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已遠離了其自身的功能
這個話題與我們的教育價值取向有極大的關係。學校教育到底是幹什麼的?現在學生上小學為了上中學,上中學是為了考大學,考大學是為了找工作。
在這樣的話語體系中,沒有培養人的問題,沒有為生活和終身發展做準備的問題。目前,我們的教育本身不能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當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內在聯繫,教育本身才能更有意義,學生的學習才能更有趣。相反,學習脱離了生活和個人經歷。
學習很無聊。孩子們還對什麼感興趣?只有在生活和實踐中,學生才能認識到學習的價值。例如,當他在課堂上突然解開生活中的一個秘密時,他對學習的興趣可以立即被調動起來。因此,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迴歸教育的本質,教育培養人。
教育應該讓孩子們感受到當前教育的快樂,而不是工作後掙大錢的快樂。為什麼孩子們覺得今天的學校生活是最苦最累的,因為他們所學的東西遠離生活,與他們自己的經歷無關,這是我們教育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2
教育要喚醒孩子內心自我成長的需要
看待壓力,關鍵是要清楚地看到壓力來自哪裏。這是內心的需要,還是父母和學校強加給他的?目前,學生感受到的壓力大部分是體制下的壓力,而不是內心自我成長的需要所帶來的壓力。這是目前基礎教育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
高考的目的是什麼?許多學生認為,這只是為了改變他們的命運,讓我的父母和我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把他們未來的事業與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聯繫起來,也不是關心國家的未來,更不是關心人類的命運。
現在我們説我們不能呼吸新鮮空氣,看藍天,喝清水,但是我們給了我們的孩子這種人文主義的感覺嗎?缺乏這種教育會導致兒童領域的短視。他們沒有自我發展的內在動機,也沒有強有力領域支持的動機。所有的壓力都來自學校、老師和家長施加的壓力,要求他們通過考試改變命運。
這種壓力對兒童的發展極為有害。我們的孩子沒有學會自我管理,因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沒有給今天的學生提供獨立成長的空間。
當我們培養的高中生缺乏學習興趣、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時,我們的人才培養就非常令人擔憂。我曾提出“只有大德才能有偉大的智慧”。什麼是大德?這是一種民族情感,一種社會情感和一種人類情感。沒有這種大德,他就不會有偉大的智慧。錢偉長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根據歷史和漢語,錢偉長在清華得了滿分進入。他在物理學上只得了五分,但他成了中國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
為什麼?日本入侵中國為了報效祖國,他毅然放棄中文,轉而學習物理。他沒有物理學基礎,但他已經成為這個領域的每個人。這表明情感和境界是決定一個人生活和事業高度的重要因素,也是促進一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所謂對學生的壓力,在我看來,就是喚醒學生的內在追求,沒有自我覺醒、自我意識覺醒的內在人格,外在的所謂各種壓力,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影響不僅是短期的,而且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極其有害。
必須説,一些高中生在離開學校時會極度發泄。許多高中生迷失了方向,一旦上了大學就不願意學習,這就是這種壞影響的直接表現。
3
減負不是我國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標
我不同意減輕作業負擔的想法。我認為,學生學習的性質、結構和狀態應該改變。什麼是自然?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為什麼學生現在揹負着沉重的學習負擔?因為它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結構意味着學習內容不能單一,而必須多樣化。
有書本學習和實踐學習。有課堂學習和校外學習。既有制度化學習,也有自主學習。國家意味着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並且有效率,沒有興趣和效率的學習負擔是沒有意義的。
我一直在傳播這樣一種觀點,即中國教育改革的目標不是減輕負擔,而是改變學生學習的性質、結構和狀態,以便每個學生除了正常的飲食、睡眠和交流之外,還能過上有意義的學習和生活。因此,説到減輕負擔,只做“減法”而不做“加法”是不科學的。
我們應該減輕學生沉重、單一、單調和被動的知識學習負擔,同時增加學生長期迷失的社會實踐、閲讀和個性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4
中國學生缺失三種“素質”
我對中國的教育深感憂慮。今天,中國的學生熱情、獨立、開放、自信,但他們嚴重缺乏學習興趣,缺乏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它是學生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學習品質。領導、促進和保證有效學習和終身學習是一項重要素質。
獨立性是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生活的自我處置能力、對問題的自我判斷能力等。在長期的學習、生活和實踐中逐漸形成。社會責任感是學生對國家、社會、人類和家庭的自我使命。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是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的最大差異。這三個要素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
我曾經説過,“只有和大德在一起,我們才能擁有偉大的智慧”。什麼是大德?這是一種民族感情,一種社會感情和一種人類感情。沒有這種大德,就沒有偉大的智慧。一個人的感受和狀態不僅決定了他目前的學習,也決定了他的人生和職業高度。因此,學校教育必須喚醒學生內心的生命追求。
5
擇校問題需要綜合治理
歸根結底,選擇學校的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教育資源配置問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實行了重點學校制度。改革開放後,國家集中財力辦一批所重點學校,以“多帶人才,快帶人才”這個問題一開始並不突出。
當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變得非常突出。2006年,《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要均衡發展,均衡發展要向國家推進政策。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把握資源配置的增量平衡;第二,要通過建設標準化學校來解決學校之間存量差距大的問題。第三,通過促進優秀校長和教師的流動,解決學校教師與管理水平差距過大的問題。恐怕這是我們下一步都需要突破的困難。
我認為,由於教育資源配置的巨大差距,學校的選擇應該得到解決。然而,由於辦學特色和辦學個性的差異,城市化進程中人口遷移和長期流動等因素導致的擇校問題將長期存在。
因此,我們應該對擇校持有歷史的、客觀的、理性的態度。當資源配置相對平衡,校長和教師流動順暢時,這一切都已制度化,仍然存在選擇學校的問題。我們要怎麼做呢?此時,必須有一個公平的分配學額的方法和一個民主的監督機制。例如,電腦撥號是一個好方法。
6
並不反對基於內在興趣的校外班
選擇興趣班的關鍵是起點。例如,在奧賽中,許多父母讓他們的孩子參加奧賽課程的出發點是某種功利性好處。他們用奧賽作為墊腳石,為他們的孩子進一步學習做準備。這與人的才能和成長無關。許多參加奧賽的孩子沒有天賦。奧賽已經變成了一個偽裝的扼殺孩子天賦的工具。
因此,我認為各種各樣的奧賽都必須與進入高等學校的功利價值分開,不能作為進入高等學校的墊腳石。三年前,山東省取消了所有的社會證書考試和高中入學考試,包括奧林匹克競賽,作為繼續深造的條件。
在此基礎上,我們呼籲高等院校的獨立招生與奧賽分開,各種奧賽的金牌獎獲得者不能直接獲得繼續升學的資格。將來,在我們完全斷開了這些好處之後,我們可以引導父母讓他們的孩子參加興趣班和奧賽班,因為他們的興趣、才能和素質,他們真正需要和喜歡的,而不是直接用他們作為“墊腳石”打開各級各類學校的大門。
7
沒有效率的學習,學習時間越長,學習成績越差
父母愛他們的孩子是一種自然的本能。然而,不是每個父母都會愛他們的孩子。真正愛他們的孩子就是尊重他們,瞭解他們孩子的優缺點。教育是有規律的、有條理的和科學的。總的來説,父母的教育程度應該進一步提高。
當然,我們不能僅僅責怪我們的家長。事實上,學校做得並不好。許多學校都有家長學校的牌子,但很少與家長就教育孩子的問題進行真正的交流。例如,我們開設了許多必修課和選修課。家長們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只需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他們不明白課程就像營養菜單,強調科學的結構和比例,這都需要與家長溝通。
必須讓家長了解課程的科學知識。10小時的學習時間不比8小時的學習時間效果要好。如果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不講學習方法,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時間越長,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會越差。
“勤奮”是一種好品質。如果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勤奮會帶來好的結果。如果你走錯了路,一個人越勤奮,後果就越嚴重。低效的勤奮只會扼殺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