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説起歷史上的戰爭,最豐富、最有意思的當屬東周時期了。
整個周時期,共有八百五十年。周又分東周和西周,整個東周經歷了五百五十年的歷史。東周又分為兩個時期,即春秋和戰國。整個周時期的各個諸侯國,每天就三件事,打架、結盟、吞併其他國,真是各種詭計、各種錯綜複雜。
有詩“讚頌”當時一片“繁榮”的景象:
打架是我畢生的追求,如果我不在家,那我就在打架;如果我不在打架,那就在去打架的路上;如果我沒在打架的路上,那我就在醫院療傷;如果我沒在醫院療傷,那就不用找我了,打輸了,沒了。
——魯迅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西周經過300多年的發展,終於出了一個敗家子。
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上了年紀,腦袋還不好用了,為了博取“臉癱女孩”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這時小弟們(各諸侯國)一看,老大一隻穿雲箭,那肯定要千軍萬馬來相見,帶着手下浩浩蕩蕩的衝到老大家門口,到了一看,原來是老大在給“臉癱女孩”褒姒治療“臉癱”病。這一來二去的,小弟們也就沒那麼積極“救駕”了。於是,周幽王就被北方來的“小混混”戎狄結結實實的揍了一頓。
老爹在與“小混混”戎狄的火併中被砍身亡,兒子害了怕,也不敢在老家住了,於是把家往東搬到了洛邑即今天的洛陽。於是西周沒了,東周來了。
東周分兩段,分的就是春秋和戰國兩段。由於老爹不爭氣,本應是富二代的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變成了“負二代”,老爹以前手下的小弟們也都不服氣。
春秋時期約過的架
老爹無能兒子慫,雖説是“負二代”,但是周幽王也留下了不少小弟給周平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平王“手下”小弟就有一百多,但“金牌打手”也就那麼幾個,就是吃滷煮火燒的燕國、吃肉夾饃的秦國、吃刀削麪的晉國、吃大葱也吃海鮮的齊國、吃胡辣湯的鄭國和宋國、偶爾吃胡辣湯偶爾吃大葱的魯國、經常吃臭豆腐的楚國、愛吃鹹水鴨的吳國。
又得説被戎狄揍了的周幽王(周幽王:你夠了!),被揍之後,周平王又急匆匆地搬家,導致威信直線下降,所以各路小弟紛紛動起了歪心思,各種拉幫結派、打架鬧事,甚至鬧到了老大的屁股上。
首先囂張的是河南的鄭國,話説這一天,鄭國居然跟周桓王打起架來,還往周桓王屁股上開了一槍。俗話説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鄭國也就囂張了這一段時間,不過也夠吹一輩子了。
公元前707年,身為高富帥的小齊站了起來,力挽狂瀾,尊王攘夷,號召所有諸侯都要忠於天子。
“誰不聽老大的話,我就收拾誰。——齊桓公”
説起小齊,為什麼這麼有威信,主要還是家境好。齊國公子小白繼位後即齊桓公,首先家裏有山有海,在他的帶領下,糧食充足,人也多,人品也好,不光國力強盛,還是大家的道德楷模,最主要的還是打架不要命。在這樣的亂世中,小齊能站出來幫老大哥周天子説句話,更加奠定了他在其他同事之間的地位,所以其他同事(各路諸侯)有點什麼小摩擦都要找齊桓公解決,嗯,沒錯,老大被架空了。(周天子:小齊他絕對是故意的!)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死後,他的兒子們忙着爭權奪位,沒人辦理身後事,生了一地的蛆,真是慘兮兮。齊國不參與社會上的事後,打南邊來了個五大三粗的黑壯漢——楚。
楚這小子説話沒人聽得懂,還經常調戲周老闆,有一次還差點扛走周老闆家裏的大鼎。阿楚的南方鄰居小吳,更像是石器時代穿越過來的,經過晉哥不斷地投餵刀削麪,很快長的五大三粗,成為一霸。雖然是鄰居,但是阿楚和小吳關係並不太好,有時間就要到男廁所里約一架。
公元前506年,小吳衝到阿楚的家裏,把阿楚狠狠的揍了一頓,如果不是遠方的客人救了阿楚一命,阿楚當場就去世。吳王闔閭的小夥伴伍子胥還把死掉的楚平王挖出來鞭屍,因為楚平王整死了伍子胥他爹。
這位遠方的客人就是給周老闆養馬的秦老弟,當時周幽王被戎狄揍了之後,就是他摻着老闆逃跑的,周老闆很是感激,就把當時被打的那個地方給了秦老弟。
大秦當時是典型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裏窮的叮噹響,只能埋頭苦幹,不參與社會中事。
春秋時期也到此結束了。
我們下面來看戰國時期約過的架
如果説春秋時期,各諸侯王念在其他人都是同事的關係小打小鬧的話,那戰國時期就比較務實了,全部想着火併吞地盤,收保護費。
話説江蘇的小吳把阿楚狠狠地揍了一頓之後,名聲大震,但沒想到,家住浙江的越越比小吳還刺頭,二話不説就把小吳扛把子的身份搶了過來。小吳打了敗仗之後,地盤、家產統統被搶走,留給他的只有一牀鋪蓋。公元前494年,夫差為了給老爹報仇,揍了勾踐一頓,不過沒有殺勾踐,只是羞辱了他。大丈夫能屈能伸,公元前473年,勾踐卧薪嚐膽二十年後反手就給了吳國一巴掌。
貌似經過這件事之後,大家打架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阿楚趕走了小魯,齊滅了宋等等。
戰國時期的約架不只是對外面打,還有家裏的內訌,比如説“三家分晉”。家境殷實的晉家裏養了很多小弟,小弟多了就不好管,於是號稱“戰國小虎隊”的韓、趙、魏三個小弟,繞過晉哥,直接找到了周老闆,周老闆也是糊塗蛋,讓兄弟三個與晉平起平坐。終於在公元前376年的時候合夥瓜分了晉的土地和家產。
不止“三家分晉”,住在山東的小齊的小弟也“篡了位”,不過他沒有明目張膽的改國號,可能也是小弟當慣了不自信,所以還叫齊,但是春秋時期的齊為姜齊,戰國時期的齊為田齊。先按下不表。
話説韓、趙、魏分了家之後,兄弟情義早已不在,不光在外面惹事,還經常和其他兩個兄弟內訌。魏是最不老實的一個,沒事就去韓、趙兩家鬧事,但每次鬧完事回家發現家玻璃被砸了,原來韓、趙早就和齊商量好了,只要魏出來鬧事,就去砸他家玻璃,這就是“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不打人就被人打、不吃人就被人吃,姓田的齊家可不厚道,把宋滅了之後就獨吞宋的土地,這樣一來,韓趙魏燕秦就不幹了,做了一件大事,“五國伐齊”。
話説經過幾次大的約架之後,死的死、傷的傷,就剩下高富帥:齊韓趙魏,屌絲:秦燕楚,七個。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找了個小夥伴商鞅,打通了秦的任督二脈,開始培養秦千古一帝的氣質。當七個人中,有一個忽然特別拔尖,要傲視羣雄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幹同一件事,就是聯合其他人打壓這個人。時代造就英雄,於是三位大忽悠應運而生。
蘇秦,主張合縱
張儀,主張連橫
范雎,主張遠交近攻
於是除了秦的其他六位聽從了蘇秦的建議,愉快的建立了合縱。
大秦也精明的很,正所謂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於是對抗合縱的套路橫空出世——連橫,就是派張儀由西向東的給其他國王吹吹枕邊風、説説其他國家的小壞話。張儀,一個用嘴推動歷史進程的男人。
同一個中國、同一個夢想,祖國一點都不能少,秉持着這個理念,秦始皇開始了統一六國的進程,韓趙魏楚燕齊,嗯,就是他們死的順序。
至此,該打的架也打了,該趕出去的也趕出去了,該住院的也住院了,春秋戰國也就結束了。
其實歷史就是不斷的有規律的重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正是春秋戰國時期爭紛不斷的戰爭奠定了我國大一統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