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朱元璋欲遷都鳳陽,為何沒有了下文?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經典

常言道"故土難離",不管是皇親貴胄還是平民百姓,大家都會對自己的故鄉充滿感情,如果不是人生出現變故或者生存需要,很少有人會選擇背井離鄉。朱元璋的老家是安徽鳳陽,雖然他出身貧苦生活艱難,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家鄉。登基為帝后,朱元璋曾經動過定都鳳陽的念頭,一方面是為了朝廷統治,另一方面便是出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即便後來遷都之事未成,朱元璋也對同鄉照拂有加。

朱元璋劇照

大明開國,朱元璋一力主張定都鳳陽

朱元璋的幼年生活過得相當貧困,但歷經半生戎馬倥傯後,反而覺得故鄉才是最舒服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大明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朱元璋全力促成定都鳳陽一事,引起了朝臣們的激烈爭論。

關於定都選址的問題,朝臣們已經有過很多次討論。按照當時的地理環境來説,長安、洛陽、開封和北平等地都比較適合作為都城,而南京的位置偏東南,並不利於朝廷的統治。這幾座城池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古城,不管是經濟文化還是人口數量,都可以擔得起都城之責。當眾人都搖擺不定的時候,朱元璋卻突然説出了自己的決定,那就是將都城定在鳳陽,很多官員都表示反對。

鳳陽古城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鳳陽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其實力根本無法與其他幾座城池相比較。因此,除了淮西籍的功臣們以外,其他人都不能認可這個決定。見此情形朱元璋非常生氣,他這個人的性格素來強勢固執,怎麼可能容許別人的反對呢?最後,營建中都的事情還是被定了下來。

當然,朱元璋畢竟是一國之君,他所有的考量決定都會考慮大明江山。鳳陽這個地方確實貧窮,但並不代表沒有發展潛力,而且,鳳陽離中原比較近,比定都南京更適合統治全國。最重要的一點,所有人都看出了皇帝的心思,既然他思念故鄉堅持定都鳳陽,身為臣子還是服從最關鍵。朱元璋因為是農民出身,所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節儉,但是,營建中都乃是國家大事,為了將這件事辦好,朱元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完全不符合他節儉的生活作風。朱元璋對新都城的要求相當高,不但要選取最優質的材料,還要保證它的安全性,所有環節一律精益求精。

朱元璋劇照

在營建中都的過程中,所用到的農民工數量超過百萬,這些人日夜不停努力建設,很快便將一座座宮殿搭建完成。據遺址考古發現,中都裏的石構件數量遠超元大都、大殿中設有蟠龍石礎、外露部分精雕細刻,方方面面都氣派無比。除此以外,城牆的關鍵部位還灌有熔化的鐵水,足以説明朱元璋的重視程度。

營建中都出現變故,朱元璋只能無奈停止

為了建造出氣派宏偉且安全性高的都城,大明朝花費了太多心血,朱元璋更是翹首以盼。但沒想到,就在中都即將完成之際,朱元璋卻突然宣佈廢棄,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那麼,這期間究竟出了什麼變故呢?

朱元璋畫像

營建中都時朝廷僱傭了很多農民工,有些人因為工作太苦又不能及時結算工錢,所以便生出了怨恨的情緒。這些人在宮殿中暗暗埋下了"泥人、木人、剪刀"等物,以實施厭勝之術。古代人是非常迷信的,朱元璋既然已經知道了這些事,就絕對不會再住進去。而且,因為工程早已完成,很多東西都沒有辦法取出來,只能選擇廢棄中都。針對這件事,朱元璋的決定是"將盡殺之",凡是參與了修建宮殿的工匠,就全都沒有活命的機會。

朱元璋盛怒之時的舉動未免太傷人和,工部尚書便進言説:"能將鎮物放下去的只能是木匠,所以其他人都是無辜的。"因為這句話,千餘人的性命都得以保全。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朱元璋固執己見手段狠辣,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但對於封建時期的古人來説,皇帝的話就是權威,不管是恩寵還是懲罰都得欣然接受。

朱元璋劇照

營建中都的失敗還有其他原因。在這些開國功臣當中,有一部分人是跟隨朱元璋時日較久的淮西舊部。朱元璋剛剛決定建都鳳陽的時候,其他官員都表示反對,唯有這部分人強烈支持。為了配合皇帝的步伐,他們在當時購置田產勾結親戚,很快便形成了一股惡勢力。最棘手的是,他們還有軍功在身,普通人連告狀的膽量都沒有。朱元璋發現後自然格外生氣,這些人不但帶壞了當地的淳樸風氣,還威脅到了大明江山的安定,如果任由親屬連成一片互相包庇的話,以後應該如何管理?遷都的計劃被擱置後,朱元璋開始着手處理開國功臣的事情,既然他們仗勢欺人不肯安分,那就乾脆全都處理掉。

經歷了種種變故之後,朱元璋回到家鄉生活的願望還是破滅了,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他對老鄉格外優待。其中有二十户人家,被朱元璋劃成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羣體,他們不用下地幹活兒就能拿補助,並且子孫後代都能享受這個待遇。在修建皇陵的過程中,有些人的祖墳被圈在其中,朱元璋下令不用遷墳,讓普通百姓都有進入皇陵祭掃的資格。若是鄉親們生活較為貧困,朱元璋便會賞賜銀錢土地,以保證他們的日常開銷。因為當初的厭勝之術,朱元璋再沒回過鳳陽老家,但關懷之情從未淡薄。

鳳陽古城

總結:

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多面性,在對待奸臣貪官的時候,朱元璋的手段格外狠辣,只有這樣才能鎮得住朝野中的不良風氣。針對那些開國功臣,朱元璋更是極盡陷害之能事,不管對方是不是冤屈,只要威脅到皇權就要被處置。但是,朱元璋的內心也有柔軟的一面,比如説他善待發妻、補助老鄉等等,都能説明朱元璋的念舊。有些人會把朱元璋定義為濫殺功臣的昏君,但那些功臣真的沒有失德之舉嗎?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