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當年建造時的木材來自哪裏為什麼這些木頭不會腐爛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故宮中共有大大小小的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皇宮建築羣。從建成至今,故宮已跨越了600多年時間,見證了明清兩個王朝從興盛到衰亡的全部過程。

如今的故宮早已不是當年的宮城禁地,而是變成了人人皆可一睹風采的故宮博物院,每天都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名遊客。然而許多人在遊覽的過程中不禁會發出疑問,故宮當年建造時的木材來自哪裏?什麼樣材質的木頭才會被選進宮中?作為數百年前的木質結構建築,為什麼這些木頭不會腐爛?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故宮木頭背後的故事。

故宮當年建造時的木材來自哪裏為什麼這些木頭不會腐爛

永樂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北京建造“行宮”,他派遣各部官員以監督採運木材身份分赴盛產木材各省,抓採運事務。工部尚書宋禮負責四川,刑部右侍郎金純、吏部右侍郎師逵負責湖廣,户部左侍郎古樸負責江西,右副都御史劉觀負責浙江,右僉都御史仲成負責山西,江西參議柴車負責福建。這些被任命督辦木材的官員都是朝廷要員,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當時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除了上述幾個地方外,雲貴、交趾(今越南)也是故宮木材的重要來源之處。

當時選定砍伐的木材有楠木、杉木、檜木。材質等級按長短及圍長決定,圍長一尺以上為六等,二尺以上為五等,即四尺以上為頭等,五尺以上為神木。只要發現符合標準的木材“悉伐而取之”,也就是説悉數砍伐走,絕不留下一根“材之美者”。這種濫砍濫伐的結果導致極為珍貴的金絲楠木瀕臨滅絕,而明朝皇家神木廠中存放的木材直至萬曆十五年(1587年)的時候還有七千多根。

故宮當年建造時的木材來自哪裏為什麼這些木頭不會腐爛

由於好的木材都在崇山峻嶺之中,所以取材工作異常艱苦。朝廷強徵數十萬百姓進入深山老林中伐木,這些人冒着蟲、獸、瘴、疫的侵襲,自帶乾糧在叢林荊棘中工作,時時刻刻都面臨着生命危險,“深山窮谷,蛇虎雜居,毒霧常多,人煙絕少,寒暑飢渴瘴癘死者無論矣。乃一木初卧,千夫難移,倘遇阻艱,必成傷損,蜀民曰:入山千人,出山五百,哀可知也。”這段《明史》中的記載就是對當時這些伐木工作者生存環境的最鮮明寫照。

那麼朝廷強徵的這些伐木工有報酬嗎?答案是不僅沒有報酬,而且如果工作量不達標,伐木工還得出錢補償。許多伐木工被迫為此賣兒鬻女來賠付朝廷的“損失”。什麼叫萬惡的舊社會?朱家天子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故宮當年建造時的木材來自哪裏為什麼這些木頭不會腐爛

木材砍伐下來後,要先從深山中轉運到水源河道,順長江轉運到淮河,再順運河或者出海運到塘沽,最後才送至北京。如今許多歷史文獻都讚頌古人的聰明智慧,想出了這麼好的方法來運送參天巨木,可是卻鮮有人提到這些參天巨木的背後凝聚了多少明朝百姓的血和淚。

最後再來説説為什麼故宮中的木頭不會腐爛。其實這些木頭也不是不會腐爛,而是不易腐爛。以金絲楠木為例,其木質堅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蟻不能穴”之説,一棵成為棟樑之材的金絲楠木至少需要生長兩百年以上,正是所謂的“大器晚成”。

故宮當年建造時的木材來自哪裏為什麼這些木頭不會腐爛

除了木材質地本身極佳外,故宮的地理位置較南方乾燥、寒冷,蛀食木頭的白蟻數量較少。而且故宮中的木頭大多都塗上了大漆,這也起到了防蟲、防腐的效果。此外,故宮排水性能極佳,從未發生過積水漫灌的事情,宮內牆體間也開有通氣孔,這就為故宮中的木頭起到了很好的防潮保護作用。

從明朝到現代,故宮中一直持續着修繕工作,期間有多次大修記錄,宮中建築得到了最妥當的維護,自然也就堅久耐用了。值得一提的是,故宮歷史上經歷過多次大火災,因此防火工作才是故宮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兩宮鼎建記》、《明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5 字。

轉載請註明: 故宮當年建造時的木材來自哪裏為什麼這些木頭不會腐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