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説為什麼,我真不太清楚,八成是法律規定。
但個人體會的話,確實有兩點好。
第一,準確好算。
月薪制由於每一個月的天數不同,其實是有誤差的。比如説,月薪一萬,那麼 7 月份 31 天是一萬,2 月份 28 天也是一萬。這個誤差,日積月累起來,其實蠻大的。
而週薪或雙週,一年 52 周,誤差只有一天。不管是領工資還是發工資,都比較公平。
第二,促進消費。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錢越大,越好省;錢越小,花越快。小時候,一張 100 塊不破開,可以留很久捨不得花。一旦破開了,基本瞬間就沒了。
所以,同樣的。一個月 10000 塊,拿到錢,心裏就會想到説,這個月就這些了,再不進錢,一定要合理安排。
而一週 2500,則心裏一直有一個聲音:沒事啊,下週就又開工資了呢!於是,整個人都有點小激動了呢。這樣,在花錢的時候,會不斷的拿下週又會開工資來安慰自己。
所以在澳洲大家會看到,每到週三,老外一個個都面如菜色。而週五,則瘋狂購物泡吧。説起來,就是因為大多數公司是週四發工資啊!
所以,個人還是比較支持週薪制的。雖然一個災難性的後果就是,特別容易月光,啊不,周光!
説起來,還是年薪制比較好呢!
德州碼農cj,舉鐵的程序猿,槍械愛好者
看了大家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基本上沒有從根本上來説清楚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的就是,美國有一個很強大的組織,叫工會。像我們在國內,工資一般要被押半個月才會發。這在美國,分分鐘被告成傻子。為什麼,因為你押工人錢,私吞半個月利息。所以發薪日的改變,首先是工會爭取的結果。
然後瞭解這個之後,我們再看看公司憑什麼決定要週薪,半週薪還是月薪。
第一點,政府層面:美國不同的州的勞工法對於發工資的次數都做出規定,簡單貼個圖表
所以,公司第一要遵守的,是州的法律。然後再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他們可以選擇適合他們公司的發薪日。
第二點,員工層面:
在美國,有很多正式工,也有很多小時工。但不管什麼工,你不能押人家工資。你像國內那種農民工欠薪問題,在美國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什麼?因為建築工人工資必須至少每週一發。如果發不出來,分分鐘撩挑子不幹然後告你。為什麼要按周發?因為小時工大都收入不高,家裏每天的家用都很緊,而且他們基本上只有兩個星期家用的存款。為什麼只有兩週存款?因為窮人也想有自己的生活,不是隻吃飽飯就行。所以,工地招人,你要讓人家給你工作,還要人家先自己墊錢生活一個月,第一工會不答應,第二,在美國你根本不可能招到人。除了小時工,這些正式工,一樣要養家吃飯啊,而且一樣不會搞財務規劃啊。中國,美國,都是一樣的啊。你一個月發一次工資,一下一大筆錢,我肯定要買買買,然後一週用完。你兩週發次工資,我還是一週用完。一週一次,我還是一週用完。所以為了不餓肚子,當然寧願一週一發。而且就算我財務觀念很好,如果工資兩週一發,我按照一月兩次發薪來規劃我的花銷,但一年有 26 周,於是有時候一個月會發 3 次工資,有木有瞬間掙大的感覺,感覺白撿一次錢的感覺。
第三點,公司層面:
都説無利不起早,説了那麼多對於員工的好處,那對於公司來説為什麼願意發週薪,或則雙週薪?因為美國税務局在美國的權利那是相當的大啊。任何税務問題都是巨大的問題,分分鐘罰款罰成狗。所以財務報表的準確性非常重要。而且一份準確的財務報表,也能幫助領導更好的瞭解收支狀況,現金流的多少,進而更好進行決策。所以相比於押員工工資掙利息或者防止他們跳槽,美國公司對於財務報表更加重視。而這些複雜,亂七八糟的報表,都需要財務人員來準備。一個活,如果你每天做一點,那這個活你幹起來就不會很累。但要是你要想一次就把一個月的活幹了,那誰都受不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做一個月的工時,請假,加班的報表和規劃,比做兩週星期的報表和規劃難的不是一兩倍。所以美國有的州雖然允許公司發月薪,但基於財務部門的工作強度,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及時性的考慮,基本上沒有公司會採用月薪。
基於三個層面,週薪或則雙週薪對於所以人都是一件好事情。於是現在美國基本很少有發月薪的公司了。
硝酸銨,圓明園應用文理學院總算畢業了的長年留級生
部分同意 @德州碼農cj 的回答,不過美國各州情況差很遠的,不可斷言沒什麼按月發工資的公司。
我來補充點實際案例吧。
歐洲不瞭解,美國其實通常有四種支付方式:
月薪
半月薪
週薪
雙週薪
週薪、雙週薪的實質往往都是時薪,按具體小時算錢,通常每天都要打卡,計算工作時間。月薪、半月薪、年薪的實質都是月薪,按自然月算錢,通常工作時間的靈活度更取決於直接主管。
然後月薪和半月薪的差別、週薪和雙週薪的差別只在於支付週期而已。
注意:雙週薪不同於半月薪。
税的話按收入同步扣,每次付工資都會有對應扣除。不過各種保險通常是按月計算。月薪的保險預扣自然沒有問題。半月薪大部分時候是每次工資各扣一半,但是,如果月中之前辭職的話,最後那半個月工資很可能扣掉整個月的保險。週薪 / 雙週薪通常可以設置分多次扣或者在每月第一次支付時扣,如果是分多次扣,偶爾遇上 5 次週薪的支付日或 3 次雙週薪的支付日落在同一個自然月內的情況,那麼最後一次就會收到一張看起來比較豐厚的錢——不過不管什麼時候離職,最後一個月的保險都會算的。
同時,不同員工會有不同時長的帶薪假期,舉例如下:(強調,這裏只是個示例;假期屬於福利,不同公司可以差很遠)
年假:時薪員工,入職第一年有 40 小時、第 x 年以後每年 60 小時、第 y 年以後每年 80 小時;月薪員工,入職第一年 40 小時,第 n 年後每年 80 小時,等等(n 通常會比 x 小)。時薪員工在打卡系統中自行設置年假使用日期,不過一次性連續使用 32 小時以上需主官批准。月薪員工則直接需主管批准,但主管要否決需有書面(郵件)理由。未使用的年假不累計到下一年,或折半累計到下一年,或因工作需要被主管否決全額甚至加額累積到下一年(加額需要更上級主管批准)。
病假:時薪員工每個支付週期(周 / 雙週)有 1.xx/2.xx 小時病休時間,同樣自行在打卡系統中設置,可累計,不過累計額有封頂上限。月薪員工每個支付週期若干天以下可在打卡系統中自行設置,以上需主管批准。更長時間(大病)則不再算帶薪假期,而是轉入疾病保險範疇。
事假:不同單位情況差異非常大,通常需主管批准。但具體而言一般還是時薪人員要記錄,月薪人員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
公眾假日:時薪員工按每天 8 小時計入付費假期,或者按每天 4 小時計入(看 offer 説的總工作時間是接近全職還是半職)。月薪員工這一項無影響,直接休息就好。
另外有時針對全職時薪員工也會提供一些無薪假期,同樣自行設置,可以和年假什麼的連起來。不過對於非全職時薪員工沒有太大意義——不上班的時間就是無薪假期。
以及,產假也是無薪假期。
貼個自己在某家單位的分別月薪時期和時薪時期工資單吧(窮人一個,不要嘲笑……)
月薪時期(右上角標誌:Salaried):
其實最初老闆給的 offer 寫的是年薪多少多少,單位財務部門除以 12,算出個有零有整的月薪。每月工作時間 173.33 小時是按全年工作 260 天 x 8 小時 / 天 = 2080 小時然後同樣除以 12 算出來的,在這裏其實沒有實際意義。每小時工資 $20.0327 也是除出來的,在這個階段同樣意義不大——不過它在我更改工作性質後被沿用了就有意義了。
P.S. Taxes 這麼少的原因是我處於中美協議免税期,以後就要被大刀砍走三分之一了 -_-|| (其實現在列出的兩項都不該扣的,然則 HR 和財務那邊暈得很根本沒搞清國際協議的種種條款直接扣了;正在費力跟聯邦政府討回,目測很可能不成功。)
Deductions 裏那項是税前的各種預扣,包括醫療保險的 1/5 自付部分——在美帝醫保強制必須買,且價格基本屬於打劫性質。通常美國人還會買非強制的牙科保險和眼科保險,我出國前各種預修理了一番就沒買(買也不太貴,每月幾美元:一旦不強制迅速就不打劫了)。外國人通常還會被要求買個聽起來很可怕的運屍(回母國)費保險,我趁 HR 犯暈逃掉了。有的人還會在這裏出現代扣的單位停車費、工會會員費、城市公交月票費之類,還有轉入自行設立的養老金賬户(税前,且存在理論上增值可能)和醫療專用賬户(税前,不過沒用完作廢)的部分。以上全部扣完之後下面列出的 Net Pay 才是真正拿到手的。
後面的 Miscellaneous 是單位替員工交的各種保險。我是在一家醫療相關機構打工,作為打劫集團的一份子,單位對全職員工醫療保險福利很好,交了 4/5。另外還送了些壽險和長期失去工作能力的保險(也就是上面提到了大病不再合帶薪病假的情況)。
時薪時期(雙週支付;右上角標誌:Hourly):
改成半職時薪員工後,名目一下子就多起來了,付薪時間包括了正常的工作時間、病假時間和公眾節假日的時間(一天的公眾節假日只付 4 小時的工資)。每小時薪資沿用以前月薪時期的費率。
(醫療保險暴漲……自己要付的部分現在雙週居然是以前一個月的兩倍……其它保險福利也沒了。)
最後吐個槽:當年月薪時期不打卡,每天干到多晚也沒人關注;後來時薪時期打卡,偶然一天工作超了 13 個小時,其實自己挺愉快的(多拿錢了嘛),結果第二天驚動了 HR 部門來調查老闆是不是在非法壓榨員工,和同為東亞裔一起在加班的老闆相顧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