治者的日益剝削下,依靠土地為生的農民紛紛破產。面對繁重的賦税高壓,百姓們無法承受,只好揭竿而起反抗北宋朝廷。除此之外,土地兼併嚴重也是導致宋江起義的原因之一。宋徽宗登基後,整日遊手好閒貪圖享樂,他最寵幸的六大奸臣,正是北宋朝廷一大毒瘤。

宋徽宗整日不理朝政,朝政大權全都被蔡京等人玩弄。北宋末年時,蔡京等人利用職位之便大量的兼併農民土地,迫使大量農民離開土地。以宋江為首的農民階級因受不了奸臣賊子的迫害,只好前往梁山落草為寇,面對日益尖鋭的階級矛盾只好以起義方式宣泄心中的不滿。加上,朝廷黑暗權臣勾結,他們為了一己之私不惜陷害良民,比如武松和林沖。林沖原是禁軍教頭,只因妻子被權臣之後覬覦而遭到打擊報復。在沒有退路之下,林沖只好前去投奔梁山,成為起義成員之一。

眾所周知,《水滸傳》108位好漢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等人上梁山之後,朝廷和官府大力打擊梁山泊勢力,正所謂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朝廷高壓打擊之下,宋江等人終於決定爆發起義。


 

宋江起義三十六人

宋江起義三十六人講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好漢起義的故事,其中宋江三十六人的英雄事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宋江起義三十六人指的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弘、石秀、徐寧、李應、花和尚魯智深、武松。

宋江起義三十六人圖片

宋江起義三十六人各有各的本事和能力,他們滿腔熱血,希望憑藉好漢之力推翻腐敗無能的北宋朝廷。如今在梁山,鄆城一帶依然流傳着關於宋江起義三十六人的歌謠,其內容是“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作者詳細地描寫了宋江起義的始末,其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單將成為經典英雄範本。根據歷史考察,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徽宗年間,但不像《水滸傳》所描寫刻畫的那樣生動。

除了在《水滸傳》中可看見宋江起義三十六人的身影,在龔開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一書中,明確提到了宋江三十六人名單。除此之外,在《宣和遺事》中也明確記載了宋江率領三十六將在張叔夜的招降下,平定方臘一事。宋江等人因平定方臘有功,朝廷給予宋江等人重賞。

真實的宋江起義

説到宋江起義,大多數人會聯想到古典小説名著《水滸傳》中水泊梁山起義的橋段,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當然不是。

宋江起義

無可否認,施耐庵筆下一百零八條好漢聚義梁山泊的故事,乃是虛構而成,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發生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宋徽宗宣和元年,具體來説,是一些遭受官府重利盤剝、壓迫的漁民、農民組織起來的反抗運動。

在今天看來,真實的宋江起義,規模遠沒有《水滸傳》中描寫的那麼大,充其量也就是一羣被迫落草的綠林好漢倚仗地形優勢,小打小鬧地開展一些游擊戰而已,至於小説中眾多身懷絕技的江湖豪傑,那更是藝術加工的結果。

據説,宋江起義的導火索主要是宋朝的財政出現困難,官府為解燃眉之急,宣佈將梁山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禁止平民百姓擅自打漁、採藕,違者將處重罰。

一些靠水吃水的漁民、農民就此斷了生計,於是揭竿而起,反抗官府的暴政,這便是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的由來。

相傳起義軍在宋江等主要領導的指揮下,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與官兵展開廝殺,對當時的朝廷一度形成了威懾。直到宣和三年,起義軍遭到朝廷正規部隊的鎮壓,損失慘重,而後,宋江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安,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才算落下帷幕。

由此可見,施耐庵的小説在人物塑造和劇情描述上雖有誇張的成分,然而有一點基本是尊重歷史事實的,即宋江起義,原本就是官逼民反的結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22 字。

轉載請註明: 宋江起義產生了什麼影響 宋江起義經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