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能上學了,好開心!”

學生在由黨羣活動中心改造成的課室裏上課。南方日報記者 黃津 攝

11日上午8時,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迴龍村魚衝片黨羣活動中心傳來了琅琅讀書聲,39名小學生分坐在4間由黨羣室改造成的課室內進行早讀。“又能上學了,好開心,不用擔心期末考‘零鴨蛋’了。”五年級學生鄔冬怡笑着説。

黨羣活動中心緣何變成了課室?學生們為何要在這裏上課?這要從6日的暴雨説起。

6日起,連南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寨崗河的多次洪峯通過S261線連接寨崗鎮和大麥山鎮的迴龍橋,橋墩受到強大沖刷。7日清晨,迴龍橋橋墩出現下沉、拱圈被拉裂、橋面凹陷達0.8米的險情,成了危橋。當天,相關部門將該橋封閉,禁止車輛及行人通行。

始建於1980年的迴龍橋,是當地羣眾前往鎮區的主要通道。特別是與迴龍小學一河之隔的魚衝片區,有49名小學生在該校上學,平常通過該橋步行1.5公里即可到校。橋樑封閉後,若要回校就需多繞行11公里,學生上學嚴重受阻。

如何克服洪災影響,確保學生能正常上學?當天正值週末,次日學生就需返校,時間刻不容緩。縣、鎮、村幹部立即開會商討,當天決定將魚衝黨羣活動中心改造成“迴龍小學臨時分教點”,以供學生就近上學,再由學校調派老師到分教點授課。

改造工作迅速行動起來。加裝攔杆,添置風扇,安裝黑板,佈置網線,搬來桌椅……短短兩天,連南就將魚衝黨羣活動中心的4間黨羣室改造成了教室,10日正式復學。

49名學生中,有10名學生的家長在與鎮政府和學校協商後,自願每天接送小孩到迴龍小學就學,其餘就在臨時分教點設立的一、二、四、五年級上學,分別有學生13人、8人、9人和9人。

在魚衝片黨羣活動中心二樓,是四年級和五年級課室。51歲的教師朱鵬輝正在為四年級的學生上語文課《小英雄雨來》。因為沒有多媒體設備,教師只能板書授課。黑板上,工工整整寫滿了字句。

朱鵬輝是分教點的四、五年級班主任。“負責兩個班,工作比之前更忙。”在四年級上課20分鐘,他就要轉到隔壁的五年級重新授課,課堂40分鐘分成兩部分來上,確保兩個班級的學生都能聽課學習。“看到他們能正常上課,再累也值得。”

迴龍小學校長黃家權介紹,迴龍小學臨時分教點共有4名教師負責授課,都是學校裏的骨幹教師,“他們得知設立分教點後,主動報名參加。”而他自己,每天除了兩邊跑,還要負責分教點的四、五年級數學課,從以前每週7節課增加到現在每週18節課。

22歲的杜雲芳,是迴龍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師。每週二、週四,她固定到分教點為學生上英語課。為了上好課,她精心準備不少英語單詞圖片,讓授課更形象化;課堂上更多地進行口語練習,以彌補音頻教學設備的不足。

“時間很緊,7月就要考試了,學生的課程不能落下。”一天下來7節課,杜雲芳感覺嗓子要冒煙,“煲點涼茶喝就沒事了”。

幾位教師的家都比較遠,為解決中午吃飯問題,他們把電飯煲帶到分教點,每天帶着大米和菜過來做。“中午湊合一點,能節省一些來回時間,方便教學。”朱鵬輝説,“自己辛苦一點沒關係,只要學生功課沒落下就行了。”

目前,當地已啓動迴龍橋拆除重建工作,並在附近開展鋼結構便橋搭建工程,預計7月底能完工通行。屆時,羣眾出行和學生返校難題將得到解決。

南方日報記者 黃津

通訊員 房靖洋 蔣麗梅 胡歆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7 字。

轉載請註明: “又能上學了,好開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