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導學關係 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作者:宮福清(中國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顯著成就,培養了大批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但同時我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尤為凸顯的是導學關係的異化,這既折射出研究生教育的內在困境,又消蝕着優良學風進而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建構以價值取向為基礎、真摯情感為動力、知識交往為手段、共贏發展為目標的新型導學關係是回應社會關切、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突破口。

  規範師生價值共同體,強化立德樹人。規範師生價值共同體是構建新型導學關係的前提。師生價值共同體是基於共同信仰、價值、理念和文化有機結合的師生羣體。導師對師生價值共同體的構建與規範負有主要責任,其價值取向影響學生的價值反思與判斷。新型導學關係更加強化立德樹人理念,要求導師致力於做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及仁愛之心的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要厚德載物而深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生情懷;要身先垂範而堅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知識分子風骨;要釋然名利而尋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修養境界。師生價值共同體的建構既需要導師通過價值啓蒙與價值示範來感染,也需雙方兼收幷蓄、互相融通並不斷進行價值反思和批判,以實現價值共識。-

  鞏固師生情感共同體,彰顯人文關懷。鞏固師生情感共同體是構建新型導學關係的重要環節。師生情感共同體是師生以共同情感體驗為基礎、以集體記憶為紐帶而形成的情感部落。良好的導學關係離不開師生共同情感的藴育與師生集體記憶的積累。師生共同情感是師生在同一教育場域內教育交往而產生並體驗到的共時性歸屬感與認同感;師生集體記憶則是師生在集體性教育交往中所產生與積澱的美好的共同回憶。導師對師生情感共同體的投入,決定着研究生對師門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與幸福感。由於師生情感共同體的培育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導師應注重與研究生的情感交流,瞭解他們的性格差異和情感訴求,同時以師者仁愛建立一種不同於且不亞於親情的師生情誼聯結,消除彼此心理上的陌生與情感上的疏離。隨着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深入,其共同情感也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集體記憶又不斷促進和豐富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結,從而使師生情感共同體得以穩固。導師作為師生情感共同體的“家長”,要傾注師者所能給予也應給予的仁愛與關懷,積極引領研究生與自身和其他成員之間加強情感聯繫與心靈對話。

  優化師生知識共同體,促進知識生產。師生知識共同體是基於知識授受關係而形成的學術組織。從本質上説,師生共同體是一個新型知識生產組織,不僅生產新的知識,也培育新的知識生產者。新型導學關係可以視為師生關於知識生產的協作關係,師生知識共同體是構建新型導學關係的關鍵。在師生知識共同體中,導師在知識授受及指導研究生進行學術研究過程中表現為一種關鍵的引導性力量並處於知識生產中的“領導”地位。為此,導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與知識演進同頻共振,以實現其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及文化性知識的協調發展,特別是要在推進科研創新、教書育人與社會服務的一體化過程中積蓄育人的正能量。導師要以人為本、因材施導,積極為研究生提供“金課”,引導研究生掌握研究方法和學術規範,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生產能力的新型知識生產者。導師還要致力於提升師生知識共同體的知識生產效益與知識治理能力,通過學術沙龍、項目協作等方式實現其知識增值與效益最大化,促進師生知識共同體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完善師生成長共同體,實現共贏發展。師生成長共同體是師生基於共同願景,通過有效互動促進共同成長的教育活動模式。在師生成長共同體中,傳統師生關係中的二元對立被消解,現實師生關係中的異化被有效規避。導師與研究生在彼此敬畏、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通過有效互動而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這種新型導學關係集中表現為創生、共贏的師生成長夥伴關係,而這種關係的品質就成為檢驗師生成長共同體的重要標誌。導師是構建和完善師生成長共同體的主要力量,研究生則作為其積極參與者,推動着新型導學關係的重構。為此,導師一要弘揚人文精神,倡導“尊重、民主、關愛、共贏”的文化理念,擺脱行政化的影響與干擾,明確和提升師生的成長夥伴關係;二要以促進所有成員實現自我發展為目標,對師生成長共同體進行科學規劃,優化配置育人資源,創生洋溢成長快樂的師生文化,推動師生成長共同體的生態發展,提升師生在教育交往中的成長效率與幸福體驗;三要主導實現師生價值共同體、師生情感共同體、師生知識共同體與師生成長共同體的“邏輯耦合”,為師生共同體的內涵發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6日 1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25 字。

轉載請註明: 構建新型導學關係 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