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一、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文學家,詩人。與李商隱有“小李杜”之稱,本詩選自他的《樊川文集》。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古戰場赤壁,通過目睹歷史遺物“折戟”,有感於三國英雄成敗,借“東風”話歷史,弔古感懷而寫。
二、解讀作品
1.詩意理解
折斷的戟(兵器)沉在江底還沒有銷蝕,
拿來磨光洗淨辨認出是前朝遺物。
倘若當年東風不給予周瑜方便,
大小二喬美女就會被關進銅雀台。
2.全詩解析
詩人託物詠史,立意奇特。詩人通過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中的前朝戰爭遺物“折戟”引發物是人非之感慨,然後跨越時空,對赤壁之戰進行評論,讓人奇特的是詩人話戰爭,卻未提及赤壁戰爭的場面狀況。只通過寥寥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來談戰爭的結果,即以兩個貴婦人大小二喬美女的命運歸宿來反映孫劉聯軍的勝利結局。在詩中他強調“東風”是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取勝的關鍵因素。在他看來,如果沒有東風,歷史就會改寫,大小兩喬美女就會被關在銅雀台,歸曹操享有。然而,他對赤壁之戰中的叱吒風雲人物東吳統帥周瑜,卻未正面讚賞,這是為什麼?
我們知道,杜牧一生做過很多官,也懂政治時局,但後來因受“牛李之爭”影響,被遷官外放過,因此,立足於他的這段人生經歷,我們就能找到答案,他之所以只強調天時“東風”是赤壁之戰中決定孫劉聯軍取勝的關鍵因素,其用意就在於要表明他寫這首詩的目的:即詩人通過前朝遺物“折戟”觸發感慨,把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勝利,簡單歸納為偶然的“東風”,藉此發揮,抒發詩人對歷史成敗的深刻感悟,含蓄地表達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