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去了一半,今年那些歷經千辛萬苦的高考畢業生們,已經對大學生活憧憬多時了吧。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起大學生的生活,併為開啓一段充實而美好的人生做準備了吧。其實翻閲網絡上的大學經歷、觀點,詢問已經上了大學的親朋好友,不難發現,進入大學就彷彿一隻腳已經步入社會。
説大學就是"小型的社會"一點也不為過。所以,在大學生活期間,在努力完成學業,豐富自身知識,提升專業能力之外,人際關係的發展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剛進入大學的同學們看來,學生會似乎就是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包含着複雜的人際關係。加入其中,可能會讓你結識朋友、鍛鍊能力、拓展閲歷、學校獎項和以後工作都能增添砝碼。
事實真的如此嗎?大一新生入學,要不要加入學生會?聽聽學姐的建議,幫你少走歪路。瞭解看似風光的學生會背後那些需要重視的現實的問題。
過程無聊又費時費力。學生會招新時,宣傳內容看似有趣又吸引人的,而作為服務性組織,工作內容絕不會都是有趣好玩的。 "服務學生,服務學校。" 這是旗號,所以,在當學校有任何活動的時候,打雜和後勤工作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學生會成員。
你可能要犧牲自己學習的時間去做許多你不喜歡不想做的事情,花費休息的精力去服務。這些事情,並沒有太大鍛鍊價值。而且,學生會都有固定的例會時間,有的甚至是頻繁開會。會議內容大同小異,但不能過多缺席,因為這會計入留任考核。
結果並不稱心如意。加入學生會,走過了過程,必然想要結果。就像職場裏升職加薪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學生會也不例外,從預備幹事到幹事到部長到主席。只有部長以上的職位才是對你的履歷有實際幫助的。但事實是不少學生會的晉升是"關係制",這似乎是個"潛規則",你和部長關係好,你就可能成為下一任部長。
你想要的結果遙遙無期,前期的貢獻就顯得更加雞肋無用。有人會説,不求結果,只想廣交朋友、鍛鍊自我,可事實上,之前已有不少高校內部"官僚主義"的事件頻頻登上熱搜,可見,對你不一定有所幫助還會影響到心情。
如果學生會真的像宣傳所説的那麼好,又怎麼會有很多人不建議大一新生參加學生會呢?大學是"微型社會",學生會就是濃縮版,現實又真實。
進入大學的人,都追求獨立和自由。除去學業,被其它不必要的束縛住實在沒有必要。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好的學生會在某方面確實可以帶給你便利和實踐經驗。如果不是特別感興趣,花更多的時間在專業學習、比賽考證、實習兼職上等等都是更好的選擇。大學,社交也要避開無效社交,做自己喜歡的事,才不枉費時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