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眾多開國將帥中,劉伯承元帥是公認的軍事理論水平最高者。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他就有“黨內吳孫”的美譽了。
早在1912年2月,剛好是弱冠之年的劉伯承考入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系統地學習了各門近代軍事課程。期間,他又抽空熟讀了中國諸多古代兵書;南昌起義後,他奉派赴蘇聯學習軍事,先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後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對西方的戰略、戰術,都有深刻而獨到的瞭解和認識;學成回國,在中央蘇區首府瑞金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後,親力親為,到南京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高級軍官,有“我軍院校的開拓者”和“我軍院校之父”之稱,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影響深遠。
當然,劉伯承元帥的軍事造詣,並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在實戰中,他也是戰績斐然,無往而不利。
他早年參加過辛亥革命、護法戰爭和北伐戰爭,有“川中名將”之稱。
在血中豐都時,他右眼被流彈擊中,為了不影響腦神經,他拒絕打麻醉針,忍住巨痛,先後做了兩次手術。觀者觸目驚心,尊之如神,認為是關雲長再世。為他做手術的德國軍醫沃醫生更是直呼他為“軍神”。
劉伯承重返戰場,雄風不減,很快又有了“獨目軍神”的雅號。
儘管在軍事上大放異彩,但那個時期的劉伯承並不快樂。
劉伯承的長子、曾任裝甲兵部隊作戰部副部長的劉太行,曾説起父親跟他提過的一件事,説,某天,父親從一農户家走過,屋內有孩子正在啼哭不休,有老人嚇唬孩子説:“莫哭莫哭!再哭‘劉瞎子’就把你抓走!”那孩子的哭聲戛然而止。從窗前走過的父親聽了,內心一陣悲哀。他萬萬沒有想到,“劉瞎子”的威名會成為了老人們用來恐嚇孩子的工具!他痛定深思,不再願意陷入那些混亂的廝殺中去了。
也正是這樣,他脱離了軍閥混戰,積極尋找光明,最後光榮入黨,為中國的革命歷史做出了偉大貢獻。
劉伯承元帥次子、原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委員劉蒙少將曾做客某檔訪談節目,他説,在戰爭年代,社會上流傳有一個説法,即國共兩黨僅有兩個半軍事家,這其中只有一個軍事家是公認的,那就是他的父親劉伯承。
劉蒙還舉了一個非常有説服力的例子。
他説,解放以後,要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以紀念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解放這109年的歷史。當時,由毛主席指定,人民英雄紀念碑一共製作七幅浮雕畫面,其中設計了兩幅含鴉片戰爭在內的以清朝為背景的畫面,兩幅含武昌起義在內以國民政府為背景的畫面,剩下的三幅畫面是以我軍我黨為背景的,第一幅是南昌起義,第二幅是抗日太行,第三幅是渡江戰役。“這三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父親都是軍事指揮負責人。”
的確,劉伯承在南昌起義中擔任了參謀團團長,整個負責軍事指揮;在太行抗日是晉冀魯豫軍區的司令;在渡江戰役中是兩個半野戰軍總指揮,是總指揮部的總指揮。
不難看出,劉伯承元帥在我軍歷史上的地位異常重要。
事實上,有人把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譽為毛主席麾下“五虎將”。
可以説,毛主席對劉伯承元帥的倚重程度非可小可。
早在1929年春,時值革命低潮,設在上海的黨中央曾想調遣毛主席和朱老總到上海工作,毛主席當時就想到要讓惲代英、劉伯承來代理他和朱老總在紅四軍的工作。
長征路上,劉伯承強渡大渡河成功,毛主席大讚劉伯承是“神龍下凡”,他説:“四川人都説劉伯承是條下凡的龍,江水怎麼能擋得住龍呢?”
重慶談判期間,國軍閻錫山部進攻上黨地區,劉伯承一戰上黨,殲敵十三個師三萬五千餘人;再戰邯鄲,殲滅敵人兩個軍,給國民政府袞袞諸公當頭棒喝,給在重慶參加談判的毛主席奉上兩顆定心丸。
毛主席當時高興萬分地對周恩來等人説:“伯承下了一場及時雨!”
當然,毛主席對劉伯承元帥的最高讚譽,就是“生不願稱王,死不願封萬户侯,伯承是共產黨人的楷模”這一句。
對於毛主席的種種讚譽,劉伯承曾在1942年12月16日的五十壽辰上謙遜地説:“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是黨和毛主席的領導所給我的。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麼名堂來的。”
劉伯承這番話,乃是肺腑之言。
話説,1930年夏,劉伯承從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成歸來,先是在上海協助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但僅僅過了一個多月,臨時中央機關無法在上海立足,在博古的牽頭下遷到了中央蘇區。
博古年輕氣盛,當時只有23歲,一到瑞金,就成立了以他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局,攬過了中央蘇區的領導大權。
博古一介書生,不懂軍事,只好把既有實戰經驗、又有堅厚軍事理論支撐的劉伯承推上前台,讓他出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
劉伯承大公無私,他滿懷提高紅軍戰略戰術水平的熱情和願望,當仁不讓,就把自己學到的軍事理論源源不斷髮表在中革軍委機關報《紅星》、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中共中央局機關刊物《戰鬥》等報刊上。
遺憾的是,劉伯承畢竟是初來乍到,對紅軍當前形勢瞭解不夠,發表了不少偏頗之見。
其中有針對毛主席、彭德懷、林彪等人“遊擊主義”的理論文章,他批評這是“一種狹隘守舊的經驗主義戰術”,説這種戰術不能打正規戰,不能實行大兵團集羣作戰。
劉伯承並未意識到,他的這些文章對毛主席的工作造成了極大麻煩——毛主席所代表的“積極防禦戰略”被王明“左”傾盲動主義的“積極進攻戰略”代替了,毛主席的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被撤。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也因此出現了。
不過,劉伯承作為一代軍神,他很快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與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據理力爭,要他停止打正規戰、攻堅戰、消耗戰,並且在《戰鬥》雜誌上發表了《現在游擊戰要解答的問題》、《到敵後展開游擊戰爭的幾個教訓》等文,呼籲運用游擊戰。
結果,劉伯承被撤銷了總參謀長職務,降任第5軍團參謀長。
劉伯承深躬反省,對毛主席的高超軍事才能越加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遵義會議上,他堅決擁護毛主席的主張,隨後,積極協助毛主席組織指揮了四渡赤水,一路爭當先鋒,搶佔皎平渡、大涼山開路、強渡大渡河。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合後的南下與北上之爭中,劉伯承堅決執行毛主席關於北上抗日的方針,不屈不撓地同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安陽召開了慶功大會,黨政軍羣各界派出代表送給劉伯承一面繡有“常勝將軍”四個大字的橫匾。劉伯承連連擺手,一個勁地向大家解釋説這是“在毛主席、朱總司令領導下取得的勝利”,自己不敢有“貪天之功”。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大百科全書》原本在“劉伯承”條目下寫“革命軍事家”,劉伯承不同意,要求把“革命軍事家”改成“革命軍人”,説自己的勝仗,都是“在毛主席軍事思想指導之下”取得的。
不得不説,劉伯承元帥是毛主席最忠誠的追隨者,他對自己早年撰寫的批評“遊擊主義”的文章懊悔不盡,抱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