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新文化運動的作用

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影響巨大的,它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封建主義的統治,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基礎。

新文化運動的創導人之一胡適舊照

首先,封建主義統治了中國將近兩千餘年,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文化上,都已經根深蒂固。然而在資產階級的革命中,革命黨人對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宣傳是不夠的,因此當時的人民並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封建主義的衰落和腐敗。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讓封建主義受到了空前巨大的衝擊,人民思想的覺醒,使他們徹底摒棄了封建主義思想。

其次,在文化方面,新文化運動提倡使用白話文,而非枯燥繁冗的文言文。這一觀點,使中國數千年由來已久的文學方式受到了衝擊,從而改變了中國的文學方式,是中國文學史上里程碑的進程。

新文化運動的作用在科學上和民主主義宣傳上也是巨大的。從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後,科學逐漸在中國普及,新文化運動將科學廣泛推行和提倡,讓人民也對科學有了清醒的認識,推動了中國科學的發展。

當時辛亥革命雖然已經成功,但是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在吹鼓着封建主義思想,企圖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尤其當袁世凱復闢後,逆歷史潮流的封建頑固派大有復興之勢。新文化運動向人民宣傳了西方的民主主義思想,大力反對封建專制的興起,對那些吹鼓君主立憲的人羣打擊是致命的。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也就是“四提倡”和“四反對”,主要表現為:一、提倡民主,反對專制。二、提倡科學,反對迷信。三、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四、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的創導人之一魯迅

首先是提倡民主方面,由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大力發表民主宣言,反對帝制和專制,對封建、復辟的思想進行了抨擊。這次運動,將矛頭直接指向了擁護封建主義專制的孔學,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號,並高呼“賽先生”和“德先生”的口號。由於是陳獨秀認為,要消滅專制,就必須先消滅軍閥,消滅封建宗法和封建道德規範。

其次是提倡科學,新文化運動大力宣傳近代科學理念,發揚西方的先進科學精神,使當時的人民從矇昧無知的狀態中解救出來。

第三,是提倡新道德。在提倡新道德的前提,必須先打到原來一直存在在中國兩千多年的舊道德觀念。像《建黨偉業》中胡適在演説中發表的講話一樣:欲立其一,必先廢其一。所以他們對於統治了中國思想孔孟儒學提出了反對觀點,並建立新的道德標準和文化風格。

第四,提倡新文學。新文學的含義,就是白話文。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説《狂人日記》,從此開啓了中國進入白話文時代的先河,此後中國的報刊,雜誌等都開始沿用白話文。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在於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帝制在中國的復辟,為民主革命運動的推進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坐落在北京大學五四大街,館址就是北京大學的紅樓,之後也是在舊址上重新翻新的,最大程度上地還原了當時新文化運動時期,老一輩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如何把“民主”和“科學”傳到中國大地上的。現在已經被列為全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悠久長遠,對建國前大陸三十多年的莘莘學子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15年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在全國都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尤其是對於各個大學的學生來説,這是一次接受新文化的思想運動。

新文化運動啓蒙人之一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在歐美製度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方針,提倡教學新文化,建議中西方文化兼容幷蓄共同發展。在此情況下,北京大學需要一些有着新思想的教授,陳獨秀等人受蔡元培邀請來到北京,《新青年》編輯部也隨陳獨秀一齊來到北京,編輯部就設在北京大學的紅樓。

紅樓原是學生宿舍的一部分,後又改成圖書館、文科教室,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長不久就搬到紅樓辦公,魯迅被聘為國學教授,李大釗被聘為圖書館主任及經濟學系教授,與此同時,錢玄同、劉半農、李四光等著名學者皆曾在此任職任教。所以紀念館設在這裏再合適不過了。現在的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外表仍然是1916年剛建成的紅磚砌牆的樣子,散發的依舊是經久不衰的文學氣息。


新文化運動 白話文

從新文化運動內容來看,白話文運動也被包含其中。20世紀早期,新文化運動前驅陳獨秀在《新青年》批判儒家思想而引入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另一方面,胡適雖然反對陳獨秀推崇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但是胡適先生支持白話文運動。

胡適

眾所周知的《西遊記》、《水滸傳》等都是用白話文所寫的,在晚清之前,白話文一直未被學者所接受。隨着國門被打開,文言文已經不適用人們的交流。在諸多情況之下,以胡適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白話文推廣的迫切要求。

20世紀20年代前後,胡適和在《新青年》發表了文章《文學改良芻議》。在這篇文章中,胡適提到了八點,都與倡導白話文相關。比如其中提到“不講對仗”、“不模仿古人”等,都是為白話文運動預熱。胡適提倡的白話文運動既得到了陳獨秀、魯迅等人的擁護,又得到林紓為代表的古文學家的批判。1918年1月份,陳獨秀和胡適為了讓白話文運動深入人心,他們要求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刊物都要用白話文陳述自己的觀點。

5月份,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部白話文作品《狂人日記》,這標誌着白話文運動已經取得了新突破。而隨着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白話文應對也逐漸深入人心。1919年,白話文運動進入到高潮,國語統一籌備會召開了第一次大會。第二年,教育部下令將各科教科書全部改成為白話文形式。

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

新文化運動在發展起來之後,所倡導的新思想有多個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新思想就是對文學改革方面的新思想。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因為受到外來新思想的影響,先是對封建統治的批判,之後便轉向了文學上的批判,其中主要是針對封建思想下所產生的那些比較的文學內容,因此便提倡簡化用詞,理解起來更容易,也就是要支持白話文的使用,逐漸替代那些古文言文的寫作模式,這是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中最重要的一個成就。

新文化運動圖片

在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的使用次數越來越多,其他一些組織以及報社也開始學習新文化運動中提倡的這種寫作模式,於是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就接受並開始使用白話文,這從側面就表現出來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是傳統古典文學的一個標誌性的結束。

在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後,中國開始了又一個新的文學時期,那就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時所發表的一些文章都被稱為現代文學。這是中國文學歷史的一大進步。

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雖然從表面上看只是一個文學的變革,但從深層次來講,反映出來此時的中國已經對追求自由以及人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都是新文化運動所產生的積極意義。除此之外,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還是一個走進世界潮流的表現,因為文學革命中提倡使用的白話文,不僅方便國人理解,而且可以走向世界。與外國的文學有了進一步的聯繫。

梁啓超與新文化運動

戊戌變法時期,梁啓超是國人心中的英雄,他和康有為提倡的民權與自由影響了很大一批進步青年。從時間來看,梁啓超和康有為主持的百日維新在新文化運動之前,雖然梁啓超將救國救亡的希望寄託在統治階級身上,但是梁啓超提出思想核心,影響了很大一批進步青年。

梁啓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梁啓超與新文化運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梁啓超思想對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們產生了積極地影響,同時梁啓超個人也成為五四時期先進青年們追崇的榜樣。郭沫若曾評價梁啓超説,清朝末年思想覺醒時期代表人物當屬梁啓超。

梁啓超與新文化的淵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思想方面,梁啓超提出反對專制、主張民權,梁啓超指出君主專制制度存在諸多弊端,如果統治者想要挽留民心,需要把民權交予廣大百姓。而新文化運動提出的指導思想就是民主與科學,從這一方面來看,梁啓超的進步思想對新文化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次,梁啓超主張做新民,並強調自新。梁啓超認為百姓愚昧無知,勢必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開展之初,陳獨秀就以“新青年”三個字開辦刊物,希望新青年們能大膽地解放思想,用思想來拯救國家。從梁啓超的“新民”與新文化運動的“新青年”來看,兩者是具有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90 字。

轉載請註明: 淺談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 新文化運動的目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