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李廣難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李廣為什麼叫飛將軍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廣是一名出色的將才,中華民族在漢武帝時期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族統一,作為漢朝歷史中最出色的武將之一,李廣為大漢王朝與北方匈奴戰鬥七十多場,在戰場上連連告捷的李廣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軍功卓越而被分為王侯,相反,最後還選擇自殺;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令北方遊牧民族聞聲喪膽的飛將軍為什麼沒有受到漢武帝的受封?自漢朝之後,很多懷才不遇的文人、俠客都會吟唱李廣難封,暗喻自己的仕途不得志。
李廣劇照
李廣一生征戰沙場,雖然沒有獲得王侯爵位,但是史書記載,李廣在軍事方面的才華確實讓人欽佩,自發組建的李將軍在與匈奴交戰過程中也是發揮巨大作用,李廣及其李家軍是漢武帝平定北方匈奴戰亂的主要力量;李廣難封,對於一名忠君愛國的將軍而言,國家平復戰亂或許比任何君王獎賞都要重要,李廣是文帝、武帝時期最優秀的將軍,先擔任過御林軍統帥以及征伐匈奴左前鋒,仕途最得意的時候,擔任邊關太守,保得一方數年平安。
李廣難封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李廣的個人問題,漢武帝時期,漢朝開始實行軍功制,李廣一生雖然與匈奴交手七十多次,勝利數不勝數,但是在大規模的五次戰鬥中,李廣並沒有為漢王室帶來勝利,三次在沙漠迷路,兩次因為寡不敵眾而失去勝利,所以在以軍功制選拔王侯的漢武帝時期,李廣確實沒有得到爵位。
李廣射箭
西漢飛將軍李廣射箭源自於家族的遺傳和訓練,李廣因為善射殺敵,殲滅匈奴無數被朝廷封賞。雖然古代的匈奴是天生馬上的遊牧民族,騎兵射箭是天生遺傳,但是李廣射箭本領卻比匈奴更高出一截。
李廣畫像
李廣和匈奴曾多次交戰。有一次李廣帶兵出征,他帶着一隊輕騎前去靠近匈奴領地的峽谷察看軍情,還沒有走到峽谷,李廣就覺察四周不對勁,果然一聲箭響,匈奴從峽谷兩邊冒了出來。由於帶的部下不多,而匈奴卻佈下了很多的弓箭手,李廣當機立斷策馬就往回奔。可是匈奴對李廣的本領早有耳聞,因此加派了數百騎兵特意追捕李廣。眼看身後幾百的匈奴騎兵就要追過來,李廣回身取弓箭,一轉身瞄準匈奴就是一箭,一會功夫就射殺了十幾個趕在最前面的匈奴兵。後面的匈奴兵也拉弓射向李廣。李廣急忙附在戰馬身側,繼續挽弓又是數箭。
李廣箭無虛發,箭力威猛,追趕的戰馬都揚起馬蹄不敢向前。匈奴追兵一下出現了慌亂,李廣乘機又射殺了幾匹匈奴戰馬。被射中的馬匹疼得慌了方向,一甩蹄直接把匈奴兵給甩了下來。上百名追兵此刻亂成了一團。李廣和倖存的部下急忙加快騎馬,等到匈奴兵反應過來的時候,李廣已經回到了西漢軍營駐地。
李廣的射箭高超在歷史上流傳了許多的故事,除了利用善射對付匈奴外,還有李廣射石的故事。李廣的射箭展現了漢族人的英勇善戰。
李廣數奇
李廣是漢朝最出色的將軍,作為一名駐守邊關的武將,李廣通過自己的實力讓北方匈奴聞之變色,即使是對手,遊牧民族也稱其為飛將軍”;漢朝是中華民族真正意義上完成統一的時刻,漢武帝時期,北方匈奴多次侵犯大漢王朝領土,李廣一生與匈奴交手七十多次,屢次邊關告捷,李廣先後成為御林軍總管、先鋒將軍和邊關太守,但是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人才,李廣一生也沒有獲得封侯的機會,在晚年因為在征戰匈奴之戰中,在大草原迷失方向,生怕耽誤軍機,李廣斷然以死謝罪,漢武帝在其陵墓之情哀嘆,李廣數奇,指的就是人生多舛。
李廣雕像
李廣先後輔佐過文帝和武帝兩代君王,雖然一生戎馬,最終如願戰死沙場,但是對於一名有着無數軍功的李廣而言,最終還是沒有獲得皇帝的封賞;李廣數奇在漢朝之後就成為很多懷才不遇的人抒發心中感慨的暗喻,想起曾經征戰沙場的“飛將軍”自己確實沒有什麼可以埋怨的,雖然李廣一生沒有獲得爵位,但是民族統一的願望最終還是實現。
李廣數奇除了針對李廣本人之外還與大汗王朝當時的用人制度與社會現狀有關,漢朝開國之時就提倡“家天下”,雖然漢武帝推出軍功制度,但是家族觀念依舊沒有淡化,王公大臣通過自己私下底買通官僚,在朝廷中組建小集體,像李廣這樣沒有背景的將軍只能成為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李廣與李陵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朝傑出的將軍,雖然李陵最終被匈奴勸降,但是其中的緣由也是隻有自己清楚;李家三代將門,是大漢王朝的堅決實力,在漢武帝收復匈奴的戰鬥中,李廣和李陵以及李家軍都發揮出重要作用;李廣一生戎馬,最終因為在征討匈奴過過程中迷失路線,害怕貽誤軍隊戰機,最終選擇以死謝罪,一生與匈奴交戰七十餘場,出色的軍事天賦讓其在戰鬥中連連告捷,同時也贏得匈奴的尊重,被稱之為“飛將軍”。
李陵劇照
李廣與李陵屬於爺孫關係,在李廣的教導下,李陵自幼習武,棍棒槍法也是精通,成年之後,李陵就開始參軍,作為李家軍的一員,李陵在實戰中表現突出,被封為“中郎將”;北方匈奴進犯,漢武帝則命令年輕的李陵為先鋒官出征北伐,作為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將軍,在北方惡劣的環境下,李陵以及李家軍誤入敵人的圈套,在副將的拼死保護下,李凌殺出包圍,但是還是被匈奴的左前鋒生擒。
李廣與李陵都是漢武帝賬下實用的武將,其中李廣還輔佐過文帝,是文帝時期的御林軍總管,多次救駕有功;二人的結局都不是太好,但是二人在戰場上確實表現出一個軍人的行為,是華夏統一的關鍵,二人死亡之後,漢武帝都深感悲痛;後人對二人也是十分尊敬,在其故鄉,也就是現在的甘肅天水處為其搭建石像,以供軍魂。
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時勢造英雄,西漢時期北方匈奴時常侵擾邊界,李廣就是在與匈奴的戰鬥中而揚名千古的名將,李廣一生戎馬,與匈奴交手大小戰役七十多場,李廣更是連連告捷;北方胡人是一個崇拜英雄的民族,對於英勇善戰的李廣也是十分恭敬,稱其為“飛將軍“;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很多朋友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其中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李廣雕像
李廣一生沒有獲取皇帝的封賞,在施行軍功制的漢朝,李廣沒有被封為王侯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李廣一生與匈奴交手多次,勝利也是數不勝數,但是在最重要的五次大規模戰鬥中,李廣沒有發揮出作用;漢武帝先後五次對北方匈奴進行大規模討伐,作為北伐匈奴的關鍵王牌軍隊,李廣率領的李家軍及其他部隊,在戰鬥中迷失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貽誤軍機;還因為寡不敵眾而敗北,被匈奴生擒,後裝作死亡,成功逃跑;所以説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
李廣是一名很有性格的將軍,漢武帝時期,衞青、霍去病以及李廣都是王朝出色的將才,李廣總是憑藉着作戰豐富的優勢對新人苦苦相逼,在戰術的安排上也是刁難;多次王朝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失利都是因為李廣的戰術配置不得體,導致大漢軍隊陷入苦戰,最終還是落荒而逃,如此説來李廣其實是常敗將軍;但是總的説來,李廣確實是一個百年不遇的將才,是漢朝出色的武將。
李廣怎麼死的
李廣是大家熟悉的“飛將軍”,縱使龍城飛將在裏面的“飛將”,深受百姓愛戴。也正因為如此,李廣怎麼死的才會讓大家如此惋惜——他雖然是自刎而死,卻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死掉了。
李廣劇照
也許他是真的生不逢時,連皇帝都説,如果他生對了時候,那麼封一個萬户侯是不成問題的。可惜的是,他生在了太平盛世,在最好的時候沒有多少戰役可以打;後來朝廷和匈奴開仗了,他又老了。因為他的名氣太大了,所以匈奴總是想要活捉他,所以他立下戰功就更加艱難。
李廣難封。他是一個好將軍,也是一個好英雄。他一生都在為國家作戰,唯一希望的不過是自己立下赫赫戰功光宗耀祖。可是時運不濟,上天總是不肯給他機會。也許是他的虧心事做的太多,為人睚眥必報,遭到了報應。但無論如何,他是太讓人嘆息的悲劇。
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請命和衞青一起去打仗。本來以為這是他最後一次的表現的機會,可是因為怨恨分配不公平,所以他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職務,導致行軍打仗迷路了。因為他的軍隊沒有及時趕到,所以衞青沒有活捉匈奴的單于。這是一個很大的罪過,而李廣覺得自己一把年紀不想受到侮辱,所以決定以死明志。
就這樣,李廣自殺了。李廣自殺之後,大家都很心疼,百姓就算不知道李廣的,聽了李廣的故事之後,也為他哭了。
李廣後人
李廣是大家熟悉的“飛將軍”,因為大家太熟悉他的名節了,因此也想要知道他的後人的結局。但其實,李廣後人的結局並不是很好。在李廣之後,李家基本上就是一派衰落氣象,在史書上都沒有留下幾個名字。值得一提的,也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了。
李敢劇照
這個兒子叫做李敢,一聽這個名字就能聽出這個人的膽子很大,膽子也的確是大。那個時候衞青已經成了駙馬爺,春風得意,又有赫赫的軍功在身,是皇帝面前的紅人,朝廷大臣追捧的對象。可是李敢覺得衞青和自己父親的自殺脱不了關係,都是衞青的錯,於是就想要暗殺衞青。雖然沒有成功,衞青為人厚道也沒有計較,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衞青的小外甥不幹啊。都欺負到自己的舅舅頭上了,於是在打獵的時候一支箭射過來,李敢就此英年早逝。
那個孫子叫做李陵,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並不熟悉,但大家一定對另一個名字爛熟於心——司馬遷。李陵是特別有李家骨血的孩子,英氣,皇帝看到他,就像是看到了曾經那個自信的自己。就這樣,皇帝特別的喜歡這個孩子,也希望看着他重新掛起李家的招牌。於是,李陵就帶着軍隊打匈奴去了。但是也是時運不濟,因為帶的人太少,被困住了。沒有辦法,只能投降。司馬遷就是為他説情,才被“宮刑”的。
之後,李家被滿門抄斬,再無後人,這就是李廣後人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