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改變孩子的未來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在育兒老師們日常的諮詢中,我們發現,即使是遇上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反應。

孩子玩積木的時候,總是搭一半就倒了。

孩子A:“我太難受了,我什麼都弄不好,我真的太糟糕了!”然後就再也不願意嘗試了。

孩子B:“我太難受了,這個積木總是倒!為什麼總是倒?”雖然也會難受,但是情緒平復後,還是會反覆嘗試,關注、學習別人是怎麼做的才不會倒。

發現了嗎?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遇到同樣的困難,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容易放棄,而有的孩子卻還願意嘗試?

這是因為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思維模式”。

卡羅爾·德韋克根據人們對智力和能力的看法把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很難變化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

而因為人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就會有不同的表現,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思維模式?

玩拼圖的時候,你的孩子更喜歡反覆拼簡單的拼圖,還是願意嘗試更難的拼圖?

當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孩子是更關注答案的對錯、結果的成敗,還是更關注可以增加他們知識、提高他們能力的那些部分?

當一件事情不太成功的時候,你的孩子是對自己徹底失望,覺得自己太糟糕了,還是會在難過之後,去想怎麼去應對障礙?

當犯錯的時候,你的孩子是不知所措、特別緊張還是會去想怎麼解決問題?

你的孩子是不是總喜歡聽別人誇他聰明?是不是很喜歡被“特殊對待”?

發生不好的事情是不是總是在“找藉口”或者責備他人?是不是無法接受別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意見?

......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希望一直確保自己是成功的,他們認為聰明的孩子就永遠都應該是聰明的,所以他們總是會選擇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去做,玩簡單的拼圖、讀簡單的故事;

而成長型的孩子,他們很喜歡挑戰,他們會覺得每次挑戰成功都是在拓展自己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他們會更關注結果——答案的對錯、做得好壞,而成長型的孩子會更關注過程和體驗,而這些才是真正幫助他們成長的內容。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會對失敗和犯錯誤高度敏感,一旦失敗和錯誤發生,他們就會產生徹底的失敗感和無助感,覺得自己“太笨了,太糟糕了”,陷入深深地自我否定;

而成長型的孩子,儘管也不喜歡糟糕的事情,但不會給自己貼上“笨、糟糕”的標籤、不會因此對自己失去信心,他們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問題解決”上。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的孩子難以接受自己的失敗,一次失敗,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失敗者”,為了維護自尊,他們就會找藉口或者責備他人,都是因為“我生病了”、“是因為你造成的!”

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更喜歡自己是聰明的,在自己感受到特殊的時候、比別人強的時候、贏過別人的時候、被特殊對待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是聰明的;而成長型的孩子,不管什麼時候都能接納並且愛自己。

不同的思維模式,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知道,不同的思維模式會讓人有不同的表現,而不同的表現就會導致人有不同的未來。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好學者,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每天都在努力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且最初他們學習的技能都是人生中最難的任務,比如走路和説話。

他們從來不會擔心自己犯錯誤或者摔倒——説錯了,就不斷説;摔倒了就站起來哭一哭,然後繼續跌跌撞撞地前行。

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一些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他們就開始對挑戰畏懼,開始擔心自己不夠聰明,逐漸成為“放棄挑戰”、“不好學”、“不努力”的人。

因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認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證明。失敗意味着自己不夠聰明,努力對他們來説是一件壞事,代表自己不夠聰明。他們故步自封,就為了事情能在他們的掌握中。

長大以後,為了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也會放棄更好的機會。

卡羅爾·德韋克曾經做過一個追蹤研究,是針對醫學學生第一學期化學課的研究,化學對於醫科學生來説是一門重要但是卻又很難的課程。

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在最開始對化學都非常感興趣,但是一個學期之後,發生了一些變化。

那些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只對他們一開始就做得很好的事情保持了興趣,隨着難度加大,他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驟減,因為這門課程不能證明他們多聰明。

而那些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即使感到課程具有挑戰性,卻依然保持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不斷拓展自己的過程中,感到興奮不已。

除此之外,固定思維模式的孩子,一些負面的思維和感受會在某些時刻突然跳出來,在腦子裏不斷製造噪音,讓他們無法專注於應該做的事情,導致事情更加糟糕。

我曾遇到過一個具有明顯“固定思維模式”的孩子,她常常在畫畫的時候會突然哭出來,導致畫畫無法繼續下去,因為她擔心自己畫不好。可事實上,她運用色彩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不同的思維方式還會在方方面面影響孩子,比如人際關係、教育方式、領導力等多方面。

不同的思維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好消息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父母説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是在向孩子傳遞信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這些信息可能是固定思維模式的,它告訴孩子:我正在評判你的能力,你此時的能力很重要,因為能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信息也可能是成長型的,它讓孩子知道:你是不斷成長的,而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

所以,向孩子傳遞什麼樣的信息很重要,這要求我們——

1、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

給孩子貼標籤,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能力是不會改變的。

而不給孩子貼標籤,就要求我們不能以靜態的態度評價孩子,而是要更關注孩子的努力和發展潛能,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對孩子有合理的期待。

如果我們因為別的孩子在1歲半的時候就能説話,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説話,就是不合理的期待,因為大多數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語言儲備的階段,還不能説話是很正常的表現。

而要做到對孩子有合理的期待,就要真正瞭解孩子,歪歪兔13年來一直致力於此,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成長關鍵期。

2、不要誇孩子聰明,而是為他們的努力開心

孩子們都喜歡被表揚,尤其喜歡別人誇自己聰明,但是誇孩子聰明,帶給他們的喜悦感是非常短暫的,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他們的自信心就會消失,積極性也會消失。

比起誇他們聰明,不如為他們的努力開心。“你努力做到了......我真為你開心!”

3、不要那麼重視結果,而是享受過程

我們都會在意結果,但是過於重視結果,就會讓我們害怕失敗而逃避調整。所以我們家長首先要更在意過程而非結果,一起去看看過程中學會了什麼。

因為一旦孩子發現家長因為結果不好而不開心,他們就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好而得不到父母的愛,造成他們恐懼失敗,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

即使孩子在意失敗,我們也要讓孩子知道“失敗是一次機會,而不是死刑。”

4、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也會有情緒。

先去處理情緒,然後再回到事情本身。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很多文章裏都提到過,我們在此就不再贅述。

總之,不同的思維模式,會決定孩子的未來,而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舉動,就會影響孩子思維模式的形成,讓我們一起了解孩子,學習如何培養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吧!

本期福利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的繪本:

《大家都想》

正如孩子們都會犯錯,故事中小動物們也會犯錯,但那些錯誤都那麼可愛,同時從錯誤中孩子們又都能得到成長,發展成長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