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着近千塊玩具不撒手,爸爸又氣又急,路人的一番話順利解圍

現在的家長們最害怕的兩件事:輔導作業+帶孩子購物,家長們不得不與孩子們鬥智鬥勇,才能解決問題。

前幾日閒逛樂高拼圖玩具店,恰巧遇到一對父子在小聲爭執,原來孩子看中了一套哈利波特主題的拼圖,材料加背景板一共要幾千塊。父親覺得太貴,想不買或買個小的,可孩子説自己是哈利波特迷執意要買。

店員則在一旁附和説:這款好多孩子都買了,只剩最後幾套不買就買不到了。孩子一聽更急的非要買,他的父親又氣又急,頓時陷入進退兩難之際。

這時一位漂亮小姐姐走過去對孩子説:這款哈利波特不是限量款而且場景單一,還不如隔壁圖書大廈的哈利波特書展買限量書贈送的周邊精美,而且更令同學羨慕。

孩子聽到後頗為動容,並對他的父親説:爸爸,我想去圖書大廈看看。孩子的父親聽後非常欣喜,並向那位小姐姐投去感激的笑容。

這種情況普遍的發生在每個有孩子的家庭:

有的孩子一到了玩具區就“撒手沒”,必須買一個才回家;

有的孩子總要家長給買新衣服,喜歡跟他人攀比;

更不用提那些一到超市,就要買零食,不買還會撒潑打滾的孩子了。

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們怎麼做比較好呢?

理財概念

家長們做家庭收入支出安排時可以讓孩子共同參與,瞭解家裏的收支情況,也可以在消費決策時讓孩子參與其中。有意的在孩子面前評測一件東西是否應該購買,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理性消費觀念。

有智慧的家長會常常會設定很多機會,讓孩子來管理家裏的開支,例如:家長會利用暑期孩子在家的時間,來接管爸爸媽媽的角色,來支配和管理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讓孩子規劃金錢的去向,建立孩子的理財概念。如果孩子能用記賬本把自己一天的流水賬記錄清楚,孩子會明白父母的不易,也會在花錢上變得理性。

賞罰分明

小孩子為了得到要的東西不分場合的撒潑打滾、哭鬧,家長們礙於面子,不得不妥協,這其實加劇了孩子任性的程度,讓他們以為在人越多的地方越鬧家長就越會給他們買想要的東西。

家長應該在家給孩子明確立下規矩:

在外面遇到想要的東西,應該徵得同意再買,而不是無理取鬧的索要。

家長根據孩子要的東西的價值,可以商定比如用幾次家務勞動或者考試成績提升等形式,來等價交換。

也可以制定懲罰依據來抵扣可交換的金額,這樣孩子不僅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也提高了在家庭勞動和學習的積極性。

會講道理

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不要只會説“不行”、“不可以”、“不能買”、“沒有錢”這一類生硬又沒有説服力的話。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隻要是有技巧的溝通,還是可以領會家長的意圖。

比如採用目標轉移或替代的方法,如果孩子想買薯片,可以許諾孩子做一道他最愛的菜。但是前提必須在薯片和菜之間選一個,選了薯片,以後都不會給他做那道菜了,孩子自然會做出合適的選擇。

有商有量

與孩子溝通中,既要有長輩的寬容心,也要有同理心。最好不要總以長輩自居,認為孩子除了學習之外所有需要都是不應該不必要的。

在與孩子溝通中,要適當的放低姿態,如果孩子有想買的東西,可以讓他列出必須買的原因,然後試着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如果是合理的需求還是可以滿足的。當然不合理的也要給出孩子認為不合理的原因,而不是一口否定。

沒有任性的小孩,只有不會培養的父母,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每個人都要經過的磨練,是共同進步的過程。

在理財問題上最忌諱的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和無止休的指責,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只有體驗後孩子才會有概念,有了概念才會有規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0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抱着近千塊玩具不撒手,爸爸又氣又急,路人的一番話順利解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