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名言説:“世界上沒有一個笨蛋”。意思並不是説世界上真的沒有笨蛋,而是説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承認自己是笨蛋。自鳴得意是一個人最大的悲哀,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成為聰明人,而是很多人已經自封為了“聰明人”,所以我們的問題就是要搞懂究竟什麼才算是聰明。
只有弄懂什麼是真正的聰明,才能夠反省我們自身,進而可以不斷的進步,做一個真正的聰明人。在傳統社會中,老祖宗們已經總結出不少關於聰明的特徵。其中有這樣的兩句話,可謂是道出了精髓:“靈台清靜,靜能生定,定能智慧生;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用盡”。
“靈台清靜,靜能生定,定能智慧生”,這句話是出自儒家經典《大學》中,其中的意思就是説一個人只有養成遇事不亂的心態,這樣才能夠時時的保證自己的冷靜。聰明人能夠成就一些非凡的事情,就是因為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迅速判斷眼前的局勢,並且從這些複雜的局勢中找出一個最優解。
三國時,魏國司馬懿舉大軍想要進攻蜀國,在諸葛亮的佈局中,魏國一定會經過街亭,只要街亭能夠守住魏國的軍隊,後方自然就是無憂的。但沒想到的是,鎮守街亭的馬謖並沒有守住街亭,司馬懿的軍隊很快就逼近到諸葛亮所在的西城中。因為之前對於馬謖十分的信任,諸葛亮沒有留守重兵在西城,如今面對司馬懿的人馬,諸葛亮已經是進無可戰之兵,退無可退之時了。
想到要落入到魏國的手中,諸葛亮身邊的人十分的焦急,有人説拼死突圍,有人説化妝成老百姓,潛逃出城。但唯獨諸葛亮面對這樣的生死危機,不但沒有絲毫的慌亂,反而是冷靜思索能夠化險為夷的方法。最後的事情已經是婦孺皆知了,諸葛亮巧用“空城計”,斷定司馬懿不會貿然進城,給自己在絕境之中爭取到了一絲生機。諸葛亮在這場危機中,完美的演繹了一個冷靜的人所能夠迸發出來的智慧。
倘若諸葛亮慌亂了陣腳,那麼又怎麼能夠有強大的心態來上演一出絕妙的空城計呢?非凡的人,必然有非凡的心態,而冷靜永遠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不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人,縱然平時再如何的聰慧敏捷,也不過就是泥塑的菩薩,不能經歷風雨罷了。而一個人的大智慧,不單單是智商上的高低,更在於臨事的時候,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才能,能夠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給運用出來,這便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用盡”。聰明的作用不是用來誇耀自己的,聰明只是人生的一種工具,最後的結果還是能夠幫助自己到達人生的富貴。聰明是獲取成功的工具,同時也能夠幫助人們留存住成功的果實。一個人光是有得到成功的聰明,卻沒有如何保留的聰明,那麼最後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秦末動盪,劉邦和項羽起身反秦,秦滅之後,楚漢相爭天下,最後劉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原本劉邦比起項羽,論能力和名望,都不如對方,但是之所以劉邦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就是因為他的身邊能夠聚集一些才能之士。這些才能之士中,有被後世譽為“兵神”的韓信,也有智謀堪比姜太公的張良。
建立漢朝後,要對功臣們論功行賞,可就在功成名就的時候,張良卻要隱退民間,他不願意在朝堂上享受富貴。但是韓信跟張良卻不同,他自詡自己的軍功卓越,不但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封王,反而處處將自己往日的功勞一再掛在嘴邊,甚至説出了“我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自誇之言。
韓信和張良這兩個人,如果説其中有一個笨蛋,那肯定是不對的,兩個人都有着遠超旁人的才能和智慧,不過差別就在於,張良不但有謀劃天下的智慧,還懂得如何的保存自身,他對於富貴是有所保留的去享受,也不貪戀一些空無的權勢,因此張良便能夠獲得善終。而韓信不同,他自然是不世出的“將帥之才”,沒有他的用兵智慧,劉邦是決然不會勝過項羽,可是他卻不懂得“不可用盡”的道理,最後稀裏糊塗的成為了刀下之鬼,也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個“不得善終”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