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的領土,還能要回來嗎?
從1839年以來的近現代史上,所有的列強都跑到中國來搞過侵略、分裂、割地、吸血,其中對中國傷害最大的是日本和沙俄,這是兩個曾經對中國造成過亡國滅種威脅的國家,日本殺人第一,而沙俄則是佔地最多。
▲大名鼎鼎的雪風號就賠給了中國
隨着抗戰的勝利,日本之前從中國奪取的一切利益都被卡着脖子吐了出來,東北和台灣迴歸祖國,日本在中國的產業全被沒收,甚至多少還賠了一點東西,但被沙俄佔去的土地,卻很難要回來了。
直到2004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簽訂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徹底解決了兩國的邊界劃分問題,其中一項重大成果是中國通過談判,從俄羅斯要回了1.5個小島。
▲黑瞎子島,位於中國地圖的“雞嘴”位置
中國被沙俄直接割佔的國土,面積高達154萬平方公里,如果算上被獨立的外蒙,這個數字還要翻一倍。而中國通過談判收回的半個黑瞎子島,面積為171平方公里,只佔中國失去領土的萬分之一。
看起來這個數字很小,但只要對中俄、中蘇關係歷史略有了解,就知道能做到這一點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中俄互為陸地邊界最長的鄰國,兩國邊界是在三百年內逐漸形成的,有着複雜的背景。
最初中俄不存在領土問題,因為兩國並不接壤,當時統治中國的大清,甚至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沙皇俄國。到了17世紀中葉,俄國哥薩克在征服西伯利亞汗國後,繼續迅速向東推進,勢力到達鄂霍茨克海和黑龍江,大清和沙俄成了鄰居。
在剛開始接觸時,康熙大帝一度把那些“探險家”打得抱頭鼠竄,然而當大清衰落之時,土地慾望最強的沙俄捲土重來,依仗強大的武力,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中國東北、西北的土地不斷割走。
1858年簽訂的《璦琿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失去領土最多的條約,總共割走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1864年簽訂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了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里土地。
1880年簽訂的《伊犁條約》,中國雖然收回了伊犁,但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仍被割走,還賠償了五百餘萬兩白銀。
1911年,清朝滅亡前夕,沙俄逼迫黑龍江巡撫周樹模簽下了《滿洲里條約》,雖然因清朝滅亡,沒來得及正籤,但還是趁機佔領了1400平方公里土地。
為了徹底佔據這些土地,沙俄還製造了多起慘無人道的屠殺事件,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沙俄以義和團運動為藉口,以槍擊、火燒、驅趕入江等殘酷手段,在4天內高效地“清除”了這兩地的中國人,遇難者在2萬人以上,屍體漂滿黑龍江水面。
海蘭泡,從此成了“布拉戈維申斯克”,俄文意為“天使報喜之城”。
伯力,變成了“哈巴羅夫斯克”,是以在清康熙年間入侵中國,大肆掠殺中國境內達斡爾、索倫族居民的“探險家”的名字來命名的。
海參崴,變成了“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征服東方”,至今仍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以上這些地方,本是遼金元明清時期都屬於中國的故土,卻被永遠的改換了異國的,甚至還帶着侮辱性的名稱——對沙俄來説是“報喜”,是“征服”,卻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
▲列夫·米哈伊洛維奇·加拉罕,蘇聯外交官
1937年死於大清洗
然而,沙俄很快也步清王朝的後塵,在一戰中打得民窮財盡後,於1917年轟然倒塌,被蘇俄取代——這一重大歷史變故,使中國人看到了領土迴歸的希望。
希望從哪裏來?難道蘇俄會把沙俄割走的領土還回來?
看上去似乎是,因為列寧在1919年發佈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也即《加拉罕第一次對華宣言》,其中有主張廢除中俄不平等條約的內容。
在當時,甚至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相信,這就是要把土地還給中國,之所以沒還,是後面“賴賬”了。
▲必須承認,列寧是個偉人
《宣言》也有進步意義,但本質上仍是一種策略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讀,因為很多人並沒有看過《宣言》,只有一個大概印象,而《宣言》中有關“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是這樣寫的:
“蘇維埃政府把沙皇政府從中國人民那裏掠奪的或與日本人、協約國共同掠奪的一切交還給中國人民以後,立即建議中國政府就廢除1896年條約、1901年北京協議及1907年至1916年與日本簽訂的一切協定進行談判。”
也就是説,要“廢除”的只是1896年以後的條約,主要是指事關東北利益的《中俄密約》以及《辛丑條約》,也包括俄日之間的一系列“密約”,而之前的條約並不包括在內。對照前面的列表,不難看出,即使完全按照《宣言》實施,不打折扣,頂多歸還1400平方公里和放棄庚子賠款,之前的那些割地條約,既然不在其列,土地當然也就不會還了,而且,還只是“建議”。
▲對強敵割地賠款,對弱鄰開空頭支票
另一方面,《加拉罕第一次對華宣言》還有一個不可忽視,卻又很少被中國人瞭解的背景——當時蘇俄也在割地賠款,還面臨着列強的圍攻。
1918年3月,蘇俄為了儘快退出一戰,獲得喘息,與德國簽訂了堪稱俄羅斯有史以來最為喪權辱國的《佈列斯特條約》,不僅要賠償德國60億馬克,還“割讓”了烏克蘭、立陶宛、庫爾蘭等地區,放棄對波蘭和芬蘭的“管轄權”,總共喪失了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000萬人口,以及90%的煤炭產量,堪稱俄版《馬關條約》。
由於蘇俄對德單獨媾和,協約國非常不滿,出兵干涉俄國內戰,中國北洋政府也派遣了2000軍隊到海參崴護僑撤僑。
▲中國派往海參崴護僑撤僑的海容號巡洋艦
在此背景下,蘇俄發表《宣言》,實為鞏固政權的一種手段,在收穫中國人好感的同時,也在國際輿論戰上扳回一局,爭取到了外交空間——看我多大方,可不是帝國主義哦!
但蘇俄其實什麼也沒有付出,即使是真要歸還1896年前割走的土地,當時那些地區很多還處於白軍和協約國控制之下,中國還得自己去奪取,就要與當時幾乎所有列強開戰,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920年,蘇俄又發表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宣言》,也稱《加拉罕第二次對華宣言》,其中第一條寫道:“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宣佈,以前俄國曆屆政府同中國訂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一切俄國租界,並將沙俄政府和俄國資本家階級從中國奪得的一切,都無償地永久歸還中國。”
▲面對蘇俄,中國北洋政府也無力抵抗
這裏的“一切條約”並不真的是“一切”條約,還是第一次宣言中以1896年為限的條約,而且宣言也只是表態,而不是有法律效力的條約。
1924年,蘇聯與中國北洋政府簽訂的《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才是真正有效的文件,其中第三條規定:“兩締約國政府……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則,即1919年與1920兩年蘇聯政府各宣言之精神,重訂條約、協約、協定等項。”
第四條規定:“蘇聯政府根據其政策及1919與1920年兩年宣言,聲明前俄帝國政府與第三者所訂立指一切條約,協定等項,有礙中國主權及利益者,概為無效。”
這就正式將宣言的“承諾”給落實了——那些割地條約仍然有效,土地是不還的,而且蘇聯還繼續擁有對中東鐵路的權益,其實連特權也沒還,對此,斯大林的解釋是,當時的法文文本“翻譯錯了”。
▲張學良貿然開戰,中國又失去一片土地
但即使按照不平等條約,黑瞎子島也應在中國境內,為什麼還會成為有爭議的地區呢?這就得説到曾經的中蘇大戰——中東路事件了。
1929年,剛剛宣佈“東北易幟”的張學良積極響應南京政府的“革命外交”,認為蘇聯剛剛經歷嚴重饑荒,國際上又普遍不承認,內外交困,企圖乘機以武力收回中東鐵路。
但戰爭結果出乎張學良預料,東北軍完全不是蘇軍對手,在各個戰場上全線潰敗,松花江艦隊全滅,死傷4000人以上,被俘近7000人。為了報復,蘇聯在談判撤軍後,仍然佔領黑瞎子島,這360公里的土地從此成為中蘇領土爭端中最難解決的問題題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蘇關係密切的50年代,領土問題處於擱置狀態。60年代起,中蘇關係惡化,邊界問題再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60年,中國政府兩次提出邊界談判的建議,蘇聯先説“沒必要”,後來又表示“不反對”,但不同意這是“邊界談判”,而是“核定個別地段邊界線走向的磋商”,也就是説蘇方認為邊界不存在爭議,只有落實細節的問題。
中蘇邊界談判從1964年2月開始,首次談判在北京舉行。雖然雙方並不指望能迅速達成協議,但誰也沒想到,這一談就是40年。
▲中蘇談判會場
中方首先表明立場——目前中蘇邊界的條約都是沙俄同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是歷史事實,儘管如此,鑑於清代被沙俄侵佔的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是通過條約規定的,同時考慮到歷史的和現實的情況,我們仍然願意以這些條約為基礎,合理解決邊界問題。
但蘇方根本不這樣認為,反説1689的《尼布楚條約》是對俄的“不平等條約”,至於《璦琿條約》、《北京條約》,那是俄國“收復失地”,或者是佔領“無主土地”。為此,蘇共中央於1964、1969、1972、1978年多次發出指示,在其國內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修改歷史的運動,對我國為歷史正名的行為進行猛烈抨擊。
關於談判目的,中方要求協商劃界,蘇方咬死“邊界早已劃定”,只存在個別地段的核定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求中國承認實控線,這樣蘇聯就可以多佔土地。
第一次談判歷時半年,雙方激烈爭辯,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唯一的成果是交換了地圖,明確了爭議地區和河流劃界原則——以河道中心線為界。
▲中蘇邊防部隊在封凍的江面上對峙
雖然沒有實質進展,但按理説第二次談判應該在第二年舉行,沒想到這一拖就是5年,直到1969年10月才恢復。由於此時中蘇關係已經非常緊張,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上陳兵百萬,部署了蘇軍三分之一的導彈,所以中方的重點是保證安全,希望先維護邊界現狀,採取一些臨時措施以避免武裝衝突。
但蘇方依仗強勢地位,拒不理睬,最後只同意談“臨時措施”,但也沒有談攏,用蘇聯代表團團長伊利切夫的話説,整個就是一場“聾 子對話”。這一輪談判斷斷續續持續了10年,還是沒有任何實質成果,唯一的積極意義是“保持溝通”,緩解緊張氣氛。
談判期間還因為翻譯問題鬧過笑話——中方曾在一次發言中使用了“作繭自縛”的成語,蘇方説這是“污衊”,因為把他們比喻成了“蟲子”;另一次中方怒斥蘇方,“不要得寸進尺,得隴望蜀”,結果又引來抗議,説蘇聯“對甘肅和四川沒有領土要求”……其實都是蘇方的中文翻譯望文生義所致。
其實,在領土、劃界問題上,面對一個不講理的鄰居,無論是沙俄、蘇俄還是蘇聯,只要覺得自己強勢,就很難通過談判從他那裏要到任何東西,除非這一局面得到改變。
▲經過聯合勘界後的中俄蒙東端交界點
到了80年代,中蘇的國勢開始逆轉。通過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日漸增強,而且與歐美實現和解,國際形勢有利,而蘇聯在長期的僵化體制下開始走下坡路。在這一背景下,中蘇於1987年恢復了邊界談判,這一次,蘇聯終於承認了“爭議地區”確實存在的事實,開始認真對待邊界談判。
到1991年5月16日,中蘇兩外長簽署了東段邊界協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國界東段的協定》,明確了東段98%的邊界,只剩下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
▲中國通過談判收回了半個黑瞎子島和整個銀龍島
此時蘇聯已經進入倒計時,時日無多了。幾個月後,曾經威脅了中國三十多年的蘇聯垮掉了,與七十多年前的歷史鉅變相比,這時的中國處於上升期,能夠抓住歷史機遇。
繼承了蘇聯的俄羅斯聯邦接着與中國談判,此時的俄羅斯處於歷史低谷,談判雖仍有矛盾,但相比蘇聯時期,已經很順利了。2004年普京訪華時,雙方達成協議,確定了平分最後兩個爭議地區的原則,剩下的就是具體的劃界工作了。2008年,阿巴該圖洲渚劃界完畢,邊界遺留問題徹底解決,兩國間的一個重大矛盾沒有了。
俄羅斯前駐華大使羅高壽説,蘇聯為與中國對抗而白白浪費的300億美元的事實,應該足以時刻提醒人們,不能再回到毫無希望的對抗中。
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中國人會望着地圖上那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外蒙,對於基於不平等條約的邊界談判,深感痛心。然而,儘管那些條約是不平等的,卻也是當時兩個主權國家的政府行為,是正式簽訂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我們可以痛罵大清無能,卻又不得不繼承這個麻煩。
歷史已經過去,不可更改,重要的是要向前看。
一百多年後,中俄兩國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國際形勢也大為不同,與俄羅斯解決了邊界問題,從長期來看是件好事——漫長的北部邊境,已經從陳兵百萬,變成了基本不設防,兩國人民都從和平中受益,中國的地緣政治格局好了很多,可以把更多力量用在更重要的方面。
▲國土淪喪令人痛心,但虧不能白吃,要長記性
至於那些失去的土地,有可見的未來是不可能迴歸了,除非發生類似二戰那樣巨大的歷史變故,或者像克里米亞脱離烏克蘭那樣主動歸附。但無論哪一種,發生的可能性都極其小。
我們能做的,唯有牢記歷史教訓,奮發圖強,守好現有的國土,不要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