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從資不抵債的內陸小城肉聯廠,到收購全球規模最大的豬肉生產商,短短30餘年,雙匯,變身為肉類工業帝國。

人們熟悉雙匯的味道,對萬隆卻知之甚少。

萬隆其人,在漯河素有“頭髮很少,頭皮很硬”之稱。出身在相對封閉、市場經濟不甚發達的中原地區,他把一個虧損的小肉聯廠,做成了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靠的就是一股“硬”氣。三十多年來,他和體制博弈,與資本過招,甚至與自己的年齡抗衡,如今他邁入80歲,80歲的他仍奮戰在一線,至今日程中還沒出現“退休”兩字,連他自己都説,“換了別人,可能早出局了。”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01

半年賺了30億,

少屠宰六成生豬,營收卻漲四成

你知道今年雙匯有多給力嗎?

近日,雙匯及其母公司萬洲國際紛紛發佈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雙匯營收363.48億,淨利潤30.41億;萬洲國際營收124.81億美元(約合867.06億人民幣),淨利潤9.25億美元(約合64.26億人民幣)。雙匯及萬洲國際上半年營收淨利雙增,坐穩全球肉食霸主的寶座!

上半年,雙匯淨利潤約為833萬/天,去年同期為652萬/天;萬洲國際淨利潤為1760萬/天,去年同期為1093萬/天。儘管受到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非洲豬瘟疫情、肉類價格通脹等多重壓力與挑戰,但其業績情況依然領跑肉類加工行業。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02

臨 危

漯河地處河南省中南部,沙、澧兩河橫貫全境,在市區交匯,據説“雙匯”的名字就由來於此。

自清代開始,圍繞漯河碼頭就形成了牲畜交易市場,四面八方的牲畜都靠水運販賣到這裏,至今漯河還有一條路叫牛行街。客商南來北往,小飯館就地取材,把牛、羊、豬肉做成美味佳餚,漯河由此留下肉食加工的傳統產業,也是全國六大牲畜市場之一。

萬隆是土生土長的漯河人,出生於1940年,亂世之中,戰火紛飛,家境貧寒。“我是個命很苦的人。”萬隆感嘆,少年時吃了上頓沒下頓,經常去地裏挖野菜。

高中還沒畢業,萬隆就入伍成了一名鐵道兵,復員後進了漯河肉聯廠,從辦事員開始,後來做辦公室主任、副廠長。

直到與“改革”第一次親密接觸。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1984年,漯河肉聯廠歷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廠長,萬隆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機。今天再談起當年勝選的秘訣,萬隆輕描淡寫:“我這個人喜歡幹活,當辦公室主任時也抓生產,啥事弄不動就找我。”

當時的漯河肉聯廠全部家當只有一座3000噸的冷庫、一座日加工500頭生豬的車間和一座煉油坊,固定資產468萬元,虧損卻有580萬元。就在這一年,國家取消生豬統購統銷的政策,肉聯廠只能自找活路。老廠長準備調走,臨行前推薦當時的副廠長萬隆做代理廠長。

萬隆起初拒絕了。據一位雙匯退休職工透露,“廠裏還有幾個副廠長,年齡都比他大,也在爭這個位子,如果他是任命的代理廠長,上來之後也擺弄不動他們。”老廠長急了,非讓他接任不可,萬隆索性請假一個月,恰好借這段時間他要翻新房子。

這一年7月,在他修房子時,800多名職工幾乎將全票投給了他。

03

手段強硬,有勇有謀

上台之後,萬隆做了一件誰都想不到的事,重新“組閣”,把所有副廠長都換掉了。市長拍着他的肩膀説:老萬啊,這些廠長你不能都換完了。

直到如今,在雙匯老家屬區,一些年齡大的工人談起萬隆,對他的一個評價就是“手硬”,想到做到,絕不容情,後來和他一起創業的副總都讓他親手拿掉過幾個。

肉聯廠雖然不盈利,可在計劃經濟年代,也是肥差,偷肉的人特別多,一頭豬能偷出去三分之一。上文中的老職工回憶,萬隆曾在大會拍桌子:過去偷也好,拿也好,咱不説了,從現在開始可要管管了,第一次發現留廠察看,第二次一定要開除。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回憶往事,已經波瀾不驚,可當時萬隆行走在剃刀邊緣。“説實話,我是把這個企業搞上去了,如果我沒有把它搞好,我的下場比誰都慘,你想想我得罪了多少人。每天早晨起牀,就得考慮煙筒冒不冒煙。”萬隆説,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怎樣把企業搞活,讓四五百名職工有活幹、有工資發。

那一年年底,年年賠錢的漯河肉聯廠扭虧正盈。他的心得是:“不進行體制改造就沒有競爭力。”

再度嚐到“改革”的甜頭,是萬隆第一次認識到資本的力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雙匯開始引進外資,目前參與雙匯投資的已有6個國家和地區的16家外商。

時間倒回1985年,一個下雪天,為了30萬元貸款,萬隆帶着一箱肉在銀行行長家門口等到夜裏11點半。行長問:“老萬你幹啥?”“快過年了,沒錢殺不成豬。”當時雙匯正進行技術改造,流動資金困難,財務總監多次找銀行融資未果。這個插曲直接影響了萬隆此後對資本的態度。

“收購史密斯菲爾德,400多億元境外資金直接到位,我根本沒出面。”萬隆語氣頗為自得,“1998年上市雙匯市值20億元,現在在1000億元左右波動,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2013年,萬隆並豪擲430億收購美國首屈一指的豬肉企業——史密斯菲爾德,整合中、美、歐200餘家附屬公司,幫對方還債150億,打破中國企業在美併購案的紀錄,成功躋身國際市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

2019年,萬洲國際生豬出欄量2180萬頭,生豬屠宰量5380萬頭。可見自己養的2000多萬頭豬也未滿足不了萬洲國際的胃口,其年屠宰生豬量能繞地球兩圈。從數據來看,萬洲國際仍是全球生豬養殖和屠宰的雙料霸主,全球範圍內都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04

砸鍋賣鐵,“雙匯”火腿腸誕生

國內賣豬難時,他又壯着膽子投資分割肉車間,獲得出口資格,接下了出口蘇聯的分割肉訂單。蘇聯解體後,企業失去出口市場,萬隆焦慮不已。有一次他在火車上,看見對面旅客吃火腿腸,那時這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回到工廠後他就要上馬這個項目。

該項目投資高達1600萬,等於押上幾年來的身家,而且國內已有春都、雙鴿等品牌,萬隆從日本、德國、瑞士、丹麥、奧地利買來世界一流的自動化設備,並把質檢員的權力提高到了廠長之上,“我從不小打小鬧。”萬隆説。

1992年“雙匯”火腿腸訂貨現場,當場簽了8000噸訂貨合同,萬隆居然落了幾滴淚,其中甘苦可想而知。

“雙匯”和“春都”,同處中原腹地、同是肉聯廠出身,曾經在中國火腿腸市場上雙雄鼎立,然而今天卻有着截然相反的結局。

生產出中國第一根火腿腸、一度成為火腿腸代名詞的“春都”,早已淡出市場。而曾以“學春都、趕春都”為口號的“雙匯”,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

1999年末,他又把國外“冷鮮肉”的概念引入中國。開始在國內銷售冷鮮肉,改變中國生鮮肉類沒有品牌的歷史。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05

“我”就是一個殺豬的

年屠宰量5000萬頭豬,是全美的一半,美國人叫他“超級殺手”;從雙匯開始,中國人吃肉有了品牌,業內稱他“中國肉類品牌創始人”;由於對資本力量的嫺熟運用,有人賜號“資本玩家”;雙匯內部員工敬酒時口稱“尊敬的崇拜的萬總”。

而萬隆自己説:“我就是個殺豬的。”沒什麼愛好,不抽煙不喝酒,推不掉的場合一杯酒陪到底。他辦公室裏最醒目的裝飾,是窗台上一溜排開各種材質的豬造型工藝品。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上世紀80年代,雙匯年銷售值不足1000萬元,90年代初躍升至1億元,90年代末達到60億元,現在這個數字半年近400億元,雙匯食品源源不斷流向千家萬户的餐桌。80歲的萬隆,日程中還沒出現“退休”兩字。

起初,他的夢想是讓員工有飯吃,肉聯廠很快扭虧正盈;後來,他的夢想是把肉類工業做大,雙匯如願成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再後來,實現跨國經營是他的新目標,而成績世人有目共睹。

萬隆説:“我經歷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改革給企業帶來的好處都體會到了。”

如今,他要繼續利用改革帶來的機遇,把國際化的產業做好,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品牌,為社會提供更多放心安全的食品。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萬隆一生充滿着永不滿足,媒體稱萬隆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拼。企業銷售幾千萬元時,有人問他什麼時間可休息一下,他回答:什麼時候到了一億產銷,什麼時間休息,可到了一個億,他又説十億,到了500多億,他的目標卻成為千億。

萬隆一生沒有什麼多餘的愛好,吸煙、喝酒、打牌、跳舞等統統不沾,一日三餐均在公司。偶爾陪客人時也喝一點紅酒、黃酒之類。當記者問他,您最喜歡做什麼事,他説:殺豬,把豬殺好。

來自:納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36 字。

轉載請註明: 每天淨賺1760萬!雙匯創始人:“我不是企業家,只是個殺豬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