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後營建鄴都,東漢的政治中心也從許都移到了鄴城,但是在鄴城的只是曹操而已,漢獻帝仍然在許都,鄴城在冀州、許都在豫州,兩地相隔甚遠,而且漢室雖然衰微,漢獻帝也成為傀儡,但是朝中心向漢室之人仍然不少,曹操就這麼放心的任由漢獻帝在許昌?當然不是,那麼曹操久居鄴城,如何控制遠在許都的漢獻帝?文有王必,武有于禁,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曹操麾下人才濟濟,王必聲名不顯,甚至連《三國志》都沒為他立傳,然而王必資歷很深,追隨曹操的時間比曹魏陣營絕大部分人都要早,甚至連樂進、于禁、程昱、滿寵這些人都要晚於他,因為曹操説過:“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而且192年曹操入主兗州後派往長安的使者正是王必,而於禁、程昱等人都是曹操入主兗州之後才投效或被徵召的。
《英雄記》記載:“布,勍虜也。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於是縊殺布。
199年呂布戰敗被殺除了劉備落井下石之外,王必的話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可見王必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此時的王必是司空主薄(208年曹操才出任丞相)。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
此後關於王必的史料記載很少,再次出現的時候已經是218年的許都之亂,王必受傷不治而亡。
此時的王必是丞相長史,丞相府有很多屬官比如長史、東曹掾、西曹掾、參軍、文學掾、倉曹、兵曹等等,而長史則是眾多屬官之首(對比一下,此時的司馬懿應該是丞相府主薄),可見王必的地位實在不低,而且一定是曹操的心腹之人,否則曹操絕不可能把這麼重要的擔子交給王必。
除了王必之外,于禁是曹操部署在許都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
于禁前期很活躍,幾乎參與了曹操歷次大戰,不過官渡之戰和曹操平定北方之後,于禁卻出乎意料的慢慢淡出了一線作戰,曹操徵孫權、伐張魯甚至和劉備爭奪漢中都不見於禁身影,作為曹操最為倚重的外姓大將,于禁絕不可能無所事事,那麼于禁去了哪裏?很簡單,于禁在許都一方面屯田掌管半軍半農的屯田軍,另外一方面則是作為軍事存在震懾漢獻帝和朝中反對曹操的異己分子,為什麼這麼説?至少有兩個佐證可以證明:
第一,216年曹操晉封魏王之後升于禁為左將軍,同時授予其假節鉞,曹操麾下那麼多大將,連夏侯惇、曹仁和夏侯淵這些宗室大將都沒有假節鉞,為何唯獨于禁一個外姓大將假節鉞?因為于禁鎮守許都遠離鄴城,一旦有事不可能事事請示彙報,只有賦予于禁先斬後奏和臨機決斷之權才能保證於禁應對突發事件。
第二,219年襄樊之戰期間曹操主力在關中無法及時趕回,他派出的第一批援軍為何偏偏是于禁?因為襄樊一線除了宛城的徐晃和江夏的文聘,周邊並未機動軍事力量,只有于禁手中掌握的部分軍隊和屯田軍可以迅速武裝起來趕往襄樊前線,而且從許都到樊城也不遠,比從其他地方趕過去近多了!
王必和于禁兩人一文一武,一個是丞相府長史,一個是左將軍、假節鉞握有兵權,兩人都是曹操的元從舊部,很早就跟隨曹操也最得曹操信任和重用,有他們兩人在許都監視漢獻帝的一舉一動,曹操雖然遠在鄴城卻能大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