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春秋爭霸中, 為何只有晉國被分裂了呢 道理非常的簡單

歷史是偶然與必然的綜合體,那種強求歷史規律、不承認偶然因素的歷史觀是可笑的。就大國而言,春秋時的強國後來分裂的確實只有晉國,一分為三,變為魏、趙、韓三個諸侯國。晉國的一分為三,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歷史上的春秋爭霸中, 為何只有晉國被分裂了呢 道理非常的簡單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通常都是將宗室子弟分封為大夫,並領有封地,靠血緣關係作為國君的屏衞。而在晉國,卻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件,就是曲沃代翼。經過長達67年的鬥爭,被封於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的小宗曲沃桓叔、曲沃莊伯、晉武公祖孫三代殺逐大宗五位國君,完全滅掉盤踞都城(今山西翼城東南)的晉國大宗,小宗篡奪大宗,取得了晉國的統治權。
晉國可以説是周王室的肱股之國。“曲沃代翼”後,晉國公族幾乎被摧殘殆盡,晉文公重耳流亡之際,身邊異姓捨命追隨,重耳歸國後,異姓得到重用,並逐漸坐大,最終形成“君弱卿強”的局面。

歷史上的春秋爭霸中, 為何只有晉國被分裂了呢 道理非常的簡單
加上晉國後期國君大多是碌碌無為,沉迷酒色之輩,導致晉國的卿大夫勢力越來越大,經過激烈鬥爭,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範、智、中行氏六家,稱為“六卿”。再後來範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執政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於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
至此,晉國基本已被韓趙魏三家所瓜分,晉國公室已經無力反抗。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靜公二年(前376),韓、趙、魏三國廢靜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晉國滅亡。

歷史上的春秋爭霸中, 為何只有晉國被分裂了呢 道理非常的簡單
晉國可謂是“成於卿族,敗於卿族”。相比於晉國,鄭齊魯宋衞等國公族鬥爭嚴重,而晉國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晉國的君權相對要集中一些,晉國國君與卿族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後來的官僚體系。
但是晉國的這樣人事制度卻不徹底,既像官僚,又像公族。因此在初期,優勢尚且明顯,助晉國霸業所成,但後期,弊端不斷,卿族的權利過大,直接導致晉國解體。

歷史上的春秋爭霸中, 為何只有晉國被分裂了呢 道理非常的簡單
不是隻有晉國喪失了國君寶座,齊國、晉國原有國君血脈都退出了國君序列。齊國被田氏取代,晉國被三家瓜分。在當時情況之下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文化交流頻繁,國家內部君權系脈動盪、公卿壯大被取代是社會必然。相對落後的秦、楚還不具備瓜分條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0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的春秋爭霸中, 為何只有晉國被分裂了呢 道理非常的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