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敏:科學夢想的引路人

近年來,綏陽實驗中學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每年堅持舉辦校園科技節,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大賽事。迄今為止,該校師生已獲得縣、市、省和國家級科技獎項500多項。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該校的優秀科技輔導員嚴文敏的辛勤付出,她用她的實際行動引領者學生的科技創新夢。

“你這是多少伏的電池啊?9伏的是吧?在接觸的時候可以把這個取出來換電池,然後這個也可以取下來,這個設置還是比較好的!”

記者見到嚴文敏時,她正在輔導學生製作遵義市2020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參賽作品,她説帶學生參加比賽的心情就像家長送孩子去參加中考、高考一樣。在製作作品的時候,耐心的嚴文敏常常鼓勵她的學生要敢於動手,將自己的設想實現。

學生王章琳説:“我們不懂的地方,嚴老師會一步一步的教我們,直到我們懂為止。在我們有些思考不足的地方她也會給我們提出來,我們就會豁然開朗。”

2012年,正當我縣開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之初,當時實驗中學的科技創新工作還是一片空白,在這種艱難情形下,嚴文敏毅然接受了學校安排的科技輔導員工作,開啓了該校科技創新之路。

上任之初的她對於科創工作同樣也是一片空白,於是她自己購買照相機和一切與科技相關的書籍和材料用具,開始從頭學起。嚴文敏告訴記者,一名合格的科技教師,應該有廣泛的知識,除了主業知識外,也要有更多學科組合的知識。

“學生有差異,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所以老師就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來投其所好的把這些興趣延續下去。課前我就要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準備很多材料,製作合適的幻燈片,然後在課堂上才能發動他們。”嚴文敏説。

開始任科技輔導員工作的那幾年,嚴文敏每天都在思考科技創新作品,入睡和醒來時腦海裏都是作品創新。她想盡一切辦法營造科技創新氛圍,組建科技興趣班,根據中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把科學性、知識性、創造性統一起來,精心設計活動項目,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動手動腦。興趣班上的學生也從開初的只有幾個,逐漸增加到十幾個,到現在的幾百個。

“在接觸科技課之後我大腦中常常會出現很多問號,想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我的思維隨時都在運作,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求知慾,想把所有的問題一探究竟。”學生張元凱説,參加科技興趣班後,他的思維被激活了。

“雖然我們的科技成果不能夠讓學生一定成為科學家,但是他們一定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嚴文敏説,我們科技輔導員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運用科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同時,為了實現更新、更高的目標,她還着力加強科技團隊的建設,發動理、化、生組教師的創新潛力和班主任的中堅力量,組成較強的科技創新團隊,併成功建成了80多米長的“實驗中學科技藝術長廊”,更好的為學生們搭建了學習和展示的平台。

“嚴老師對科技的興趣,我覺得完全就是一種痴迷狀態,她的頭腦當中有很多科技小火花,她制定了很多活動方案,帶領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都參與其中,在她的帶領之下,大家都從不瞭解到現在成為了科技達人。”嚴文敏的同事詹仁娟這樣評價她。

從1995年進入教師行業至今,嚴文敏已有25年的教齡。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高級教師,從縣級優秀科技輔導員成長為省級優秀科普輔導教師和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會員,同時也是縣級骨幹教師和學科領軍人。在她的引領下,實驗中學獲得“遵義市青少年科技特色學校”的榮譽稱號,併成功舉辦了六屆校園科技節。

“有很多時候我也想放棄,但是每一年要到科技節的時候學生就會問,老師我們今年有科技節嗎?我説有,所以我又堅持了下來。”

嚴文敏告訴記者,嚴格意義上來説,科技輔導員只是她的“兼職”,她還承擔着生物學科的繁重教學任務,而且科創工作涉及知識層面的內容較多,科學實踐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也沒有現成教材可用,只能靠她自己開發,由此耗費的精力就要比普通教師多得多。

在實驗中學的榮譽牆上,滿載着實驗中學師生關於科技創新的省市縣和國家級的500多個獎項。説起值得分享教學成果的學生,嚴文敏説“太多了!”。在她的眼中,不論獲獎還是沒獲獎的學生,只要通過科創活動被激發了創新熱情,願意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改變自己居住的世界,這樣的學生就是成功的。

“獎是其次的,最主要是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次參賽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讓我們的學生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去看新的世界”,嚴文敏表示,她會把這種科創精神一直引領下去,讓學生的科創之路走得更遠、走得更好,把他們的智慧之門打開,讓他們走上全新的世界。

總編:石芝謀 / 副總編: 彭坤煜 劉勤 盧永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7 字。

轉載請註明: 嚴文敏:科學夢想的引路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