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上有一種給孩子第一次生日準備的家庭遊戲性質的民俗,叫做“抓周”。而“抓周”直到現在依舊存在着,或許有的父母也給孩子準備過,但是下面這位爸爸給孩子準備的,你或許也給孩子準備過,但是孩子的選擇,可嚇着了奶奶,直呼“這下可完了。”
案例:
李先生家的孩子今天剛滿歲,李爸爸給孩子舉行了一場“抓周”,準備的東西有,“裝珠寶的盒子,本,圖畫,錢,零食,車鑰匙,計算器”,而不同的東西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比如裝珠寶的盒子代表孩子以後可能會做珠寶行業,圖畫可能代表孩子往美術方向發展,車鑰匙有可能就是孩子以後是個開車的主,等等。
而被放在地上的孩子,可不知道這東西代表什麼意義,在一字排開的地面上,孩子徑直爬像最後一樣,大家剛要誇獎孩子以後可能是個出色的管錢小能手的時候,誰知孩子反而拿起了一旁的“麻將”
眾人哈哈大笑的時候,奶奶大喊了一句“這下可完了,這孩子以後可能愛上打麻將了。”
這麻將是怎麼出現的呢,原來是爸爸準備抓周東西的時候,媽媽在一旁陪着親戚打麻將時,不小心掉到地上的,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而爸爸卻變成了“有心栽花花不開。”
這時候父母或許在想“抓周”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孩子一定要“抓周”嗎
一、“抓周”
“抓周”這個民俗,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用於孩子滿週歲時的祝賀與占卜孩子前程的一種儀式,而這種儀式一般準備物品為“筆墨紙硯、算盤,錢幣,首飾,花朵,吃食,”對於女孩子還會準備“繡花,鏟子,剪子”。然後用來推測孩子以後的前程,方向和職業。
究其本質,實際也是對生命延續,孩子成長的美好祝願。
而這個民俗也從南北朝一直延續至今,現多以孩子滿歲,為家庭遊戲性質為基,表達對孩子的重視與珍愛,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要做的事情。
二、順其自然的教育比強加的教育要好
作為父母生命延續的孩子來説,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夢想,許多家長會把自己做不到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這樣對孩子來説可能是痛苦的,對於家長來説可能也是浪費精力的,還不如讓孩子順其自然的選擇他喜歡的,或許才會有所建樹。
三、抓周也側面反映出母親的平時行為
作為母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是最久的,也是孩子為何像母的原因,因為母親在日常帶孩子的行為中,孩子耳濡目染,也會選擇母親經常接觸的東西,俗話有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若是家長有心培養孩子文藝,或者是喜歡的方向,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接觸接觸。
寄語:
“抓周”作為孩子滿歲的儀式,其目的是為了娛樂和對孩子的祝福,家長不可當成孩子日後的發展來約束,有可能只是孩子某一時刻,或者某一瞬間想玩的東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