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苦作業輔導久矣。最近,終於有人為家長鳴不平、爭福利了!
在前陣子的兩會上,有代表針對家長陪作業現象做出重大提案:“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給家長減負”。
提議一出來,同名話題瞬間衝上熱搜,引起高達3.2億的閲讀,家長圈一片沸騰。
對此,家長們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也有不少在線瘋狂吐槽的:
除了提案之外,提案代表範小青的一席話,更是讓父母感到扎心:
“小學生的父母親三十多歲,正是工作壓力最大、人生競爭最激烈的階段,如果全部用來輔導孩子,這樣的人生簡直就是‘入坑’啊!”
確實,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輔導作業,無異於給家長們上刑。畢竟很多時候,給娃輔導5分鐘,就會崩潰2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01 輔導作業像渡劫 這屆爸媽太難了
在陪作業這件事上,孩子不省心,家長自然就不省力。
前陣子,有網友留下孩子獨自在家寫作業,並用手機偷偷錄下全過程:
認真寫作業16秒後,孩子一會兒對着牆敲敲打打,一會兒推拉玩着身後的門。
回到書桌前寫了51秒後,他開始思考起人生來,還在牆上畫了一會畫,最後做了一個“經典決定”——上廁個所。
看過這一幕的家長們,紛紛驚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孩子!”
生活中,多數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問題多多:
不是磨磨蹭蹭,就是不專注,搞各種小動作,或者老往廁所跑……所以,也難怪沒有一位家長敢保證自己不生氣、不崩潰。
疫情期間,因作業輔導而經歷大崩潰的家長不在少數:
輕則24小時上演河東獅吼,用盡十八般“武藝”,感覺比上班要累100倍;重則用生命在陪作業,南京一位年僅33歲的媽媽,就是因為輔導太生氣,突發腦梗……
輔導作業就像一場大型劫難,幾乎所有爸媽也無法倖免,明星父母也不例外。
前陣子,孫儷發過一條微博,“怒懟”鄧超將輔導作業變代寫作業,還想獲得表揚。可以説是真正的“幹啥啥不行,拆台第一名”了。
一個學習習慣差的孩子,一個超級不給力的隊友,分分鐘讓一天的好心情立刻消散。
02 孩子作業習慣差,可能是輔導方式出了錯
作為家長,在為作業輔導“翻車”而崩潰之餘,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孩子磨蹭拖拉、錯題一堆、專注度不夠的原因是什麼?
除了從孩子身上找問題,或許也要從自身去找原因。比如,自查一下這3大陪讀誤區,你中槍了沒?
誤區1:不斷催促孩子“趕緊寫作業”
孩子越是拖拉,家長催的越是起勁,然而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長期下來,還會強化了他的慢慢慢,讓他變得比以前更加拖沓。
誤區2:變身“監工”,時刻緊盯
有的家長喜歡陪在孩子旁邊,看着他一筆一劃地寫,看到寫錯的地方立即指出。然而,這種陪伴,很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學習內驅力不足。長大後,越推越難。
誤區3:説教不管用,換上“打罵吼”
陪作業時,許多家長都會忍不住發火,甚至來上全套“打罵吼”。
但這一招的效果會隨着年齡漸長而減弱。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產生“戰鬥逃跑反應”,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不會學、不愛學的情緒。
類似的陪讀誤區還有不少,而且往往踏入了也全然不知。所以,當你為陪作業而崩潰、懊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從孩子、也從自己身上找出根源。
03 用對這些方法,陪作業會越來越輕鬆
1.告別“奪命追魂催”,花20秒讓孩子啓動大腦
心理學界有一個“20秒法則”,説的是如果這件事情需要的啓動能量大於20秒,那麼這個事情就很難啓動了。
用在輔導作業上,就是教孩子做作業任務的拆解和排序:列出作業清單,先做比較簡單的,再做難的,最後做最容易的。
2.巧用“小步子原則”,讓孩子專注時間變長
顧名思義,“小步子原則”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完成一件事。正如好習慣是逐漸養成的,孩子學習成長也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
比如,當孩子覺得學習30分鐘很難,全身都寫着“我不行”“我做不到”時,先讓他學習15分鐘、20分鐘。當小目標達成時,他會變得更自信,更容易接受高一級的目標,專注學習更長一段時間。
3.停止負面暗示,用有效鼓勵陪孩子進步
都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要注意的是,誇獎孩子,用對方法才有效。
比如,表揚他的努力。當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時,跟他説“你考得真好,你一定很努力吧,繼續加油哦”。
比如,表揚他某個細節做得好。當孩子訂正完錯題時,跟他説“寶寶,你現在遇到錯題知道怎麼找到關聯知識點,然後改正了,真聰明”。
4. 巧用第三方工具,將作業輔導交給專業的人
當然,我們都希望“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的提案可以早日落地生效,讓家長能早日擺脱被作業支配的恐懼,下班回家可以好好享受閒暇時光。
但在生效之前,不妨就藉助現有工具,讓“美夢”現在就成真吧。比如,用“小塾學伴”智能作業系統,只需拍照、上傳作業,就能獲得專業老師的在線批改,省力又省心。
最後,願孩子們的作業少一點,家長們的陪作業負擔輕一點,將更多時間用在創造美好回憶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