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帝國的“泥濘老虎”,慘烈二戰中的優劣是非,並不完美卻霸氣
德國製造的武器一直以精良而著稱,二戰時期的坦克當然也毫不例外,而虎式重型坦克即“虎I”坦克更是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虎式坦克自1942年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至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為止,其在二戰中的表現一直有着很高的評價,只要提起這隻“泥濘中的老虎”,人們都會認為它是二戰中最成功的坦克之一。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對虎式的功勞和性能過於吹噓,那麼作為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虎式坦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際水準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再來嘮叨嘮叨:
一樣東西好不好,最主要看實戰效果,二戰中很多德軍王牌坦克手的出色數據都是在虎式上誕生的,因為自己打不爛,打別人倒是一打一個對穿,當然成績好! 虎式坦克當時對付盟軍的主流坦克T34和M4,在單車性能方面完全是碾壓。
但虎式卻不是完美的,它和其他武器一樣,依然也有着不少詬病,其中讓人擔心的就有產量問題。從1942年8月虎式正式投產並開始裝備部隊開始算起,直到1944年的4月,虎式也才達到最高月水平的105輛而已。
到1945年2月,共生產了1354輛“虎”式重型坦克,而其變型車“突擊虎”自行火炮,只生產了18輛。説實話,這個數量在當時的主力坦克數量上來説,確實產量並不高,這也一直被認為是限制了虎式坦克更大發揮空間的一大劣勢。
而且虎式坦克可不是一上來就是稱王稱霸的,它的設計缺點其實也很明顯,其笨重的體積使其的機動性大大下降,而虎式坦克部件都很精密不容易維修。作為一款重型坦克,虎式坦克重達56噸(早期型號),因此油耗相當的大,這使得虎式坦克的最大行駛里程只有110-160公里,越野的話還要再減半。
所以戰場上最容易見到虎式坦克打着打着就跑不動了,首戰其實可以用失敗來形容:1942年8月23日,當首批四輛虎式坦克隨着部隊開往列寧格勒前線時,就遇到了蘇軍的炮擊,還好虎式坦克都躲了過去,並於29日抵達姆加火車站。
剛剛抵達前線的虎式坦克,在上午十點進行了最後的準備工作,便於十一點開赴最近的蘇軍陣地。四輛虎式坦克的第一輪射擊,就成功摧毀蘇軍工事。戰鬥到激烈時,先後3輛虎式坦克因為自身的機械故障問題拋錨。
為防止德自己的這種大殺器落入蘇聯人手中,德軍特意調來3輛18噸級的拖車才勉強拖走了三輛拋錨的虎式。虎式坦克的首戰就以這樣慘淡的結局收場了。這首批四輛坦克是德國亨舍爾公司設計生產,性能還未穩定,在後來的逐步改進中,虎式的性能才趨於穩定,但先天性的機動性能不足方面,是無法改觀的。
當然除了機動性外,更讓德國人頭疼的就是售後服務:維修了!因為虎式坦克使用的部件都太精密,這種精密的武器往往在環境惡劣的戰場上,更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不同毛病。事實上也正是虎式坦克的各種不斷出現的大小毛病,讓這隻本來要兇猛吃人的野獸,有時卻變成了一隻戰場上的病貓!
而面對這些有各種各樣毛病的病貓,最傷透腦筋莫過於德軍後勤維修工們,德軍因此索性精挑細選各類坦克優秀坦克手去精心操作這種坦克,這也是虎式特別容易出王牌的原因之一,因為坦克手的水準本來就不賴,讓這些出色的坦克手去開虎式,也是為了在戰時更方便做一些簡單的戰時維修處置。
但就算德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依然還是有很多虎式成天得病,最後虎式坦克的戰鬥出勤率極得可憐,而且也造成了虎式出現一個有意思的數據,的虎式坦克總產量才1300多輛,而整個戰爭中德軍的統計損失虎式數量卻是1700輛,這是為什麼?
因為德軍的損失算法是不將維修考慮在內的,因此很多虎式坦克修好了又出來,出來不久又回去修,這樣一算德軍的虎式損失數就大於實際產量了。
雖然虎式缺點是有不少,但其在二戰中的表現和成績完全是可以折服對手的,畢竟虎式坦克單車性能就是皮厚火力猛,對付當時蘇聯和盟軍的主力坦克還是綽綽有餘的。德軍的王牌坦克手卡爾尤斯曾經帶領其坦克小組駕駛兩輛虎式坦克,在短短20分鐘內就摧毀了21輛蘇軍坦克。
而當面對“初出茅廬”的西線盟軍部隊,虎式坦克更是得心應手,英美聯軍更是要付出4至5輛坦克的代價才能摧毀一輛虎式坦克,所有盟軍士兵都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更有人表示懷疑虎式坦克的裝甲是不是有“自我修復”能力,主炮安裝有計算好的先進“光學系統”。
可是畢竟虎式坦克的產量有限,這也就給了對手可趁之機,蘇軍和盟軍都用坦克的數量來彌補坦克的質量不足,T-34和謝爾曼1V1打不過虎式,但可以憑藉數量羣毆你這隻“大老虎” 。謝爾曼坦克也都有幾十萬輛的產量,這就導致了虎式單車性能再厲害,也抵不過對方坦克數量的優勢,真是像極了一隻陷入沼澤地裏那“泥濘中的老虎”!
寫文不易,親們走過路過,給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