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地方誌,對一些有作為的地方官的從政經歷及事蹟有個概要的記述,謂之“政略”。《清嘉慶常德府志·政略一》之“三國”部分,首先記述的就是諸葛亮。説劉備使他“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税以充軍實。”何以不提“武陵”而又列入“政略”?這還須從劉備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整體態勢看,才可見分曉。
諸葛亮作為劉備軍師到武陵。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10月,曹操兵敗北去後,留曹仁守江陵;周瑜、劉備並進取南郡。得手後孫權命周瑜移師長江北岸,去取曹仁佔據的江陵,將南岸地分給劉備,才使劉備立足油江口(即今湖北公安縣,當時為南郡治所)。同年12月,劉備揮軍南下奪取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備親率張飛取武陵郡,殺太守金旋,委任內叛金旋之副手鞏志為武陵太守。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自然參與謀劃並來到了武陵,故《明嘉靖常德府志》中記載,當年府屬沅江縣城內有“卧龍洗墨池遺蹟”。
諸葛亮參與謀定籌措軍資。為了鞏固新得的四郡地盤,擴大軍旅,以便北圖荊襄,西取巴蜀,劉備與諸葛亮把籌措軍資為第一要務。此時,武陵連公安已成一片,自有劉備坐鎮無虞,而另三郡非有能人撫鎮而不能穩固,此任則非諸葛亮莫屬,故劉備派他“過沅江”南去臨烝(今衡陽市),督辦長、桂、零三郡軍政事務,調其賦税,以充軍實。當時,除了夏口(今武漢市東南)屬劉琦據有外,洞庭湖及巴丘(今岳陽市)以東一帶均屬孫權地盤。諸葛亮徵收的賦税(當時主要是錢糧軍械等物資),惟有沿湘江經西洞庭湖之臨資口入沅江或陸路解運武陵最為安全。
因此,常德便成了劉備最主要的後勤軍需基地。而諸葛亮往來於臨烝與武陵之間與劉備晤謀便是常事。
由於大量的賦税調往武陵,不僅充實了軍用,也活躍了當時常德的經濟,併為後來常德成為扼川黔之咽喉,踞荊楚之要衝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奠定了基礎。
諸葛亮輔佐劉備治理武陵郡社會治安。經過三年多的苦心經營,武陵等四郡社會逐漸安定,人民生計漸有起色,連屢受東漢王朝武力鎮壓的“五溪蠻”也懷服不已,以致後來劉備伐東吳時還主動請纓助戰。短短几年,劉備便聚集了厚實的政治、經濟、軍事資本,其勢力便跨過長江,延及荊襄大地,為奪取西川,建立蜀漢,鼎足西南,爭得了主動權。舊《常德府志》把諸葛亮的所為視着“政略”記入,自然合情合理的,故為常德先民們所讚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