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美玉,相傳是無價之寶,“完璧歸趙”的典故更被傳為千古佳話!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和氏璧在他手中被改頭換面,變成了至高無上的傳國玉璽。後隨着時間流逝而消失,成了千古之謎團。
因為秦始皇把 “和氏壁”製成的傳國玉璽,上雕“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字,被奉為“君主神授”的象徵,是天命所歸,真龍所在。但在秦始皇手上也就上演了“失復記”。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湖口,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忙將傳國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逼風浪。8年後,使臣從關東來,夜過華陰平舒道,突然有人持壁攔住使臣説:“為吾遺池君,今年祖龍死。”使臣愕然不解,再欲詳問,那人放下玉璽璧便不見了,傳國璽由此失而復得。
當然,這件軼事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此後,每個朝代都把它視為神物,爭相搶奪。
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兵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傳國玉璽落入劉邦手中。西漢建立後,“代代相受”, 稱“漢傳國璽”。
到了西漢末年,王莽專權,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玉璽置於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后代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其弟安陽侯王舜入宮索取傳國玉璽。王皇后這時才發現王莽的狼子野心,憤怒之下,將傳國玉璽摔在殿廷,結果把玉璽摔碎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鑲補,使之完好無制。再後來,王莽被殺,玉璽為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給在南陽的更始帝劉玄。
劉玄後來被赤眉軍所擄後,傳國玉璽落入了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再後來,劉盆子率赤眉軍投降了劉秀,傳國玉璽成了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掌中物。
到了東漢末年,天下混亂,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為宦官所害。何進部下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倉忙逃宮避難,留下傳國玉璽沒有帶走。後來,當他重返宮中時,傳國玉璽已然失蹤了。
接着,發生了董卓之亂,董卓殺死少帝,擁立劉協為漢獻帝。再後來,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洛陽,在宮中的一個井下無意中找到了失蹤的傳國玉璽。幾經流轉,傳國玉璽落到曹操手中。
而到了西晉受禪時,傳國玉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
西晉末年,五代十六國更迭頻繁,傳國璽在血腥的殘殺中數易其主,神奇輪轉。公元331年,晉懷帝為劉聰所擄,傳國玉璽為前趙所有。之後石勒滅前趙,傳國玉璽屬後趙石氏。之後冉閔殺後趙皇帝石鑑,奪得傳國玉璽,建立冉魏政權。不久,前燕慕容俊滅冉魏,宣稱冉閡之妻已獻傳國玉璽,並封她為“奉璽君”,改年號為“元璽”,正式建國。其實,當時傳國璽在冉閔部將蔣幹之手。不久,被東晉徵西將軍謝尚購回,獻給晉穆帝。傳國璽歸東晉後,經南方宋、齊、梁、陳四朝,公元589年,陳朝滅亡,為隋朝所有。
皇帝掄流坐,隋朝滅亡後,隆煬帝皇后蕭氏與其孫楊正道攜帶傳國玉璽逃往突厥。唐初另鑄“御璽”。直到貞觀四年,蕭後歸來,傳國玉璽才為唐朝所得。
之後,朱温滅唐,傳國玉璽為後梁所有。再後來,後梁滅亡後,傳國璽落入唐莊宗李存勖之手,經後唐明宗李嗣源、閔帝李從厚,歸於明宗養子後唐廢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舉兵叛亂,進圍洛陽,後唐兵敗,李從珂與其家人登樓縱火自焚。結果後唐滅亡時,傳國玉璽就此失蹤不見了。
自五代時期傳國玉璽失蹤,這塊國寶真假難辨。到了宋、元、明、清各朝時,雖然不斷有傳國玉璽的消息問世,但多半是假的。1912年11月,當軍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宮時,他們還是對這塊傳國玉璽展開了追查,結果一無所獲。
真正的傳國璽到底在哪裏?眾説紛紜,至今無確切消息。唯一的好消息時,現代專家給出這樣的結論:這塊寶玉尚在人間,因為此玉能耐1300攝氏度高温,一般火無法焚化。
期待傳國玉璽重現天日這一天的到來。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